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辯題一般會滿足哪些條件?

潘靈聰


辯題最重要的是平衡性,也就是某一方優勢不會太大。如何保證平衡性這個比較複雜,簡單地說的話,

1、不要用客觀事實已經明瞭或不會有爭議的話題來做辯題,比如“上海房價是升是降”,這種辯題查一查數據就知道,根本沒有辯的餘地,沒有可辨性。

2、辯題不能絕對化或太片面,不能脫離實際情況,比如“誠信主要靠自律還是他律”,這個辯題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改成“維持誠信只靠自律還是他律”就有問題了,因為任誰都知道只有自律或只有他律都不可能維持誠信。

3、雙方論證條件對等或大致對等,不能相差太遠。比如“溫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儘管這是個經典辯題,但卻是個失敗的辯題,因為正方需要論證每一種談道德的情況都是建立在溫飽的前提下,而反方無需證明什麼,只需要一直提出質疑就可以了,辯題一開始就決定了正方處於守勢而反方處於攻勢。同樣道理,“xxx是/未xxx”這種形式的辯題很多情況下也是有問題的。

4、不能讓任何一方處於明顯的道德制高點,也就是不能讓辯題中任一方站在背離社會價值觀的立場,陷人於不義。比如“中學生應不應該談戀愛”,正方几乎是無解的。


DouYu偶像劇專場


好的辯題一般會滿足哪些條件?

我認為有三點:一論點,二論據,三實踐檢驗。以前中央電視播過怎樣治國?出現了兩個論點: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兩組大學生進行答辯。

一組大學生說,我國是法制國家,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根據憲法可制訂刑法,婚姻法,土地法……等等。如果沒有刑法,故意殺人犯就可隨意殺人,社會怎麼安定?人民生命財產有何保障?

另一組大學生說以德治國,因為思想品德意識是上層建築,指配人的行動。有些犯罪分子如偷盜,判幾年刑出獄後繼續偷盜,就是思想沒有真正的改造過來。

通過辯論究竟怎樣治國?以法制國,以德教育,二者並舉。(我沒看完,個人認識,不當之處指正)


申祥兆


好的辯題是沒有絕對性的,可以是黑也可以是白。但都有一定的道理,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

辯題就是兩個點,辯論雙方是從起點到另一個點之間的兩條線。曲線可以到達另一個點,直線也可以連接另一個點。

絕對性的話題就沒法辯論了,因為沒法去質疑!






逆流沙魚


好的辯題一般沒有完全的對錯,正說有理、反說也有理。展開說又可以引經據典,能充分調動人的知識面的辯題可謂是好辯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