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中國是唯一一個有可能實現全球文化產品“中國化”的經濟體

經濟全球化以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國家以及包括文化產業在內的越來越多的產業領域。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這種背景下,研究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戰略有著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增強中國的“文化自信”,與國民經濟“十三五”規劃當中提到的“培育對外貿易新優勢”密切相關。

研究文化貿易問題也具備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其他產品相比,文化產品的生產和貿易問題具備明顯特徵。文化產品生產具備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消費又具備網絡外部性,一方面,使其目標市場拓展到全球,另一方面,也特別容易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

國內市場大的國家在一定的條件之下有機會產生“本地市場效應”,本土市場規模成為推動本土文化全球傳播以及本國文化產品出口的優勢條件,而小國文化則容易被忽略,小國文化產業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優勢。

中國是唯一一個有可能實現全球文化產品“中國化”的經濟體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戰略——以影視產業為例》,羅立彬著,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文化貿易問題就成為非常獨特且有趣的研究對象。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推動中國正在迅速由一個文化市場小國發展成為文化市場大國。但是,與此同時,中國仍然是一箇中等收入國家,如果中國收入水平可以持續提高,那麼中國的文化產業仍然具備比較大的發展潛力。

另外,由於同時具備“人均中等”和“總量第二”的特殊國情,中國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很可能同時發揮“比較優勢”和“本地市場效應”兩大優勢。中國可以在文化產品全球生產過程中承擔一些具備比較優勢的環節,同時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規模也能支撐起較大規模的投資,以全球受眾為目標的文化產品也會加入“中國文化元素”,來降低“文化折扣”以贏得中國市場,進而把中國文化元素也推廣到全球。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具備這種國情的國家只有中國。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戰略——以影視產業為例》希望基於上述理論與現實背景,以影視產業為主要案例,對於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現象進行理論和實證的解讀,並對中國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路徑提出一些建議。對於實踐當中已經出現的一些做法,本書希望可以對其進行解釋,以增強這些做法的說服力;對於實踐中存在的不足,本書也希望能帶來一定的啟發和思考。

總體而言,本書認為,中國是全球最有條件充分利用全球化機遇,“以我為主,兼收幷蓄”,跨越式地發展文化產業並推動中國文化以及文化產品國際化的國家。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也是唯一一個有可能實現全球文化產品“中國化”的經濟體。

(作者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