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多年以後,回眸2020年的這個春天,你會記起什麼?

一段難得的超長假期,刷完了過去一整年更新的電視劇,看完了收藏已久的列表影片,把遊戲角色練上了目標段位,甚至撿起一向不拿手的廚藝,也跟風學做了幾道美味細點。

單調的宅居或許有點煎熬,而有的人卻在與生命賽跑。

屏幕上不斷變化的數字,在另一端成為一段離別生死。

江城內,號角催徵,白衣飄揚。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然爆發、烽火四起,再到激烈鏖戰、息鼓鳴金。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擎旗吹哨驚鄂渚,敢為生命鼓與呼

然而這個春天,註定在很多人的生命中刻下難以磨滅的痕跡。

當親如手足的同胞遇險,他們奮不顧身,與死神抗衡;當摯愛的家園有難,他們仗義執言,賭上事業與人生。

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知道,原來英雄的出場不一定都是身披金甲聖衣,也可能是白盔素甲;托起他們的也並非七彩祥雲,而是萬千蒼生。

時間回到2019年年末,武漢市中心醫院已累計收治了7例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眼科醫生李文亮率先察覺,為了提醒同為臨床醫生的同學注意防護,他在校友群中發出示警。

期間,武漢肺炎相關熱搜一度被新年話題淹沒。

直至武漢封城,舉國震驚。而此時的李文亮醫生已經出現肺炎病症十餘天。確診之後,他數次提及,等自己病好了還要上一線,"不想當逃兵"。

古代戰場上,總有一名肩負重任的扛旗手,波雲詭譎間,他搖動帥旗指揮軍士;危險來臨時,他首當其衝鼓舞軍心,就如同在漫漫黑夜中高擎的火炬。他明明是最勇敢的士兵,又怎會是逃兵?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如果說李文亮醫生是喚醒民間的"吹哨人",那麼真正拉響戰鬥第一聲警報的,當屬巾幗醫生張繼先

2019年12月末,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接診了一對咳嗽發熱的老夫婦,經過綜合觀察,張繼先醫生髮現二人的肺部CT呈現的病毒一致。憑藉SARS時期鍛鍊的敏銳嗅覺,她堅持為送老兩口來就醫的兒子做檢查,發現其肺部CT也有特殊表現。隨後又接診一位病情相似患者。

時值隆冬季節,流感易發,然而張繼先醫生並未掉以輕心。第二天,她就將相關情況上報,並堅持醫院將情況向江漢區疾控中心如實彙報。同時,她提醒同事做好隔離,併網購了一批帆布衣用作防護。

整個1月上旬,市衛健委的疫情通報都看似平靜無波。

然而,張繼先醫生的內心從未安寧片刻,風聲鶴唳也好,過猶不及也罷,只是非典的慘痛教訓,一次就夠了。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確認肺炎"人傳人"事實,彷彿深邃暗流下的礁石,黑暗鋒利,暴露於光天化日。

傳說中,"年"是兇獸。難道這次,真的要讓武漢"傾城"?

昔日濃濃煙火氣的街巷,透著悲壯。

除夕長夜,火神山動工;大年初一,再建雷神山。與此同時,萬千白衣戰士前赴後繼,誓與故園共進退。

農曆年末尾,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不眠不休整整3天,帶領全院醫務人員完成院區改造和病人轉運,不幸感染肺炎後,他在病房內依然堅持從早到晚處理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除夕傍晚,孝感市中心醫院醫生黃文軍主動請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調入隔離病房,後不幸感染肺炎,進ICU時怕傳染同事,曾艱難寫下:"不插管,我還好"。然而,其生命之擺卻永遠停在42歲這年。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世間無大事,唯生死系之。

透過文字、屏幕看生死,總歸是隔著一層屏障,一層冰冷失真的玻璃。

而當你親眼目睹劉智明院長之妻追著靈車奔跑,哭得撕心裂肺之時,當你親耳聽到黃文軍醫生之妻哽咽著說,"他選擇了赴國難,拋下我和孩子走了……"之時,或許你才會直面生死,才會明白,這個原本活生生的人,是真的不在了啊!

逝者已矣,而戰鬥仍在繼續。

這時,一位女醫生站出來振臂高呼,"別再迷信核酸檢測了,強烈推薦CT影像作為診斷2019nCoV肺炎的主要依據。強烈建議政府徵用酒店、賓館或學生宿舍,收納近十萬之多的疑似及大部分醫學觀察者,強制隔離治療!"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這位女醫生,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教授張笑春。

此前,核酸檢測是確診此類病毒引發傳染病的最科學依據,而公開質疑其可靠性,張笑春醫生只怕是前無古人第一個,賭注還是事業和前程。

在這個利己主義至上的時代,這番話簡直如石破天驚。而她卻說,不怕說真話,多大的事情能有人命大?

這就是2月12日全國確診病例數激增的原因。

此後,武漢全市拉網式排查,方艙醫院接連建立,黎明的曙光初現。

84歲的鐘南山院士曾眼含熱淚地說,"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然而,世上哪有什麼從天而降的英雄,不過是一群挺身而出的平凡人,逆行而上,滌盪病魔。他們憑藉的不僅是一雙"妙手",更是一顆"仁心",一股拋棄前程錦繡,敢為生命、真理振臂高呼的勇氣。

薪火相傳志不斷 春櫻再綻珞珈山

作為醫生,李文亮、張繼先、黃文軍、劉智明、張笑春……他們用職業素養與德行責任,構成了抗"疫"風暴中一幅獨特的英雄群像。

同時,他們還有個共同的身份——武大人。

李文亮是武大七年制醫學生;張繼先是武大1989屆臨床醫學專業校友;黃文軍是武大臨床醫學系2011屆校友;劉智明是武大醫學系1991屆校友;張笑春則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教授。

不止他們,前線還有更多的武大人也在浴血奮戰。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張旃醫生

留觀室是離病毒最近的地方,也是最危險的地方之一,而武大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張旃醫生卻主動請纓,長駐留觀室,並寫下現代版"與夫書":"此事我沒有告知明昌。個人覺得不需要告訴,本來處處都是戰場!"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餘追教授

第一臨床學院重症醫學科餘追教授親自帶隊,進駐金銀潭醫院展開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一月有餘,"累,真的很累。但一進病房……多希望自己是降妖除魔的孫大聖!"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急診科團隊

第一臨床學院急診科主任、重症醫學科主任魏捷率領急診科團隊,從"前線"直衝 "火線",

"說了會贏,就一定贏!這一路,決不讓步!"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第二臨床學院彭志勇教授帶領中南醫院ICU團隊,每天連續工作超12個小時"定居"科室,"一線需要我,患者需要我,我一定為他們傾我所能。"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返崗天使團"

第二臨床學院有個特殊群體,以郭琴為首不慎感染新冠、治癒後又主動請纓重返急救中心的"返崗天使團",他們說:"在抗擊疫情的危急時刻,我要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武大兩所附屬醫院更是抗"疫"一線中堅。人民醫院接管了武昌方艙醫院、市第九醫院,支援金銀潭醫院,僅東院區已累計收治重症患者1238人,轉區、治癒患者417人,29名新冠孕產婦零病亡,17名新生兒零感染(數據截至2月25日);中南醫院接管了雷神山醫院、東西湖方艙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是湖北唯一一家"1+3"模式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提供床位總量達5400餘張,也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人數最多的醫院。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王行環院長

接管雷神山時,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教授更是臨危受命,他不分晝夜帶領全院職工邊建設、邊培訓、邊治病,讓一所工期僅有12天的醫院發揮出最大作用。他在《致雷神山全體戰友的一封信》中動情地寫道:"每早一分鐘收治病人,就可能會減少一群人的感染風險。"

教授師長親赴一線,無意間成了最好的"現場教學",激勵眾多學子毅然請戰。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臨床學院的研究生們化身小小螺絲釘,或在一線值班,緩解前輩壓力;或在社區服務,組成基層醫護;或在網絡動員,籌措物資保障……許多身在外地的同學甚至向學院提交"請戰書":"自願支援一線,風險個人承擔!"

若有戰,不必召,當自回!這就是中國人才有的默契!

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的從來不是知識分子,而是重道義、勇擔當的知識分子。

武漢大學百廿風雨,精神土壤中厚植著家國大義。如今看來,這份匡時濟世的家國情懷,在萬千武大人身上真正得以傳承和展現。

在武大,處處能感受到家國情懷的氣蘊薰陶。浸潤厚重歷史的文物建築,無聲訴說著革命故事,讓年輕一代懂得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幸福安寧。近些年的開學、畢業典禮,校長竇賢康的寄語總是將強烈的報國情懷放在首位,而卓越的科學精神和專業本領則居其次。他說,這才是一個合格的武大人。

都說大學是國家的人才生產線,而"人才",實際上是"人"和"才"的統一。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成人"比"成才"更加重要。人無德不立,所謂教育,就是要讓人成為一個有價值理想、道德情操、責任擔當,對國家、民族、社會和他人有用的人,此為"成人";而後"成才"。在這樣的實施準繩與價值導向下,一代代武大人繼承併發揚著愛國情懷與民族擔當,走出校園,成為社會的良心,成為民族的脊樑!

武漢大學,一所最盛產英雄的大學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有的人永遠留在了2020,但有的人繼承了他們的遺志和情懷,終將親眼見證這座英雄城市的涅槃重生!

聽說,東湖畔的早櫻已經開了,"回珈"還會遠嗎?


關注“高校與科研”,獲取更多關於大學的新鮮資訊和原創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