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語音版」“祛病消災”的醜神仙聊聊古代文物上的鐘馗,文



「語音版」“祛病消災”的醜神仙聊聊古代文物上的鐘馗,文/宗河

清康熙粉彩鍾馗醉酒像


  

「語音版」“祛病消災”的醜神仙聊聊古代文物上的鐘馗,文/宗河

《鍾馗嫁妹圖》(局部)


   顏庚鍾馗是年畫裡的常見題材,在古人心中,這位相貌醜陋的“天師”象徵著斬妖除魔、祛病消災,因而在民間廣受供奉。雖然“鍾馗捉鬼”僅僅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歷代藝術家和工匠們卻很喜歡描繪和塑造鐘馗,他們的作品流傳千古,使得鍾馗形象深入人心。

  明·戴進《鍾馗夜遊圖》

  “辟邪消災”的“鍾馗畫像”

  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常於立春、穀雨、端午等節氣懸掛“鍾馗畫像”,名曰“鍾馗賜福鎮宅圖”,藉以“鎮宅驅邪”、保佑平安。畫裡的鐘馗形象分為兩種,一種頂破帽,衣藍袍,束角帶,虎背熊腰,豹頭虎面,龍額魚眼,臉上大把虯髯,威武果敢;另一種身著硃紅色官服,頭戴烏紗帽,一手仗劍,一手持扇,腳踏惡鬼,或有小鬼在旁為其提印、撐傘、背葫蘆。

  歷史上關於“鍾馗畫像”的記述,最早源自唐代宰相張說所作《謝賜鍾馗及歷日表》,文中寫道:“賜臣畫鍾馗一及新曆日一軸者。猥降王人,俯臨私室,榮鍾睿澤,寵被恩輝,臣某中謝”,這是在感謝唐玄宗李隆基賜給自己“鍾馗像”一事。宋人羅燁在《醉翁談錄》中亦有對民間張貼“鍾馗像”的記述,稱:“至今人家圖其形,貼於門壁”。時至清代,民間有一則關於“鍾馗像”的詩文廣為傳頌:“面目猙獰膽氣粗,榴紅蒲碧座懸圖。仗君掃蕩麼魔技,免使人間鬼畫符”。

  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有一幅典型的“鍾馗圖”,即《鍾馗夜遊圖》。該作為明代畫家戴進所繪,絹本設色,縱約190釐米,橫120.4釐米,款署“西湖戴進”,鈐“靜庵”印。此圖畫鍾馗在眾小鬼擁抬下雪夜巡遊,四周山石披雪,草木蕭瑟,透出陣陣寒意。此圖運用“釘頭鼠尾”描法,線條勁健,頓挫有力。眾鬼嬉皮笑臉、形容猥瑣;而鍾馗目光犀利,有威嚴震懾之態。畫面背景大面積以淡墨渲染,突出夜色,並且襯托出山石積雪的狀態。

  清康熙粉彩鍾馗醉酒像

  “奇醜不第”的科舉才子

  鍾馗雖為神話人物,但學界普遍認為歷史上確有其人。據成書於明末清初的《歷代神仙通鑑》記載:鍾馗系“陝西終南人”,少時即才華出眾。唐武德年間,鍾馗赴京城應試,卻因相貌醜陋而落選,憤而撞死於殿階。唐高祖李淵聞之動容,遂賜以紅官袍安葬。古代文獻中還有關於鍾馗生平的另一個版本。據說鍾馗生於唐高祖武德年間,長於太宗貞觀年間,於唐高宗永徽年間入長安科考。鍾馗雖然中第,但因相貌奇醜,為武后所不喜,所以未受官職。鍾馗抑鬱歸家苦讀十載,以期高宗遣詔,但始終未能如願,心灰意冷之下,他便於唐高宗調露年間出家為道,雲遊天下。

  關於鍾馗“奇醜不第”的故事流傳甚廣,民間有時會供奉身著官袍的凡人鍾馗造像,意在表達對鍾馗懷才不遇的同情。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隻製作於清康熙年間的粉彩鍾馗醉酒像,它高16.8釐米,底長約29釐米。只見鍾馗依山石而坐,頭戴黑色軟冠,身穿朱彩描金海水雲龍紋蟒袍,腰繫黃色絲帶,足蹬白底黑靴。鍾馗左臂倚著一仿宋官窯酒罈,右手持杯,兩眼微閉,醉意朦朧,自得其樂,背後有一紅蝠紋瓶。山石後側刻陰文“康熙年制”四字楷書款。此擺件人物生動傳神,釉彩濃淡相宜、華美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和人情味,鍾馗的醉態讓人覺得和藹可親、詼諧可愛。

  清代彩瓷塑像以三彩居多,粉彩少見,粉彩鍾馗像更為稀有。此擺件裡的鐘馗正是以傳說中的科舉“探花”形象塑造,他在這裡是象徵迎福納祥的“吉祥神人”。據瞭解,此像在清宮舊藏中頗為著名,曾被尊為“庫神”,享受供奉。清朝末年,此像流出宮廷,後被發現於北京隆福寺,繼而購回。

  清·華喦《鍾馗秤鬼圖》

  以“捉鬼”聞名於世

  既然鍾馗是一介書生,那麼他又因何與“捉鬼”產生聯繫呢?據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稱:唐玄宗李隆基一日入夢,夢中被小鬼圍追。正值驚駭之際,忽出現一大漢,此人身材魁梧、勇猛異常,自名“鍾馗”,舉手間便將小鬼逐一捉拿、吃掉,解了李隆基一難。

  對於此說法,宋代科學家沈括持懷疑態度,他在著作《夢溪筆談》中提出了另一種觀點:“鍾馗之名從來亦遠矣,非起自開元之時”。據考證,北朝有一著名官員堯暄,其人本名“鍾葵”,字“辟邪”,據此有學者認為:“馗”與“葵”諧音,加之堯暄表字“辟邪”,所以後人才附會出“鍾馗捉鬼”的故事。

  不論事實如何,鍾馗確已成為百姓心中的“捉鬼大神”,許多古代畫家亦對此深信不疑。清代畫家華喦曾於清乾隆年間繪製了一幅《鍾馗秤鬼圖》,該作紙本設色,縱約137釐米,橫66.8釐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裡的鐘馗氣質儒雅剛正,被綁縛稱量的小鬼則醜陋驚恐,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邪不勝正”的主旨。場景中所繪人物皆刻畫細膩,面部神情尤為精緻,極好地表現了正、邪人物不同的心理特徵。此圖筆墨蒼秀,氣韻生動,當為華喦晚年人物畫佳作。此作有畫家自題“壬申秋七月於解弢館擬唐人筆意,新羅山人”,鈐“華喦”“秋嶽”白文方印,鑑藏印有“岑仲陶家珍藏”“萊臣心賞”“虛齋審定”“太一素道人”。

  顏庚《鍾馗嫁妹圖》

  具有美醜反差的獨特效果

  我國不少地方戲中都有“鍾馗嫁妹”的唱段,說的是:鍾馗有個同鄉好友杜平,為人樂善好施,曾饋贈銀兩助鍾馗赴試。鍾馗死後成了“鬼王”,他為報答杜平的恩義,遂親率鬼卒於除夕時返家,勸說自己的妹妹嫁予杜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一幅題為“顏庚”所作的《鍾馗嫁妹圖》。顏庚其人在歷史上缺少記載,其畫作僅存這一幅。從創作風格上看,該作品應為南宋至明時所繪,學界以持元代意見者較多。

  《鍾馗嫁妹圖》縱24.4釐米,橫253.4釐米,繪鍾馗嫁妹、眾鬼前呼後擁的詼諧景象。畫面前段繪9個小鬼手持鑼、斧鉞、鋼叉等物,正嬉笑玩耍;中段繪3個鬼怪提扛重物;後段繪一鬼牽牛,“鍾小妹”側坐於牛背上,含笑看著後面酒醉、被眾鬼攙扶騎於驢上的鐘馗。畫裡“鍾小妹”面目刻畫柔和,臉龐飽滿,柳眉鳳目,櫻桃小口,神態嬌媚。從身材上來看,畫家勾勒的“鍾小妹”身材苗條,削肩細腰,有弱不禁風之感,體現出一種世俗化的美。“鍾小妹”身後一鬼正在趕牛,隊伍末端還有3個鬼,正敲鼓吹笛。除提扛重物、服侍鍾馗的鬼奴之外,其餘的鬼怪應為“鍾小妹”出嫁時的樂舞隊或戲班之屬;而畫面最末的吹笛鬼怪,頭上插有一支雉尾,相當醒目,可作為判斷此畫年代的依據之一。

  此畫前有明代文人黃輝題“閒遊博戲”四字,落款“輝”,卷後有明代文人吳寬跋語:“老馗既醉髯奮戟,阿姨新妝臉如漆。牛輿先後將何之,往往徒御皆骨立。開元天子人事廢,清宮欲藉鬼雄力。顏庚毋乃好幽怪,醜狀奇形尚遺蹟”。另有吳寬題畫詩,並有“安國”“成勳”等鑑藏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