02.16 “金古樑溫”四位大師之外讓人驚豔的武俠小說片段賞析


“金古梁溫”四位大師之外讓人驚豔的武俠小說片段賞析


一、出自柳殘陽著《鐵血俠情傳》,原文:

敖楚戈的掌法一共只有三招,這是他賴以成名揚方的一套霸道掌法——“三尊手”,“一尊伏虎”“二尊搏龍”“三尊立霸”;雁環滲雜,交互施展,精奇猛辣,變化萬千,且怪誕突異,威力大不可言。

……

敖楚戈擺平章淦的那一招,便是他“三尊手”中的第二式“二尊搏龍”;敖楚戈的“三尊手”,章淦不但熟知,而且更明白其中的奧妙所在,以前,敖楚戈在他們面前施展過許多次,甚至不厭其詳地向他的這些夥計們,闡揚過這套掌法的精要之處,但,一到臨陣相對,章淦明明曉得人家招式的竅要,技藝的內涵,甚至變化的可能步驟,卻偏偏躲不過去!

評:柳殘陽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武俠作家,“鐵血江湖派”代表,筆下的江湖血腥暴力,人物熱血豪俠。上段精彩且富有哲理:招數敖楚戈明明教過章淦,但兩人一動手,還是高下立判。當年我看到這段時,當真感覺“驚豔”:招式終究是外在,核心還是人的認知境界呀。

翻出這段,敬傳統武俠,敬我們當年的快樂讀武俠的青春歲月。

致敬當年的一大批香港臺灣的武俠大師們,除了“金古梁溫”四大宗師外,我們永遠還要記得蕭逸、柳殘陽、司馬翎、臥龍生、諸葛青雲、陳青雲、憶文、雲中嶽、黃鷹、曹若冰、於東樓、奇儒、慕容美、獨孤紅、東方玉……是他們創造了一個個神奇瑰麗的武俠天地。

偌大的殿房裡,只有白長老一個人。他像是在打盹兒,但卻也別想因為這樣,就能夠瞞過他什麼。

  人老了,很多地方像是“返亞歸真”,說是“返老還童”吧”。

  在“靜極”的情況裡,人無非要“自得其樂”,才能有所生趣,否則生者為何?

  白長老忽然睜開了左面的一隻眼睛。

  原因是那一面有了動靜。

  一隻大灰老鼠,正由壁洞神案下面鑽出來。半蹲著身子,拱著一雙前爪,像是在膜拜的樣子,這隻老鼠正自向白長老端詳著。

  白長老這隻左眼,便是為此而開。

  大老鼠玩弄著一雙前爪,不時地理著它的長鬚,對於這個新近遷來的窮老道,它確實感到很陌生。以前沒見過,但是還不討厭,因此,每當它出洞之時,總是要向這人看上一陣子。

  老道總算是“知心的人”了,每一次總會睜開一隻眼向他的這位異類朋友答謝問好。

  一霎間,白長老臉上充滿了笑意。

  那種充滿了兒童的稚氣,確是天真無邪,幸虧對方不過是一隻老鼠,要是一個人,人家不當他是瘋子或是老不正經才怪。

  瞧瞧老道那份德性吧,挑眉,擠眼,眉飛色舞,連帶著嘴都跟著活動起來了。

  一人一鼠,就這個樣,活像是演一臺啞劇,怪道的是大灰鼠卻對此極感興趣,頻頻鼓著尖腮,“咕咕”一聲就此而去。

  過不了一會兒,它又出來了。

  這一次卻帶來了另一隻大灰鼠,於是拱起前爪,又在向白長老說話了。

  它說:“這就是我要給你介紹的,它是我的老伴。”
  白長老擠了一下眼,傳遞過去他的心聲,他說:“啊,真好,可是看起來,它沒有你大啊,看樣子你是公的吧?”
  老鼠說:“你猜對了,你怎麼會知道的?”
  白長老擠了一下眼,“看你的鬍子就知道了,還有你的肚子比較小。”
  公鼠說:“你真聰明。”
  白長老道:“你太太為什麼要這麼傻看著我?”
  公鼠說:“它害怕。”

……

  公母二鼠顧盼了一下,一溜煙也似的逃之夭夭。

  這裡白長老也發覺了。

  他頗為感嘆的思索著,畢竟鼠類的觀察官能要較諸人強了,以自己數十年面壁之功,聽覺已極為靈敏,竟然仍是不如。

評:如果說武俠四大宗師可封神的話,蕭逸就是我心中的武俠界第五位大神。蕭逸名作:《甘十九妹》、《長劍相思》、《無憂公主》、《飲馬流花河》部部都是神作!蕭老的作品除了神奇的武功、美好的愛情,還有科學的意味。他筆下讓我印象最深刻是各種美倫美奐的陣法,文學、武俠、科學、宗教、傳奇……相互融洽,瑰麗神奇。

上文是我小時印象很深的一段:“通靈”之語。書中的白老長是一個不被常人理解的高人。他不僅是武功高,智慧高、更是境界高。他的“境界”,不僅指武功和知識,甚至能表現為靈異:人鼠之間的溝通。難道真沒可能嗎?傳說中的高人終日閉關、打坐、冥想,他們到底在追求什麼?他們是不是真能接收到我們常人所無法理解的知識或信息。

  雲飛揚腳步一頓,突然發出一聲長嘯,身形徒然往上拔起來,一拔竟然有三丈,掠上了一株大樹的橫枝上。

  他腳一勾那條橫枝,以那條橫枝為軸,“霍,霍,霍”一連三個風車大轉身,身形才“呼”地飛離!

  凌空又是三個翻滾,他的身形才著地,落在那片空地的正中。

  他的拳腳隨著展開,貓竄狗閃,兔滾鷹翻,身子靈鑽,細胸巧,鷂子翻身,跺子腳,輕捷而迅速。

  若說他完全不懂武功,竟然就是日間飽受侮辱,飽受欺凌的那一個雲飛揚,又有誰相信?

  月正在中天。

  淒冷的月光下,雲飛揚的雙拳彷佛化成千百招,風聲呼嘯,衣袂激盪。

  他練得很起勁,到他停下的時候,一身衣衫已經汗水溼透。那滿腔悲憤,滿腔屈辱,亦彷佛已隨汗水流盡。

評:《天蠶變》文字簡練傳神,情節奇詭神秘,刻畫之人物令人印象深刻!我當年看到這部書時,驚為天人。當時看的是盜版,書名:武當七絕,作者:柳殘陽。

很多年後,我才知道這部書真正的作者:黃鷹,古龍風格的最佳傳人。在此,我要慎重介紹這位武俠小說大師,百度有云:黃鷹是公認傳承「古龍風格」最逼真、最傳神的武俠名家,以接寫古龍《驚魂六記》成名,代表作《天蠶變》、《大俠沈勝衣》系列。文字之優美、意境之優雅、設想之奇絕、節奏之明快,均直追古龍盛年時的諸部名著。黃鷹是香港出版界、電影界、電視界及漫畫圈內均享有盛名的作家和編劇家。

可惜,天妨英才!黃鷹去世時,年僅36歲。如此人不早逝,古氏一脈當更加輝煌。真真可惜,天妨英才!


“金古梁溫”四位大師之外讓人驚豔的武俠小說片段賞析


四、出自鳳歌著《鐵血天驕》(《崑崙》前傳),原文:

梁文靖一點頭,手攥虎符,運足內力,面向滿城軍民大聲說道: “……今日之戰,不為保國,但為保家,只為堂上父母,只為嬌妻弱子,只為這滿城父老、萬千黎民。”此言一出,眾人心頭大凜,紛紛抬起頭來。

梁文靖目透厲芒,聲音一揚:“眼下的,個個都是我合州男兒、鐵血好漢。若有膽氣,此時此地,便叫那蒙古大汗,見識一下我合州男兒的厲害。”

城中略略一靜,忽地響起一陣山呼:“叫那蒙古大汗,見識一下我合州男兒的厲害。”那山呼一聲一聲,沖天震地,撼山搖陵,直透城外十里,蒙古大軍為之震動。

評:時到現在,大陸新武俠走到了時代的武俠前沿。在我看來,鳳歌是金庸風格的最佳傳人。武俠代表作:山海經系列,即《崑崙》、《滄海》、《靈飛經》。

上段是《崑崙》前傳之《鐵血天驕》中的一段:以羸弱之南宋對抗最強勢之蒙古,令人血脈賁張,蕩氣迴腸。合城大戰可稱驚天動地,撼山搖陵:叫那蒙古大汗,見識一下我中華男兒的厲害。

上文中的梁文靖不是政治卓越的領袖,不是軍事優秀的統帥,不是性格豪邁的英雄人物,甚至武功也是初窺一流門徑,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在命運的推動下,他帶領部隊和人民,在合州城上發出了中華最強音:保家為國。為人民,為國家,打敗了當時代最強大的侵略者蒙古。

華夏血性千年永在,中華精神萬世不絕: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金古梁溫”四位大師之外讓人驚豔的武俠小說片段賞析


九如笑道:“你悟性尚可,可惜貪多務得,一味跟著別人轉,練來練去,始終是別人的功夫,卻不是你自己的本事!”梁蕭奇道:“什麼是別人的功夫?”九如笑道:“這話問到點子上。學別人的功夫,總是囿於別人的道理,只知模仿,不知超越,故而有跡可循,練來練去,也只是‘武技’的境界。遇上厲害的,數招之內,便能瞧破你的虛實。”柳鶯鶯聽得有趣,插口問:“和尚,自己的功夫又是什麼啊?”

九如笑道:“自己的功夫,就是你自己的道理,只有你明白,別人無從知曉。故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變化不拘,這是‘道’的境界,技有止,而道無涯。”他瞧著梁蕭,笑眯眯地說,“小傢伙,有個無大不大的圈子縛著你,明白它是什麼,便可乘雷上天,恣意變化。若不明白,練一輩子,也難以技進乎道,總在圈子裡轉悠。”

梁蕭奇道:“那圈子是什麼?”九如道:“和尚不能說。一說破,就是和尚的功夫,不是你的功夫。道之境界,若明月當空,水銀瀉地,無處不在,任其自然。和尚今日所言,不過種下一粒菩提子,至於生出萬朵般若花,哈!可不是和尚的事情!”

……這實在是驚天動地的大智慧,梁蕭急切間如何領悟,他托腮苦想,始終無法想通。

評:這番武學之論,大有道理。梁蕭急切間不得領悟,我也說不出明白,“道可道,非常道”。

我試著用辯證法三大規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規律解釋下:事物的發展不是直線式前進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武學(或任何學問)發展過程必然經歷: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過程,也就是模仿前輩(的知識)、懷疑否定前輩,超越發展前輩。

學問之道,勤學多思,方能水成渠成。

陸漸生平歷經苦難,逃亡雖苦,比起“黑天劫”卻仍有不如。有時候太過睏倦,便用“唯我獨尊之相”振奮精神,用“極樂童子之相”激發生機,以“明月清風之相”舒緩驚懼,以“九淵九審之相”窺敵蹤跡,以“萬法空寂之相”隱蔽生機,萬不得已,則以“大愚大拙之相”奮起反擊。

大半個月下來,陸漸衣不蔽體,人也黑瘦了許多,一身筋骨卻更加堅固,精神不但沒有衰減,反而更加旺盛。因為時時面對強敵,村氣消磨殆盡,英氣輝耀於外,目光有如虎豹鷹隼,動如風,靜如山,駸駸然已有大高手的風範。

評:上段的“金剛六相”之說,使我讀之歡欣鼓舞。《滄海》主人翁陸漸性格、能力上不是一個蓋世英雄,他生平歷經苦難:早年飽受“黑天劫”的心劫之苦,之後又遭絕世強敵的追殺逃亡。可一次一次的打擊,不僅使他的武功日益進步,讓他性格日臻堅強。

這些,能不能給當下的我們帶來思考:與其被困難壓迫、渾渾噩噩,不如拼搏進取。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困難,這不是我輩自我修煉、自我提高的機會嗎?經歷困難後的我們何嘗不能:村氣殆盡,英氣輝耀,駸駸然有大高手之風呢?

“金古梁溫”四位大師之外讓人驚豔的武俠小說片段賞析


七、出自楊虛白著《揮戈系列之一》之《吳村之戰》,原文:

吳戈用刀拄在地上,待立穩了身子,也緩緩舉起刀來。

此刀長三尺七寸,與一般的刀相比,不但較長,刀刃也窄。刀打造得非常簡單,可以說是簡陋,沒有任何裝飾,刀柄上細細纏著的絲繩被雨水一浸,一道道纏裹的紋路變得異常清晰,就象一根根跳動的血管熨燙著吳戈的手心。他知道自己沒有退路了,也沒有力量再做任何騰挪,只有靜靜地等待敵人出招。但心頭忽然安靜了。

他聽不見雷聲了,也聽不見雨聲。他看見鍾虎威因怒罵而張闔著的嘴和鼻孔,額上暴起的青筋,耳中卻聽不見一絲他的怒吼聲。一切都闃靜了。只有敵人和自己粗粗的呼吸和一聲聲心跳。

他這時也已看不見周圍的一切,一切都消失了,沒有閃電,沒有火光,沒有屍體,沒有祠堂,沒有玉枕,沒有一切。只有敵人。他只看見敵人舉刀一步步逼來。

他盯住了對方的腳步,這是橫斜九宮的步法,前陰步後陽步,兩虛一實。剎那間鍾虎威已逼到他身前五尺,他連對手的每一根眉毛都看得一清二楚。

吳戈十二歲第一次打獵時就遇上了一匹狼。當時他冒冒失夫地衝過去一叉,沒有叉中狼,狼卻一扭腰撲倒了他,兩爪搭上了他的雙肩,張口就咬向他的咽喉。當時吳戈已經傻了,他聞到了狼口中呼出的腥氣,狼的舌頭已經舔上了他的喉結,就在狼的利齒咬合的一瞬間,蠻巴亥的利箭穿透了惡狼的眼睛。此時吳戈在這一瞬,看到敵人逼到咫尺的面孔,彷彿又看到了那惡狼帶血的利齒,又聞到了那狼口裡腥腥的死亡的呼吸。

鍾虎威的刀已揮出。吳戈知道在這個時候自己的刀就是蠻巴亥的箭。

他看到對手晃過兩個虛步後,左腳踏向一個實步。就在對方腳還未落地之際,吳戈躍起,使出了那招過頂劈。

就在這一瞬間,他早已虛脫的身體如同忽然飛昇了,所有的意識也消失了,所有殘存的力量都在這一刀。他聽見老捕快在遠方淡淡地說道,

在那個時候,那一刀一定會找到你。

評:在眾多武俠作家中楊虛白是個異類,至今只寫了一個人物:吳戈。

在眾多武俠人物中吳戈也是個異類,堪稱武俠人物之“非主流”:平凡普通、毫無奇遇、絕不合群。 可偏偏這個吳戈,穩穩的站立在大地之上,穩穩的樹立在讀者心中。

《揮戈系列》共計只有五篇作品,這五個故事越寫越長,越寫越慢,也越寫越深刻。吳戈面對俗世洪流的不合時宜的反抗,也越來越讓我感動。揮戈系列是我心中的“神作”,因為:楊虛白看到了民間。

楊虛白的揮戈系列,不師從於前輩金庸、古龍們的窠臼、完全自出機杼。如果說楚留香系列彷彿如“007”系列的豪華瀟灑,那揮戈系列則如“諜影重重”系列的生猛真實。

上段是吳戈的首次戰鬥,文字極具畫面感,令讀者彷彿致身現場:暗夜、雨滴、刀鋒、腳步、敵人、心跳聲、呼吸……

這個吳戈太讓我感動了。我愛死了這個不合時宜的傢伙,再給他補一段摘抄吧,出自楊虛白著《揮戈系列之四》之《尋找吳戈》。

吳戈只是一個很難快樂甚至於很難討好的人。……

他不合群,話也不多,不風趣也不活潑;每次破案,知縣會賞他二兩、甚至十兩銀子也賞過,也不見他高興,仍是那樣悶悶的。他也學會了養幾個潑皮作線人,開銷不小,所以一直沒有什麼錢剩下。吳戈是個孤兒,小時候沒讀過什麼書,但現在很好學,於是就沒有時間交太多朋友。這也是他與那些真正的粗人不同的地方。但他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都是縣學裡頂尖的人物,比如耿昭。

……

只有練武時的吳戈是快樂的。他在後院小園的那株歪脖柳樹下掄石鎖,打熬力氣,像一匹精力充沛的小馬不停地跳躍撒歡。他的面孔在這時是興奮的,光彩照人的。每天他都會在清晨和黃昏的時候練一陣子,照例到井裡打一桶水,練完後一桶水往身上澆下去。……

大約就是他打跑了鹽幫潑皮之後的某天,也是黃昏,荻小姐去喊芸官回屋吃飯。來到後院,卻見吳戈正練了一會兒功,渾身是汗,又提起一桶水當頭淋下,像一頭快樂的小獸一樣興奮地搖著頭上的水。而這時夕陽照下來,照在他精赤著的膀子上,他身上一稜一稜的肌肉靈活地滾動著,皮膚象綢子一樣閃亮——吳戈渾身上下都在那一刻閃耀著金色的光芒;就連他身上的那四五道傷疤,也不像平時那樣嚇人了……

荻小姐從來沒有想象過,在這個既不是落難才子,更不是狀元翰林的普通少年男子身上,竟也有這樣一種懾人的光彩和美麗……

十二年前的吳戈回過頭,看到了荻小姐,衝她笑了笑,這大約是她第一次見到吳戈的笑,沐在陽光裡的年輕的笑……

願吳戈找到自己的快樂,願吳戈找到發揮自己才華的平臺。

願俠友們找到自己的快樂,願俠友們早日實現自己的成功。


八、出自慕容無言著《大天津系列之五》之《我武維揚》,原文:

船越清晨起床靜思,沐浴,更衣,飲茶。將自己的精氣神調整到滿意的狀態之後,他終於以一個挑戰者的身份出現在這裡。

院門外的“麵館”牌子已經摘掉。橫在院落中的蘆蓆隔斷已經撤去,桌凳雜物都推在了角落中,青磚地面被仔細地打掃過。李有泰正背對著院門站在東側窗下,用早晨的淘米水澆花。船越輕輕邁進小院,讚歎道:“雅緻的院落,淡泊的主人。”

李有泰應到:“院落並不是雅緻,而是你們有錢人絕少接觸的清貧;主人也非是淡泊,而是憤怒到無以復加的決絕。”

船越無奈地搖搖頭:“李桑,今天,我們只論比武,與政治無關。”

李有泰搖搖頭:“還是現實些吧,今日你我所言所行,都逃不開政治的影響。而且支持我打敗你的力量,更多來於仇恨。比武畢竟與下棋不同。”

船越默然一會兒,然後點點頭:“好吧,我會給你一個武士應有的榮耀,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

李有泰側身將剩下的水繼續倒進花盆中,將水瓢在窗臺上放好:“隨時。”

“好!”船越踢掉木屐面向李有泰向後一躍,兩腿前後分開,屈膝虛足擺出“貓足立”的拳勢,站在院中。貓足立是空手道的著名起手式之一,拳勢擺出,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船越的前踢必然極強。但船越拳勢初成,他心中卻暗自叫苦起來,“糟了!上了李有泰的當了!”

國術之間較量,從來就是不是像莽夫打架般,亂打一氣,憑胳膊根粗細分高低,因為國術修煉的兩個最重要目的,一是以弱勝強,二是揚長克短。李林清就曾多次告誡過兒子,每次與對手交手過招,其實都是一場縮小的戰爭,只不過由兩軍廝殺變成了兩人對戰。中國武術與兵法自來就是一體,講究運籌帷幄,謀劃在先,交手前要知己知彼,明對方之所短,集自身之所長。至於招式打法,只不過是在謀劃思索之後,找對了一個最有效最好用的套路,在對方身上演練一遍而已。老祖宗百般錘鍊留下的十二形打法,就是用來應對各種不同對手的套路,早就把各種各樣特點的敵手都編排了進去,只要摘對了招式用出去,無不得手。這才有了“打人如撥草,近身敵即倒”的說法。

李有泰已經在幾次接觸中摸準了船越是個性子頗急的人,恐怕是進了院子顧不得寒暄,巴不得馬上開打。於是早在船越進院之前,他就站在了東窗之下早算好的位置。這樣船越進來就只能站在西邊面向著他,這時只要船越一抬頭,就會正對上初升而起剛冒過屋簷的太陽光。

果然,船越一抬頭就發覺不好,對面屋簷上已經金光一線,陽光馬上就要移上來越過屋脊晃他的眼睛,這是個絕好的進攻機會。果然對面李有泰一聲怒喝上步來攻。船越忙發前腿彈向李有泰的小腹,同時右拳護胸出左拳虛晃李有泰的面門。

船越的前踢反應極快,這是搏擊高手一種深入骨髓的本能反應,前踢的目標就是李有泰衝過來時必然會暴露的小腹要害。但李有泰這一喝之後,並未攻上來,這竟只是虛張聲勢的叱喝。隨著船越踢出前腿的回落,李有泰上步出拳,斜斜一劈就將船越發出的左拳砸了下來,破了他的守勢。船越再想用兩敗俱傷的法子,出右拳猛擊李有泰的頭面,而李有泰已經側身搶進來,衝到了與船越幾乎貼面的位置。

以形意拳為代表的國術,從來都是攻防一體,手足伸展間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每個招式的形態、每式手足的高低位置,都是無數前輩們通過實戰檢驗,在反覆歸納揣摩對手可能招架反擊後,編排的最佳位置。因此形意拳的每一舉手抬足,其位置、其距離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改動。

李有泰用的這招“老牛犁地”,就是用左手劈拳破掉對方招架的同時,上步衝進對方的懷內,用肩膀撞敵胸腹,最利於對付起腿在半空中的敵人。而這一招拳式要求獻左肩撞敵的同時,右手要收回立在自己的左耳門外,護住頭顱要害,而左手劈掉敵人的招架後要護在腰肋之間。這樣一來,船越的右拳就被李有泰護耳的右手架住,而李有泰的左肩卻結結實實地撞在船越胸口。總算李有泰念著船越為救李林清而奔走,沒有發以頭撞下頜、肘頂檀中的後招。但就這一進一跨一撞之間,李有泰前腳上大步已搶在了船越的腳後,將全身力量都落在了船越身上。船越哪裡還站得住,好似斷了根的大樹一般,飛出去丈許撞在了西牆上,才翻身落地。

評:這篇小文是我一時興起,懷舊而起。為避免引用原文太多,我儘量少摘錄原文大作。可上段對話及打鬥實在精彩絕倫、大氣磅礴。我實在捨不得刪減,以敬俠友。上文集中表現了中華武者的見地、胸懷、智慧、謀略, 真是武戲中的上乘精品。

慕容無言是當代優秀的武俠女作家,作品英氣勃發,大氣渾厚,大有宗師風範,我深敬之,鄭重推薦給各位俠友。

中華武俠之文化,千年永不滅。

中華自強之精神,萬世可傳承。


“金古梁溫”四位大師之外讓人驚豔的武俠小說片段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