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周邦彥一首自傷別類的慢詞,歷來受後世評論家激賞

據張端義《貴耳集》中記載,周邦彥曾和李師師相好,因此得罪了皇帝宋徽宗,被趕出京城,在離別之時李師師置酒給他送別,周邦彥百感交集,寫下了一首詞來抒發自己當時的心情。


蘭陵王·柳

宋代:周邦彥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周邦彥一首自傷別類的慢詞,歷來受後世評論家激賞

這首詞題目為詠柳,實際上是借柳抒發自己的離愁別恨。“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這兩句從整體到局部描寫隋堤上的柳色。離京時先看到隋堤兩岸,楊柳成蔭。再細看,只見碧色可人的柳絲隨風飄拂。

周邦彥一首自傷別類的慢詞,歷來受後世評論家激賞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這幾句是說那隋堤上的柳色,詞人曾在送別朋友的時候見過多次。“拂水飄綿”四個字生動地描摹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這兩句為全篇主題句,抒發自己的孤獨和落寞。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緊接著,詞人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送別時折斷的柳條都要超過千尺了。

周邦彥一首自傷別類的慢詞,歷來受後世評論家激賞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這幾句為追憶往事,船已啟程,詞人獨立於船頭回憶當年在一個寒食節的離別情景:管絃哀鳴,送別的宴席上燈火閃爍。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這幾句的意思是船行如箭,令詞人憂愁,他不斷回望,因那京華有他牽掛的人。這幾句寫盡了詞人心中的惆悵與悽婉。

周邦彥一首自傷別類的慢詞,歷來受後世評論家激賞

“悽惻,恨堆積”,下片一開篇就說船越行越遠,離恨也越來越重,一層一層堆積在心上難以排遣。

“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這幾句是說時間已經到了傍晚,遠處的人也已經看不見了,抬眼所見,只看到夕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最後幾句的意思是愁苦至極的詞人不禁又回憶起往事來,他回想起曾與戀人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但那些甜蜜的夜晚現在想來,不過如夢一場,只能徒然地引起他的悲傷而已。

周邦彥一首自傷別類的慢詞,歷來受後世評論家激賞

這首《蘭陵王》很能代表周邦彥慢詞的風格,歷來為後代評論家所激賞。譚獻在《譚評詞辨》中盛讚此篇說:“已是磨杵成針手段,用筆欲落不落,“愁一箭風快”等句之噴醒,非玉田所知。“斜陽冉冉春無極”七字,微吟千百遍,當入三昧,出三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