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鄒平西董山區防疫防出了“致富經”

“又來一個新訂單‘蘿蔔三斤、地瓜五斤’,已經微信付款了。”王祺手腳麻利地把蘿蔔、地瓜裝進袋子過完稱,打包好裝上車等待配送。微信群接收客戶訂單、稱重打包、配送至指定地點完成交易,這已經成為西董街道上回村固定的“銷售流程”。

疫情防控讓山區蔬菜的銷售“雪上加霜”

上回村是西董街道南部山區緊挨著山腳下的一個偏遠小村,由於地勢崎嶇,村裡常年以種植和販賣地瓜、蘿蔔、土豆、白菜為主業,雖然通了水泥路,但至今依然只有一條進出村的道路,銷售渠道也十分單一。

庚子年初,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都採取了嚴密的封村封路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但是這卻愁壞了山區的菜農們。“地瓜、蘿蔔還能放地窖裡多待些日子,但是這滿地的白菜天氣一熱就只能讓它爛地裡了。”“往常過完年,正是各種蔬菜供不應求的時候,我們都會集中運去周邊的蔬菜批發市場售賣,現在村封了,批發市場那邊也沒人,眼看這一地的收成就要打水漂了。”上回村菜農王波愁眉不展地說。

據瞭解,該村有158戶,而種菜的農戶就有110多戶,有40多畝,年產蘿蔔、土豆、白菜等蔬菜30餘萬斤。特別是種出來的紅心蘿蔔口感又脆又甜,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邹平西董山区防疫防出了“致富经”

年輕志願者用微信為菜農在網上擺上“蔬菜攤”

由於疫情防控,村裡的大學生上不了學,年輕人上不了班,往常以老人、孩子為主的寂靜山村竟因這些年輕人而增添了幾分“活力”。這些年輕人紛紛志願加入到了村內的防控隊伍中,協助村幹部村內消毒、外來人員摸排、村口檢查站執勤、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上回村村民王祺正是諸多年輕志願者中的一員。他了解到村內蔬菜滯銷的情況後,立刻與支部書記趙傳武溝通了想幫村民賣菜的想法,並爭得了村兩委的一致認可,迅速建立了微信銷售群,“親戚拖親戚、朋友拖朋友、同學拖同學”發動周邊群眾和城區各小區居民加入微信群,短短几天的功夫,群內人數竟多達450多人。“咱們有菜,各小區的居民有需要卻沒處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這中間就缺少一個像這樣的聯繫平臺!”王祺謙遜地說,“現在防控期間我也上不了班,在家當當志願者,幫著村民賣賣菜,給咱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多虧了這些年輕人幫咱們建立起了這個渠道,疫情期間村裡的蘿蔔、地瓜比平時賣的還快,才一個星期賣了1萬多斤!”上回村黨支部書記趙傳武高興地說。一大清早,微信群裡陸續開始接收訂單,線下菜農們忙的不亦樂乎,從地窖裡取出貯存的蔬菜,由王祺打包稱重,標記好收貨人的地址和電話。他把一上午的訂單都打包裝車後,化身“騎手”開始按照配送地址去各小區送貨。街道為了方便群眾春耕和出售蔬菜,在嚴格防疫的基礎上專門預留出“綠色通道”。“一車車蔬菜拉出村,我們都不用操心在家裡就把菜給賣了。不像以前,出人出力出車拉出去還不一定全賣完,一天下來累得要死,還掙不上幾個錢。”上回村菜農王志濱高興地說。

邹平西董山区防疫防出了“致富经”

一場疫情成就了山村蔬菜的“銷售嫁接”

“我跟王祺說讓他在群裡說一聲,大家買的菜裡要是有壞的就在群裡跟咱說,再去送菜的時候給他補上,咱們要保障信譽才能長久。”上回村村支部書記趙傳武介紹道,“現在平臺建立起來了,不管疫情是否結束,我們都要繼續用下去,同時讓更多的老百姓掌握這門技術,更好的把咱們的蜂蜜、小米等特色農產品推廣出去。”

一部手機,一個微信群,一輛貨車,一條暢通無阻的運輸道路,一個訂單,一個轉賬,讓一袋袋稱好的蔬菜從菜農手裡“飛”入千家萬戶。一次交易,一顆信任的心,一群老實巴交、童叟無欺的山區老百姓,用一種嶄新的銷售模式,實現了山區蔬菜的“雲交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隔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但在像王祺這樣的青年志願者們的幫助下,西董山區農民搭建起了通向外界更為廣闊“雲市場”的橋樑。老百姓傳統的銷售觀念被“刷新”,銷售空間得到了進一步拓寬,順利搭上了“互聯網+”農產品的致富列車,為進一步實現農民增收,打造西董品牌農業指引了新的途徑。

邹平西董山区防疫防出了“致富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