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廣東一男子發熱不上報,還堅持上班,最終致3人感染……

近日,東莞某一停工建設項目發生員工聚集性感染新冠肺炎事件,共有4名人員先後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

,為深刻吸取事件教訓,舉一反三,東莞市住建局根據案情實際形成了《深刻吸取教訓,築牢抗疫防線——東莞某聚集性感染事件警示剖析》,強化“以案說法”,深刻吸取教訓,警示建設行業廣大企業在推動復工復產的同時切實加強疫情防控工作。

一、案例基本情況

發生聚集性感染事件的項目處於停工未復工狀態。該項目原有留守人員303人(其中工人279人,管理人員24人)。疫情爆發後按照東莞市住建局《關於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房屋市政工程復工和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東建質安〔2020〕2號)等文件要求,遣散170人,剩餘133人留守。

●確診病例徐某為該項目管理人員,於1月25日-26日外出(自駕赴廣州南站,乘動車前往廣西桂林,停宿一晚後先動車、後自駕返回東莞), 1月31日自測體溫37.6℃ ,未予以任何處理;

至2月1日,徐某仍發熱 ,2月2日由其妻子赴藥店買退燒藥(據藥店詢問記錄,其稱購買藥物作為備用),自行服藥後熱退;

●2月4日-10日,徐某反覆發熱咳嗽,期間均服藥處理,未赴醫療機構就診,且未向當地防疫部門和所在企業反映其發燒症狀 ,在其出現發燒等症狀後仍在住所和工地兩地往來返;

●2月11日,徐某到屬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並轉入隔離病房,11日、12日、13日、14日四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14日晚轉至市第九人民醫院進一步隔離治療,17日凌晨第五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診斷為新冠肺炎

●2月4日-10日期間,徐某與該項目管理人員存在密切接觸,到目前為止,有3名管理人員確診感染

二、案件原因和教訓

經相關部門調查核實和綜合分析,該聚集感染事件的根本原因在於:徐某在發生發熱症狀後,未主動向醫療衛生防疫機構和所在企業報告,通過其妻子隱瞞真實用途代購退燒藥的方式處理,在自身存在病情風險的情況下,仍然到項目接觸其他人員,最終導致聚集性感染髮生。

根據東莞公安機關通報,徐某31日之後在出現疑似感染症狀的情況下,未按照衛生防疫機構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及時報告,導致病毒傳播,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涉嫌妨礙傳染病防治罪,公安機關已依法對其立案調查。

該案件同時暴露出: 徐某個人對隱瞞病情所帶來的後果和風險法律意識淡薄、對疫情嚴峻性和危害性認識不足、自我防控意識不強;該建築公司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宣傳教育不到位,疫情防控落實工作不到位等問題。具體包括:

(一)案例當事人隱瞞病情和行程不報。 徐某法律意識淡薄,對隱瞞不報所帶來的法律後果認識不深,缺乏防控知識,對疫情防控的相關法規政策掌握不清,在出現疑似感染症狀的情況下,隱瞞了病情和行程,未能到指定醫院進行就醫和進行醫學觀察,未能按照衛生防疫機構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及時向醫療衛生防疫機構和所在企業報告,仍然帶病接觸其他人員,最終導致聚集性感染髮生。徐某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

(二)企業和個人防疫意識不強。 項目施工單位疫情防控的主體責任意識不強,對疫情防控麻痺大意、判斷失誤,對員工宣傳教育和防護引導不到位,對疫情防控相關法律法規、東莞防疫部門和住建部發布的防疫通告、工作指引、相關措施文件和宣傳素材沒有按照要求進行廣泛宣傳,對員工的提醒警示也不足。項目負責人防疫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淡薄,在疫情爆發、省裡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後仍允許管理人員外出前往桂林採購體溫檢測儀,產生了極大的感染風險隱患。

(三)企業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 該項目沒有按照省住建廳和市住建局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來落實,疫情防控制度體系不完善,相關防控措施未落實到位。直至2月13日才制定防控應急預案,且未按方案執行落實。對員工管理不嚴格,未對用工人員開展有效的健康監測,對重點崗位人員防控不力,門崗人員接觸感染後仍繼續為工人測溫,對人員信息登記不夠完整細緻,未能有效引導和督促員工及時上報健康信息,存在明顯的管理漏洞。對工地工人體溫檢測登記記錄不全, “一人一檔”制度形同虛設。

(四)屬地聯防聯控未落到實處。 屬地社區、相關部門雖然有將防疫制度、防控指引及要求發到企業、項目,出租業主有告知租客徐某佩戴口罩等防控知識,但對居住在社區出租屋裡的企業人員健康狀況和活動軌跡掌握不清,未能形成部門聯動防控、群防群控,未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同時由於該項目一直處於停工狀態,屬地住建部門、屬地社區和防疫部門、網格員對該項目防控工作盯防不緊,檢查督促不夠細緻,上門一對一宣傳教育引導不夠,導致對停工項目疫情的聯防防控未能有效落到實處。

三、案件啟示

企業和管理人員應深刻吸取上述案例教訓,舉一反三,反思存在漏洞和薄弱環節。按照“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門,做好自己的事”原則,做好以下重點防疫工作:

(一)提高法律意識。 企業管理人員要學習掌握疫情防控要求、防控知識等,增強法律意識。如實上報行蹤,出現可疑症狀的,及時如實向有關部門報告,並避免與其他人員接觸。

(二)加強防疫教育。 向全體員工宣傳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以及健康排查、佩戴口罩、隔離觀察等的重要性,讓工人掌握基本的防疫知識。要特別向工人強調瞞報、謊報個人信息特別是健康信息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等,促使員工提高法律意識,要求各類人員及時、真實報送個人信息。

(三)嚴格落實防控措施。 企業要按《企業復工復產一本通工作手冊(建築工地)》要求做好以下各項重點防控工作:

1.完善防控管理體系。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管理體系,完善應急預案,明確各方責任主體的防控責任;組建工地疫情防控工作組,明確責任人員和工作職責。

2.實施全員防疫管理。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健康檢查制度、報告制度等。對員工實施全員防疫、全員監督,對存在可疑症狀的人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

3.做好人員健康檔案。所有員工要建立健康檔案,入場前通過“莞e申報”“移動網絡運營商小程序查詢”等多種方式摸排情況,實行“實名制”管理,做到“一人一檔”,並實時跟蹤管理,發現異常及時上報。

4.做好重點人員管控。加強重點人員管控,對來自疫區、重點關注地區的人員嚴格執行省市有關隔離要求。加強防疫防控,把好“入口關”“進門關”,特別是項目管理人員、測量體溫、廚房工作等集中接觸人員,確保各項防疫措施落實到位。

5.實行全封閉管理。以項目部為單位,做到工作作業區、生活區與外界圍擋封閉,減少人員外出及對外接觸,嚴格控制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對必須外出人員應加強動態信息登記,確保外出行蹤可追溯。

6.加強項目環衛管理。要對項目進行全面環衛清潔、消毒殺菌,督促員工佩戴口罩;實行分餐制,引導工人分批分時就餐,儘量減少人員聚集;減少人員集中居住,有條件的項目儘量分散居住;對居住在工地生活區外的人員,做好居住管理。

7.強化防疫物資保障。準備足夠數量的醫用口罩和消毒劑,設置體溫檢測點,並配備體溫檢測設備等。

(四)加大督導檢查力度。 落實部門監管職責,要求各園區、鎮(街)住建部門對轄區內所有在建房屋建築與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進行全面檢查指導。東莞市住建局已成立12個專項督導組,對在建項目的防疫工作和安全生產,通過明察暗訪形式,進行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和指出項目存在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問題,督促企業及時落實整改,確保各項防疫工作落實落細。

3月2日上午

東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

召開新聞通氣會,回應焦點問題

廣東一男子發熱不上報,還堅持上班,最終致3人感染……

焦點問答

問: 近期大部分省市均出現病例零新增,為何東莞還不時有零星出現的新增病例?

東莞市衛生健康局(下同):經分析近10天我市新增確診病例的感染來源、發病過程,可以看出,以聚集性發病為主 ,7人中有6人均為因密切接觸其他確診患者而感染、發病,均從當地隔離點轉運至市第九人民醫院,1人為輸入性病例。7人均不是在醫院留觀區感染、發病。 有關情況說明,我市對密切接觸者管理十分嚴格到位,在其隔離觀察期間發病後能及時發現;對輸入性病例也能及時精準排查確診。

問: 近期的新發病例是否與復工復產有關? 東莞是否會出現確診患者猛增的情況?

答:這幾天我市陸續有1-2例新發病例,是由已有病例的密切接觸者轉為確診病例,與復工復產無直接關係 ,對於最近幾例新發病例,我們均採取了集中隔離治療措施,目前病情平穩。

目前我市對重點地區來莞人員、密切接觸者採取集中隔離和居家隔離相結合的隔離措施,通過壓實“三人工作小組”職責,對所有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進行動態健康監測,發現發熱或疑似症狀的,及時送屬地發熱門診重點醫院進行診治,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我們市級集中隔離點已正式啟動,全市所有密切接觸者都統一一個場所實施集中隔離,實施單人單間,24小時醫學健康監測。

通過專家研判分析和預測,隨著復工復學的進一步開展,我市不排除出現病例反彈的可能,但出現確診患者猛增的可能性較低。

問: 出院後的患者有一定的復陽率,東莞市是如何應對的?

答:針對出院後的患者有一定的復陽率的問題,我市很早就執行比國家指南標準還高的出院標準。每一例患者是否可以出院,全部需要專家組層層把關。另外,對出院後的患者,我們也常規再轉送至望牛墩醫院進行不少於14天的再集中醫學隔離觀察 ,期間再定期檢查鼻咽拭子、肛拭子以及胸部CT,基本排除復陽情況的才予以正式解除隔離,同時轉交患者所在轄區衛生健康部門進一步跟進和隨訪,確保萬無一失。

據統計,截至3月1日,我市出院的66人中,其中鼻咽拭子復陽的2人,復陽率3.03%,。由於出院標準嚴格,所以前期出院率整體會偏低,而後期,由於患者陸續達到標準,因而出院數量增加。

問: 東莞危重症病例治療成效明顯提高,是什麼原因或採取了什麼措施?

答:經全力救治,我市危重症病例佔比由2月初最高的10.34%下降至2.02%,重症由最高的10.81%下降至1.01%。從2月11日起再無普通病例向重症或危重症轉化。危重或重症病例治療成效明顯提高的原因考慮如下:

一是特別強調“治未重”,探索性總結並加強了預警指標的研判,在不等病人病情加重就早期進行相應的干預措施。

二是進一步將關口前移,把原定只將危重症患者集中至市人民醫院ICU統一救治的舉措前移至重症患者,集中力量進行救治,最大限度降低重症轉危重幾率。

三是加強多學科聯合,充分利用省駐點東莞的專家資源,加強與國家級專家聯繫交流,開展遠程會診,堅持“一人一團隊”“一人一方案”,最大限度提供救治成效。

四是開展了氯喹等藥物對比性應用研究,結果顯示,應用組鼻咽拭子轉陰時間較對照組的9天明顯縮短約一倍,為4.25天。氯喹作為傳統型藥物在減少新冠病毒載量方面顯現出新的療效。

五是充分利用中西醫協作防治機制,應用“破格救心”等方法,積極降低向重症和危重症的轉化率以及死亡率。

六是充分利用ECMO(人工膜肺)以及CRRT(連續腎臟替代療法)等先進儀器設備及前沿技術手段為危重症患者提供最大的生命支持。

七是積極創新治療方式,市人民醫院與市中心血站、市疾控中心聯合攻關,成功為2例危重病例進行了多次康復者血漿治療,並取得了初步療效。

八是最大限度保障患者能使用上國家診療方案以及省專家共識所推薦的藥品,千方百計從境外引進如免疫球蛋白和兩性黴素B脂質體等急需、短缺藥品,提升救治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