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武志紅《巨嬰國》


巨嬰,中國家庭幸福的最大殺手。


任何心理障礙,本質上都是關係障礙。


任何人面對世界、面對關係、面對其他人的方式,本質上都是自己內心潛意識的投射。


01

小U最近同老公離婚了,決絕又果斷地給他們七年的感情劃上了句號。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理解,這金童玉女的一對,甚是般配,走到哪裡都絕對閃瞎一干單身汪,怎麼說離就離了呢?


他整天就只知道在網絡遊戲中麻痺自己,下了班就奔向網遊世界,甚至可以不吃不喝等我給他送去。

工作這麼多年了,不上進爭取就罷了,還總是沉醉在一副自己馬上就會飛黃騰達的幻想中,從沒見他有過行動。

我為了能讓家裡過的更好,每天總是拼命見客戶,加班改方案,每天累得半死回家,他卻遊戲中廝殺連眼皮都不翻一下。

他情緒有時候會莫名地暴躁,往往因為一些小的事情而大發雷霆,前一秒還風和日麗,後一秒就有可能因為我做的菜他不喜歡而暴跳如雷,能把我從頭到腳批上半小時。

……

Word天,這不活脫脫一個巨嬰嗎?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我在她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罪狀歷數中,很快就捕捉到巨嬰心理的典型特徵——全能自戀,偏執分裂。

著名心理學專家武志紅在新書《巨嬰國》中說,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

02


同事H去年榮升當上了爸爸,本是可喜可賀之事,可是我卻極少從他的身上找到初當爸爸的興奮和緊張。

每天下班,在我們都忙著回家的時候,他總是賴在辦公室裡不走;


每次其他年輕的同事討論去哪裡吃飯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響應。

有一天我聽他跟自己老婆打電話:


別催!別催啦!我這麼努力上班還不是為了你和寶寶,還不是為了我們的家庭以後能過的更好嗎?


掛了電話後,竟然繼續厚顏地在辦公室裡喊:“我們今天晚上去唱K吧,放鬆放鬆。”

我有一次加班,見他在辦公室裡刷微信,打趣問他:“這麼晚了,還不趕緊回去帶寶寶,你們家寶寶都想你了。”


他悠悠地吐出一句話:“其實我一點都不想回家,我一回家聽到孩子的哭聲就頭皮發麻,覺得四分五裂。”

我瞬間無語,又一枚巨嬰,一枚愛無能的巨嬰。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用腳趾頭就能想象出在他家裡,他的老婆過的是怎樣暗無天日的日子,既要全權承擔照顧孩子的重任,還要忍受著完全隱形的老公。

在後來的公司聚會中,我見了她的老婆,蠟黃的臉龐寫滿了疲憊,呆滯的眼神裡滿是幽怨,完全沒有初為人母的溫潤和光彩。


03


每次放假,當我們都興高采烈、熱情洋溢地在群裡討論要去哪裡旅遊,或者要回家看父母的時候,阿度都在群裡鬼哭狼嚎:“我不想回家。”


我們都瞭解他,他是個被母親極度控制的男生,即使現在都快三十歲了,還依然是母親眼裡的小寶寶,永遠長不大的小乖乖。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他母親每天都對他各種擔心,每天無數次電話詢問吃的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甚至打電話給他的主管,讓主管照顧他們家阿度,這事讓阿度一度顏面盡失。


阿度說,他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敢回家,只要他一回家,就會陷入母親無限地嘮叨和毫無邊界的關心中。


從早上起床開始,刷牙,喝水,吃飯,穿什麼衣服,看什麼電視……甚至連牙膏的長度,喝水的溫度都在他媽的嘮叨之中。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阿度說,嘮叨就是超越邊界的控制性的咒語,每次自己一回家,就像被帶上了緊箍咒。


母親一念咒語,他就會爆發,可每次爆發完脾氣,又會陷入深深地自責,然後又會憤怒,並且再次充滿自責。


於是,在很多的假期,他選擇不回家,用加班來逃避。


即使在家,也會選擇用沉默來對母親無邊界的控制進行無聲抗議。

04


著名心理學專家武志紅,將典型的巨嬰心理特徵分為三個方面:

1.共生心理

所謂共生心理,就是作為個體的成年人,無法獨自生存,沒有生活能力,極度依賴他人,認為他們和自己沒有區別。


成年人的共生叫病態的共生,一類人表現為無法獲得獨自生存的能力,如社會中那麼多啃老的成年人,父母窮極一生,養出了一個家庭的大蛀蟲;


或是表現為在心理上還未斷奶的“媽寶男”,凡事由母親安排,置妻子角色為透明。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另一類人則表現為無法從原本的共生關係中獲得抽離,認為孩子永遠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給予孩子無邊界的關心,讓孩子在自己的愛中排斥和糾結。

2.全能自戀

全能自戀是嬰兒典型的心理特徵,嬰兒認為自己就是宇宙中心,所有的需求都應該得到滿足。


成年巨嬰的全能自戀殺傷力巨大,在他眼中,自己就是上帝,都是對的,其他人和萬物都是錯的。


在很多的巨嬰中,他們的腦海中都有一個完美的設想,在他們的設想中,自己是完美的存在。


但是

巨嬰還有一個特徵就是,不行動,即使他們對自己有著完美的設想,由於不行動,自己的設想終歸只是空中樓閣。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由於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不得志,於是很多的巨嬰都轉向能夠控制的虛擬空間中麻痺自己、逃避現實,在自己構建的虛擬王國中,做著自己的王者。


3.偏執分裂

偏執分裂是全能自戀的另一個極端,當他們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時,巨嬰成年人就會進入到躁狂的偏執分裂。

他們要麼充滿了全能自戀的幻想,要麼對現實世界極度不滿,暴怒。

於是這就能解釋,巨嬰心理的人,為什麼會容易暴怒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那是因為你沒有滿足他全能自戀的設想,他認為你的這道菜做出來應該是這樣的,但你做出來的不是,於是他們會進入到偏執分裂,並且會暴怒。

這也能解釋,社會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暴戾


明明是跟你毫不相干的明星的家務事,竟會有人去質問:你為什麼不去死!


明明是對你們家病患救死扶傷的醫生,卻成了你暴戾的承受者;


明明是跟自己沒有干係的毫無必要的社會紛爭,偏偏有人狂熱參與其中……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這些巨嬰,當身邊的人和事情不滿足他們原有的期待的時候,他們即刻就會進入到偏執分裂的極端,成為施暴者。


05


當我們看一個人的時候,看的其實並不僅僅是這一個人,而是這個人的一整套反應模式。

反應模式的根源在他小時候的原生家庭,取決於他與其家庭的互動模式。


獲得什麼樣的養育,就會形成什麼樣的行為模式。


而當他組建家庭後,童年時期在原生家庭中獲得的行為模式,又會投入到他對於孩子的教養中。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巨嬰心理的形成,由以下幾種家庭模式造成:

一、將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

在大多數中國家庭的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

在很多的家庭中,當媽媽在自己的配偶身上獲得不了共生關係的時候,就會把獲得共生的期待轉移到孩子身上,特別是兒子身上。


兒子成為了媽媽的“假想老公”。

兒子這個角色,一方面讓媽媽獲得共生鏈接,另一方面還滿足了媽媽的性幻想。


媽媽把兒子的一切都同自己捆綁在一起,把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在這種畸形的關係中,丈夫形同虛設。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無法習得正常的夫妻關係,當他們長大後,即使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也往往會愛無能,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夫妻感情,於是他們會回到自己母子共生的關係中,逃避現實婚姻中的責任,成為“

媽寶男”;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而另一方面,同兒子長久建立共生關係的母親,由於自己長久的付出,很難從這種共生的關係中抽離出來,即使兒子都已經長大成人,還是對其無邊界地關愛,讓成年後的孩子,充滿抗拒。

在中國的家庭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

“都是為了孩子,我才不離婚的。”

“還好有孩子,孩子就是我的全部。”

“要是沒有孩子,我早就離婚了。”

以前覺得這樣的媽媽特別隱忍,特別偉大,現在覺得那其實是一種病態。


良好的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生活的定海神針,如果你的婚姻生活不幸福,你大可以好聚好散,各自追求自己的幸福。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二、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

在現在中國很多的家庭,都呈現出焦慮的母親+缺失的父親+失控的孩子的模式。

如前面講到的,當在夫妻關係中無法獲得良好共生的母親將夫妻關係的共生,建立到兒子身上的時候。


她把自己所有的生命價值捆綁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緊密地牽動著自己的喜怒哀樂。當母親喊出“一切都為了孩子”時,很容易導致一個惡果,那就是母親會格外焦慮。

而在男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父親的角色,在這段親子關係中卻是缺失的。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去獲得父親的豁達和陽光,無法成長為充滿陽剛之氣的男子漢。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三、家庭成員關係的邊界不清

在病態共生中的媽媽,很難從這樣的共生中抽離出來,於是這個社會上有了那麼多的“媽寶男”,也有了那麼多的婆媳矛盾。

造成大量“媽寶男”的原因就是媽媽無法從同孩子的共生關係中得體地退出,她們無法把自己的孩子看做是同自己完全不同的個體,始終認為孩子依然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無法分清你是你,他是他。

“媽寶男”們在心理上還是未斷奶的孩子,凡事由母親安排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他們把愛展現給自己的媽媽,卻把恨和拒絕會展現給自己妻子,讓妻子會成為隱形人,於是這些妻子便去跟自己的孩子建立鏈接,巨嬰心理的行為模式代代傳承,形成家族行為模式的鏈條。

四、不允許“失控”的局面

我們說過,巨嬰的心理特徵既全能自戀又偏執分裂,在他們的心裡,失控即魔鬼,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預想完美狀態。

於是在無數的中國家庭裡,父母都不遺餘力地調試著完美的孩子,孩子的言行舉動必須符合自己的期待,一旦出現偏差,立馬需要調整回期待中的狀態。

中國無數的社會爭鬥和家庭爭鬥,都可以概括到這一句話中——你必須按照我的來,否則你去死。

更糟糕的是,被父母控制長大的孩子,又會把這一套行為模式帶到他的家庭中,代代傳承,家庭成員在控制與反控制中充滿衝突。


巨嬰心理,才是你家庭不幸的根源

如果很不巧,你具有巨嬰思想的典型特徵,那請通過學習理智的認知,喚起自我覺知,讓自己勇敢地拒絕無邊界的畸形共生,用充滿理解的愛去接納家庭成員的不完美,靠自己的努力去打破巨嬰思想的鏈條。


作者簡介:呂多米,不甘平凡的美少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