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本色亮劍:武漢市疾控中心紀檢幹部用實幹詮釋“鐵軍”內涵

  “緊急會議,通知中層幹部10點(22點)前到五樓會議室集中”,武漢市疾控中心紀委書記伍春燕神色匆匆地交待了一句,又回到了辦公室中參加討論。12月底的一天晚上,馬場路已沉浸在夜色中,市疾控中心卻燈火通明,一場硬仗悄然拉開序幕。

  “嚴明政治紀律、工作紀律,嚴格信息報送發佈紀律……請各位中層幹部一定要將會議精神傳達到每一位職工”,伍春燕代表中心紀委在中層幹部會上再三強調本次防疫工作中的工作紀律,這是中心紀委打響疫情防控的第一槍。

“指哪打哪,隨叫隨到”

  疫情就是命令,紀委書記伍春燕知道,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嚴格紀律,凝心聚力幫助中心黨委共築疫情防控堅固防線,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同時要讓監督體現在工作的各個方面。她連忙召集中心紀委委員到辦公室開了一個短會,統一思想,部署工作。面對嚴峻的疫情,大家的神色都很凝重,但卻沒有一絲退卻,大量的綜合協調工作、後勤保障工作、監察督導工作被主動“認領”,“雖然職責不同,但我們7個人要善於亮劍、敢於亮劍,要指哪打哪,隨叫隨到”,伍春燕說,而從這天晚上開始,她就再也沒有回家了,在她心裡,單位就是戰場,留守就是決心。

本色亮劍:武漢市疾控中心紀檢幹部用實幹詮釋“鐵軍”內涵

伍春燕(中)為方艙醫院送去健康科普讀物

  “伍書記,這份材料請您看看”,“12320話務量太大,話務員不夠,您看怎麼辦?”“伍書記,流調隊有同志生病了”,“伍書記,捐贈的東西來了,要組織人員下去卸”,防疫健康教育工作,紀律監察督導,12320公共衛生熱線接線,一線職工關心關愛、膳食保障,宣傳樹立正面典型……伍春燕的一天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常常是辦公室的小丫頭把飯提回來,她才意識到已經到了飯點。可就算是這樣,得知中心應急採樣小分隊人手不足,她還是第一個報了名,“非典的時候我也在病房裡,我有經驗,讓我去”,採咽拭子是危險係數極高的採集工作,她卻“霸道”地加入進去;大年三十和元宵節,她貼心地在工作群裡慰問大家,鼓舞士氣;“他們回來了嗎,好,我馬上來”,超市不對個人之後,她又急著去幫工會分發代購物資;“紅十字會聯繫上了嗎,好的好的,我們帶介紹信”,獲知有捐贈物品,她深夜還在為單位聯繫;有的同事頭髮長了不能去理髮,她又主動提出幫大家剪髮……“指哪打哪”的她卻從來沒讓人看到她疲憊的樣子,每次出現在大家面前都精神飽滿。

本色亮劍:武漢市疾控中心紀檢幹部用實幹詮釋“鐵軍”內涵

伍春燕(左一)檢查慰問物資

  同樣選擇把家安在單位的還有中心紀委委員張志峰,他告別了身懷六甲的妻子,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承擔了大量的綜合協調工作,流調人員外出工作的車輛安排、各類表格的統計與上報、捐贈物品的聯繫與接收……大事小情,事無鉅細。“張科長隨叫隨到,有一次夜裡11點有捐贈,張科長電話一響,就下樓了,他又特別認真,核對貨品一直到凌晨2點”,同科室的李雙評價起張志峰不禁豎起了大拇指。50多個日與夜,不在電腦前就在門口等,不在統表格就在搬貨品,“陀螺”一般的張志峰卻是公認的“靠譜”,“這本來就是分內之事,我又是紀委委員,多做一些也是應該的”,張志峰的話很短,這幾乎是他說過最長的一句話,但是無論什麼時候,只要電話聲響,他就隨叫隨到。

本色亮劍:武漢市疾控中心紀檢幹部用實幹詮釋“鐵軍”內涵

紀檢幹部張志峰深夜工作時睡著了,被路過的同事拍下


  張志峰的認真和細緻還體現在捐贈工作上,身為紀檢幹部更應該對捐贈物品的來源和去向做到了如指掌。“從1月23號開始有第一筆捐贈,一直到2月25號的記錄,我這裡都有”,他的登記表上,大到10噸(500桶)的酒精,小到3頭肉豬,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捐贈,每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醫用口罩、消毒液、實驗室耗材、電動噴霧機、消毒機等各種各樣的物資從全國各地經他的手來到中心,他一筆筆核算清楚,除開自用後,又按照需求和規定下發到區疾控甚至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沒有發生一次紕漏。

“有我呢,放心”

  在這次戰“疫”中,中心副主任、紀委委員何振宇不僅要協助衛健委統籌全市樣本運轉、核酸檢測等工作,還要分管中心後勤保障工作,身兼數職的他常常忙到後半夜。“何主任說夜裡報表發過去以後要給他打個電話,他怕自己睡著了”,樣本轉運組的黃慶竹說,由於上級領導要求每兩個小時上報一次全市樣本轉運的數據,這些日子以來,何振宇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怕自己一不小心睡著的他,總會提醒組員報送統計表後給他打個電話。根據樣本轉運的完成情況,再跟病原所商量核酸檢測的後續安排,他的工作甚至不分白天黑夜,有時候剛“見縫插針”眯上一會,事情又找上門來。

本色亮劍:武漢市疾控中心紀檢幹部用實幹詮釋“鐵軍”內涵

夜幕中,剛得空休息的何振宇又來樓下幫忙卸貨

  “後勤保障不容有失,尤其是採樣管、核酸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的出庫、入庫數量馬虎不得,一定要準確”,夜裡2點,他還忙著跟總務科科長吳太林交代次日的採購工作,市疾控中心要保障全市50多家機構的核酸檢測試劑發放,他們身上的擔子很重。好在二人都是政治覺悟高的老同志,又同為中心紀委委員,嚴格把好採購用品的質量和數量關,領導們再放心不過,“這些事稍微換個不那麼細心的人就容易出岔子,還就他們倆最合適”,這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

  總務科科長吳太林率領的總務科在疫情防控中,不僅要統籌車隊、食堂、後勤物資(含醫用耗材)採購的工作安排,還要身體力行地參與其中,搬貨、卸貨、聯繫採購生活用品……為了不耽誤工作,吳太林在單位吃住近一個月。“有一次,凌晨4點,採購的口罩到中心了,我趕緊找了2個人去幫忙搬貨,3個人搬了一車貨,搞完天都要亮了”,回憶起一次難忘的卸貨經歷,吳太林仍然印象深刻。

本色亮劍:武漢市疾控中心紀檢幹部用實幹詮釋“鐵軍”內涵

吳太林在檢修機房漏水情況

  還有一次,由於大雨,機房出現了滲水、漏水現象,吳太林得知後第一時間帶領電工趕到信息科,他細緻地檢查每一處隱患,生怕造成大的危險。“抗疫期間,水電安全都要更加註意,不能有一點閃失”,吳太林說。

  辛苦,他們不怕,最難的是醫用耗材跟不上的時候,那種焦急和自責,戰士要上前線,沒有子彈上膛的事情決不能在疾控中心發生。為進一步保障口罩、試劑、防護服等醫用物品的供應和儲備,何振宇、吳太林帶領總務科工作人員聯繫符合資質的醫藥公司應急採購,確保醫用保障不“掉鏈子”。貨物有時進不來武漢,他們安排人去高速路口接貨和拖貨;區裡執行緊急任務,夜裡來領試劑時也要立馬保質保量提供;在每一個電話、每一張取貨單的背後,或許也有心酸,或許也有無奈,但更多還是承諾和執行,是速度和效率。

“大家辛苦了,還有困難嗎”

  “範主席,走,我們一起去各個科室轉一轉,看看大家還有沒有什麼困難”,人事科科長王亮和紀檢監察科科長張帆叫上工會主席範暉直奔實驗樓。他們三人都是紀委委員,恰好也是這次抗疫專班中的監察組和督導組成員,從中心進入戰時狀態以來他們就一直備勤,只要有需要就隨時頂上去,用堅強的黨性鑄成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

  總務科物資建賬,各種貨品的出庫入庫是他們關注的重點。“目前貨物的來源主要有三種渠道:自己採購、捐贈以及專項劃撥,情況相對複雜,所以更要嚴管”,王亮說。入庫數量、領用明細、賬物相符、出庫手續,一道道流程都馬虎不得,“我們僅僅針對後勤物資的督導就有不下10次”。

本色亮劍:武漢市疾控中心紀檢幹部用實幹詮釋“鐵軍”內涵

督導組對後勤出庫入庫的程序進行檢查


本色亮劍:武漢市疾控中心紀檢幹部用實幹詮釋“鐵軍”內涵

捐贈物品到了,紀檢工作者在幫忙卸貨

  王亮和張帆還要負責在防疫期間拉緊中心工作紀律的緊箍咒,“這是持久戰,大家都比較疲倦,我們主要是去了解一下大家的工作狀態,看看他們還有沒有什麼困難,如果是家裡有困難範主席可以幫忙解決,工作上有問題我們也能及時向上反映”,王亮介紹道。疫情期間,王亮組織過7次人事考勤,考勤結果:全員在崗。

  當前是防疫的攻堅時期,任何思想不重視、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的情況都有可能造成極大的不良後果,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張帆知道,越是在勝利的黎明之前,越是給人鬆懈的迷惑,越是需要嚴守關口。“一定要把工作做實、做細,現在一旦有什麼閃失都是從嚴從重處理”,這一點,上次她向紀委書記伍春燕彙報工作的時候,二人就已達成共識,而這也是他們跑遍10個工作小組、屢下科室督導的原因之一。

  “前期,在我們監察的過程中, 有2名職工思想還不太端正,沒有完全進入戰時狀態,我們對這2人進行了約談和教育,現在我們去看的情況還好,同事們都克服困難在堅守崗位,我們相信疾控這次一定能挺過去”,張帆說。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心紀委已經嚴肅問責處理2人次,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範暉作為工會主席,一直以來堅持傾聽職工訴求,做好職工的“本家人”。要斷糧了找工會,要挨凍了找工會,心裡難受了也可以找工會,夜間加班的棉被、加餐、職工家裡需要的菜肉,甚至是母嬰用品,只要求助到了範暉這裡,她就一定要想方設法地解決。 聯繫供應商緊急運輸食品,聯繫理髮志願者為職工理髮,自己開車去代購,實在忙不過來了才組織志願者幫買,安慰和幫扶身體不適的職工,她的每一天都奔走在為職工解決問題上,“善良”和“暖心”是職工對她最多的褒獎。


本色亮劍:武漢市疾控中心紀檢幹部用實幹詮釋“鐵軍”內涵

職工們對工會和範暉表示感謝

“疾控有我,紀檢有我”

  而除了中心的7位紀委委員,每一個支部還有一位紀檢委員,也都紮根防疫一線,勇敢亮劍。“我們4個都是80後,也算是中心紀檢的新鮮血液,在成為支部紀檢委員的那一天我就知道,我必須‘勝任’這份工作”,一支部的紀檢委員孟派是流調2組的組長,幾乎每天與病毒“面對面”的日子裡,他始終堅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而無論是流調、協調兩頭抓的“多面手”周小琦、還是勇猛消殺、不講條件的“排雷兵”周良才,又或是身體恢復後再上戰場的“女漢子”陳芳,作為紀檢人,他們主動擔當顧大局,不負韶華靜候春,主動發揮“神經末梢”作用,在嚴峻的抗疫工作中實踐著初心使命,矢志不渝。

  亮劍出鞘的鋒芒帶給人英雄的榮耀,但這鋒芒的寒光一現也預示著危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看到市疾控中心的11位紀檢人,用黨性、用紀律、用大愛屢次亮劍,永不服輸。他們可以是督導的“排頭兵”,可以是流調的“偵察兵”,還可以是應急物資的“運輸兵”,甚至是綜合協調的“勤務兵”……劍是他們戰鬥的武器,也是他們心中的精神,“劍鋒所指,所向披靡,加碼添力,一定能打贏這場仗,守住這座城”,這個信念在他們的心中更加堅定。


本色亮劍:武漢市疾控中心紀檢幹部用實幹詮釋“鐵軍”內涵

四名紀檢委員在工作中

  戰疫不止,亮劍不休,哪怕是持久戰,市疾控紀檢人也永不鬆懈,永不止步,用實幹彰顯“鐵軍”內涵!

(供稿:武漢市疾控中心宣傳工作專班 徐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