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中锋为王”的年代,如何正确地错过一个迈克尔·乔丹

  1984年NBA选秀,芝加哥公牛队的顺位在休斯敦火箭和波特兰开拓者之后,首轮第3顺位。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那时候“中锋为王”,篮球圈普遍的观念是:想要建设一支有竞争力的队伍,必须先有一个顶级中锋。因此,人人都愿意在中锋身上投资,于是选秀的时候,如果有可能,当然先选优秀的大个子。

  1984年,迈克尔·乔丹在美国大学篮坛已经登峰造极,所有对手都要用联防、包夹等各种办法来对付他,他已经可以去跟职业球员竞争了。不过,如你所知,乔丹身高6英尺6英寸(1米98),打的是得分后卫或小前锋,他这种身材与风格的球员在NBA的世界里并未受到一致认可,因此,他并不是那年NBA选秀大会上最热门的球员。

  那年参选新秀中最好的大个子,是休斯敦大学的中锋阿基姆·奥拉朱旺。奥拉朱旺有身高,又有出色的运动能力和上佳的职业态度,人们有理由相信他会变得越来越好。事实也的确如此。火箭队把奥拉朱旺选为1984年的状元,后来被证明是个英明的决定。


在“中锋为王”的年代,如何正确地错过一个迈克尔·乔丹

乔丹和奥拉朱旺(右)


  接下来该选的,很多人觉得是迈克尔·乔丹。但以当时NBA的哲学,想围绕一名得分后卫来构建一支强队,是十分冒险的。

  没有现成的案例证明得分后卫可以振兴一支球队。那时候普遍的观点是:一个优秀的得分后卫,只是一支冠军球队最后的拼板,而不可能成为球队基石。

  这样一来,二号热门人选,就成了肯塔基大学的中锋萨姆·鲍伊。

  萨姆·鲍伊有身高,很聪明,只是身上背负着两个巨大的问号:第一,他在大学受过严重的腿伤,职业生涯将有多大隐患?第二,他是不是真的喜欢篮球,有没有把自身能力和球队实力提升到极致的热情?

  面对这样一名球员,芝加哥公牛队很谨慎,他们之前挑过一个名叫罗尼·莱斯特的后卫,1980年首轮第10号新秀,顺位不低,结果莱斯特到球队的时候,身体已被伤病折腾得快废了,难堪大用,公牛深受其害,引以为戒。

  波特兰开拓者队的想法却不同,他们执着地想要一名大个子。


在“中锋为王”的年代,如何正确地错过一个迈克尔·乔丹

身穿开拓者30号球衣的萨姆·鲍伊在“天勾”贾巴尔面前投篮


  后来很多年,人们总津津乐道于1984年的选秀,喜欢嘲笑开拓者有眼无珠。有人说,开拓者之所以要选萨姆·鲍伊,是因为他们有“比尔·沃顿情节”——开拓者队史上唯一的总冠军,是中锋比尔·沃顿带来的,尽管鲍伊的天赋明显不如沃顿,波特兰人还是想试试看。

  也有人说,开拓者之所以没选乔丹,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一个和乔丹同类型的球员克莱德·德雷克斯勒,而且绰号“滑翔机”的德雷克斯勒后来也真成了开拓者头牌明星,两度率领球队打进NBA总决赛。开拓者的决定,并非完全不可理解。

  不管怎样,公牛队开心地得知:开拓者队要选鲍伊,不选乔丹。


在“中锋为王”的年代,如何正确地错过一个迈克尔·乔丹

1984年选秀大会,大卫·斯特恩(中)跟状元奥拉朱旺(右)和榜眼萨姆·鲍伊(左)合影。


  当然,有人知道这是个糟糕透顶的主意,比如印第安纳大学的主教练鲍勃·奈特。虽然在1984年的NCAA全美锦标赛上,奈特想办法掐住了乔丹,印第安纳击败了北卡,可实际上奈特教练非常喜欢乔丹,他知道乔丹有多好。

  奈特的好朋友斯图·因曼,当时在开拓者队做人事工作,奈特力劝因曼:别选鲍伊,一定要改选乔丹。

  “可是我们需要一个中锋。”因曼说。

  “斯图,选他,让他去打中锋。”

  在奈特看来,让乔丹打中锋,也比放过乔丹不选要强。


在“中锋为王”的年代,如何正确地错过一个迈克尔·乔丹

1984年,乔丹接过公牛队23号球衣


  火箭和开拓者都这么想要中锋,为什么公牛偏偏认准了迈克尔·乔丹呢?

  因为他们做了不少功课,对乔丹有充分的了解。

  那个时候,芝加哥公牛队负责做决策的股东,是一个名叫乔纳森·科夫勒的有钱人。杰里·莱恩斯多夫当时尚未成为公牛老板,公牛队还归一个财团拥有。那个财团,除了年轻的科夫勒之外,其余股东根本不关心篮球,只有科夫勒还算个篮球迷。

  公牛队总经理罗德·索恩手下,有个名叫迈克·蒂博尔特的首席球探。蒂博尔特年纪不大,却天生是干这一行的料。他一辈子都在当助理教练和球探,了解篮球,热爱篮球,并且不在乎自己能挣多少钱。NBA选秀的时候,蒂博尔特是罗德·索恩最重要的参谋。

  那年,蒂博尔特去考察过乔丹十多次,索恩也看过乔丹几次,他俩都觉得,乔丹会成为一名非常非常出色的职业球员,甚至可能是一名伟大球员。蒂博尔特很早就决定要乔丹,选秀之前,他只希望开拓者能坚持选鲍伊。

  索恩也同意蒂博尔特的意见,他非常担心鲍伊的健康,害怕重蹈覆辙。虽然索恩看过的比赛没有蒂博尔特多,但索恩跟乔丹母校北卡罗莱纳大学的传奇主教练迪恩·史密斯私交不错,索恩可以坐在北卡的录像室里观看比赛录像。这是很大的特权,因为索恩不仅能考察到北卡的球员,而且能顺便看看北卡对手阵中的球员。

  索恩欣赏乔丹,乔丹每一年都在进步,防守尤其如此,而他的身体素质和爆发力更是无与伦比。有时候索恩一个人坐在那儿看比赛,看到乔丹的某些表现,都要先按暂停,倒回去一遍遍重放。

  索恩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看到的可是一个前所未见的球员。


在“中锋为王”的年代,如何正确地错过一个迈克尔·乔丹

乔丹与公牛总经理罗德·索恩(左)


  蒂博尔特有些担心科夫勒,他害怕这个有决策权的股东也想要一名大个子。蒂博尔特对索恩说:选秀那天,万一科夫勒犹豫不决,他们就得先斩后奏,无论如何都要拿下乔丹。幸好,在选乔丹的问题上,科夫勒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

  1984年6月19日,芝加哥公牛队正式用首轮第3号选秀权,选中了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的迈克尔·乔丹。

  那天,曾在乔丹上的兰尼高中做过助教的罗恩·科利,给乔丹的父亲詹姆斯·乔丹打了个电话。科利无比激动:“奥斯卡·罗伯特森和杰里·韦斯特(都是篮球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赶紧挪挪地方,因为篮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后卫,刚刚被选中了!”

  不是状元,不是榜眼,没去休斯敦,没去波特兰,探花秀乔丹从此扎根芝加哥。


在“中锋为王”的年代,如何正确地错过一个迈克尔·乔丹

乔丹最终为芝加哥公牛队六夺NBA总冠军


  很多年后乔丹在自传中说,对他而言,“芝加哥大概是完美的去处”。乔丹认为,如果开拓者当初真的选他当了榜眼,他可能不会成长得那么快,因为德雷克斯勒和吉姆·帕克森都跟他一个队。

  而且,如果去了波特兰——“球场之外,我的影响力会完全不同,”乔丹说,“在别的地方,耐克不可能把我推销到芝加哥那种程度。我始终相信,不管我去哪儿,我的球技总会得到认可,但球场之外或许就不一样了。”

  至于被开拓者选为榜眼的萨姆·鲍伊,后来在NBA打到了1995年,不过伤病让他一共只打了511场常规赛,其中1986到1988的两个赛季,他一共只打了5场球。1989年,也就是选中他五年之后,开拓者队把他交易到了新泽西篮网队。

  鲍伊的职业生涯,场均得10.9分,抢7.5个篮板,盖1.8个帽,也不算太坏。但是没办法,他人生最大的标签已经锁定,就是“开拓者错过乔丹选了他”的那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