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黃公望:50歲開始學畫,一邊卜卦,一邊畫畫,終成“元四家”

黃公望:50歲開始學畫,一邊卜卦,一邊畫畫,終成“元四家”

黃公望

黃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陸堅,字子久,號一峰,江浙行省常熟縣人,元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書法家。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趙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於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與王蒙、倪瓚、吳鎮並稱“元四家”,是代表有元一代畫風的畫壇巨擘。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他曾經入道教的“全真教”,稱為“大痴道人”,故後人常以黃大痴稱之。


文人畫的里程碑


黃公望。他什麼身份也不是,但是,他卻成了改變中國繪畫史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是中國山水畫的一個里程碑,又把山水畫變為文人畫的主幹,從此又成了中國文人畫的一個里程碑。

這樣的里程碑,有一點像元雜劇的作家,他們無意謀生,在蓆棚子邊上討生活,結果成了一代大師,讓一種藝術作品震撼歷史,震撼世界。黃公望也是這樣,他在一個沒有身份的情況下創造了歷史,讓中國的藝術一下子提升了。我們別的不說,元代,就光憑著元雜劇和黃公望,他的文化成績就不得了。

大家似乎一直有個共識,好像藝術傑作的出現必須有一些客觀條件,比如:經濟的保障,官方的支持,社團的組建,典禮的熱鬧,社會的重視,民眾的關注等等。這些條件呢,往往組成了我們想象當中的文化盛事。


黃公望:50歲開始學畫,一邊卜卦,一邊畫畫,終成“元四家”

《富春山居圖》原(無用師) 33X680.87

你看,宋代就建立了宮廷畫院,成為翰林圖畫院。由宋徽宗親自組建,不斷完善,若是民間的畫家被選為御用畫師的話,社會地位會大大提高,創作生態也大大提高,受到了充分的崇信。我們必須這樣說,宮廷畫院裡邊也出現了很多不錯的作品,但是非常奇怪,在我看來,所有的宮廷畫加在一起,還不及黃公望的一副《富春山居圖》,宮廷畫院裡邊出不了一副《富春山居圖》。

一直到宋朝終於滅亡以後,宮廷畫院不存在了,南方漢族的畫家被貶到社會最底層,和前面的所謂御用畫師一比,簡直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但是,正是在遠離官方、遠離財富、遠離地位、遠離人群、遠離關注的情況下,《富春山居圖》出現了。

當它一出現,人們就會明白2,宋朝宮廷畫院所提供的一切優越的條件,大半是藝術創作的障礙,而不是幫助,其實這個教訓並不僅僅是在宋代,凡是上上下下都在歡呼的,包括藝術家本體在歡呼的,多數是創作的反響力量。

宮廷畫院裡邊的作品確實典雅,確實富貴,確實嚴謹,確實豪華,什麼都有,缺少了一點點別的,別的什麼呢?那就是缺少

獨立的自我,缺少生命的私語,缺少生態的純淨,缺少精神的舒展缺少筆墨的灑脫,《富春山居圖》就是有了這一點點,就產生了魔力。

脫規的履歷

為什麼說黃公望是一個多方面遠離的人呢?說他是遠離了官方,遠離了財富,遠離了地位,遠離了人群,還遠離了關注的人呢?說得難聽一點,他是一個籍貫不清、姓氏不明、職場平庸而又經過多年監獄的人。他從監獄裡出來以後呢,也沒找到過像樣的職業,他只要的身份就是占卜,叫做賣卦為生,過著朝野平民的日子。


黃公望:50歲開始學畫,一邊卜卦,一邊畫畫,終成“元四家”

《九峰雪霽圖》

而且那個時候一邊卜卦,一邊自己偷偷地畫畫畫,年齡已經非常大,他一直沒有大家想象的正式畫家的身份。那麼,中國傳統文化對於一個藝術家的習慣的標誌,比如家學淵源,少年得志,風華驚世,時來運轉,仕途受濟等等,與他完全沒關。他擁有一個脫規的履歷,或者說另類履歷。

有人說他是富陽人,《富春山居圖》嘛,或者有人說他是松江嗯,因為他曾經在松江流浪過,但實際上他是江蘇常熟人。他也不姓黃,年幼的時候,過繼給浙江溫州的一位姓黃的老人,老人說:“哎呀,黃公望子久矣”,“黃公望”三個字就出來了,名字就是這麼產生的。

晚年學畫,晚年是什麼時候呢?一般都是在50歲左右,年紀已經不小了,但在這個之前呢,他做過小官,就實際上是一個官場裡邊的文書這樣的角色。由於他的上司有一個經濟案件,所以他牽涉在裡邊也就關進去了,關在監獄裡邊,他當然沒有其他方法,也只能寫寫詩,詩也就沒法留下來。

只是我們看到兩句,是他寫給朋友的,裡邊有這樣兩句,叫

“世故無涯方擾擾,人生如夢竟昏昏”,我們大體就知道了他的圖景。他從監獄出來以後,精神上無一自立,所以就信了道教裡邊的全真教,大家還記得全真教嗎?就在成吉思汗邊上,我們的長春真人用全真教的真理去啟發成吉思汗的那個教。

結果,黃公望也信奉了他的教義,但他信奉的是八個字,叫“忍恥含垢,苦己利人”。這個我再講一遍,忍恥,恥辱的恥,含垢,汙垢的垢,忍恥含垢;苦己,苦了自己去利別人,這肯定是八個很好的字了。到這個時候,還很難說他是個大藝術家,他是受盡困難的人,又是願意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的一個很好的好人,年紀已經很大,他能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藝術家呢?


晚年生活


他喜歡成天坐在荒山亂石的樹竹叢中,不知道他要幹什麼。有時候他會到海邊看狂浪;風雨大作的時候,他渾身溼透,毫不在乎。他身邊永遠缺少能夠講話的人,即使有人和他走得比較近,主要也就是喝酒,說酒,沒完沒了。


晚年他回到常熟居住的時候,他每天打一瓶酒,臥在石樑上,看著對面的青山,一口一口地喝,喝完以後把瓦瓶丟在一邊,結果時間長了以後,堆起來高高的一堆。可見喝酒是他非常大的一個嗜好。


有月亮的晚上,他會乘一條小船,從西城門出發,順著山路到湖邊,船後面繫了一條繩子,繩子上面又掛了個酒瓶,又在那喝。他總是夜、月亮、船、水、酒、笑容,這一切加在一起,差不多能夠構成他的晚年。


黃公望:50歲開始學畫,一邊卜卦,一邊畫畫,終成“元四家”

《茂林虛閣 》 水墨絹本


他是85歲去世的,但是他的去世根據傳說又非常奇怪。就是有一天他和幾個客人一起站立在石頭上,忽然山頭起霧了,霧很濃很濃,誰的臉都看不見了,但是過了一會兒,霧散了以後,大家發現沒有黃公望了,都說他是這樣結束生命的。


那麼對黃公望來說,人間的一切都洗淨了,只剩下自然山水,對於自然山水的險峻、奇峭、重疊也都洗淨了,只剩下平順、尋常、簡潔。因此對那些自然山水,他也不是非常地主張寫實,而是開掘了筆墨本身獨立的功能,他拿起筆來,幾乎是無所不能。

黃公望:50歲開始學畫,一邊卜卦,一邊畫畫,終成“元四家”

《水閣清幽》

黃公望寫山水訣


1.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筆法樹石。各不相似。學者當盡心焉。

2.樹要四面倶有干與枝。蓋取其圓潤。

3.樹要有身分、畫家謂之紐子。要折搭得中。樹身各要有發生。

4.樹要偃仰稀密相間。有葉樹枝軟。面後皆有仰枝。

5.畫石之法。先從淡墨起。可改可救。漸用濃墨者為上。

6.石無十步真。石看三面。用方圓之法。須方多圓少。

7.董源坡腳下多有碎石。乃畫建康山勢。董石謂之麻皮皴。坡腳先向筆畫邊皴起。然後用淡墨破其深凹處。著色不離乎此。石著色要重。

8.董源小山石。謂之礬頭。山中有云氣。此皆金陵山景。皴法要滲軟。下有沙地。用淡墨掃。屈曲為之。再用淡墨破。

9.山論三遠。從下相連不斷。謂之平遠。從近隔開相對。謂之闊遠。從山外遠景。謂之高遠。

10.山水中用筆法。謂之筋骨相連。有筆有墨之分。用描處糊突其筆。謂之有墨。水筆不動描法。謂之有筆。此畫家緊要處。山石樹木皆用此。


黃公望:50歲開始學畫,一邊卜卦,一邊畫畫,終成“元四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