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前半生勇娶好友遗孀,后半生再婚却导致晚景凄凉

前半生勇娶好友遗孀,后半生再婚却导致晚景凄凉

曾经有这么一位自由主义教育家,用他一生所追求的自由主义教育价值观,去指导教育实践。北大最困难,最风雨飘摇的日子都是在他的带领下,驶出了礁石密布的险滩,到达风平浪静的港湾。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家有问题,故有国家教育。社会有问题,故有社会教育。个人有问题,故有个人教育。职业有问题,故有职业教育”。如果有关问题不能解决,那就是教育的失败。

从20年代初至30年代,他与蔡元培、胡适、傅斯年等人一道,艰苦地致力于北大中兴,使北大由乱到治,由衰至兴,逐步成为全国学术之中心。

他就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蒋梦麟。


前半生勇娶好友遗孀,后半生再婚却导致晚景凄凉

01

成就西南联大


1937年11月1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

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由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和南开校长张伯苓组成联大常务委员会,梅贻琦担任校长。

凡遇到北大与清华争利益时,蒋梦麟总是顾全大局选择退让,成就了西南联大。

在最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云集了当时中国各领域的泰斗,先后在此任教的专家教授有300余人。

从这里走出的中国两院院士多达171人,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4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2人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界的中流砥柱。

这里也走出了中国100多位人文大师,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基石。

这个仅仅存在8年的临时大学,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蒋梦麟功不可没。

02

营造学术中心


蒋梦麟把一生的大部精力投之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和北大的建设。他把营造学术中心,作为治理北大的理想目标。

担任校长期间,他发展了教授治校的原则,强调层层分工,各司其职。他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管理方针。

原属各学院的教务和事务等工作,改由学校秘书处和课业处负责,改变了过去教授兼任各种事务的现象,使教授得以专心治学与教学。

同时,他严格限制教师在校外兼课,使教授有充分时间研究和积蓄学问。

他的一系列措施使北大人才云集,学术繁荣。

对北京大学校史素有研究的北大教授陈平原说:“在历史学家笔下,蔡元培的意义被无限夸大,以至于无意中压抑了其他同样功不可没的校长。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蔡元培早年的学生蒋梦麟。”

而蔡元培曾坦承:“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

蔡校长在职而不在校期间,代为处理行政事务的,经常是蒋梦麟。除了长期担任总务长,他更三度代行校长职权,以致当时就有人评价:“这五六年来的北大校长,与其说是蔡元培,不如说是蒋梦麟。”

但在教育领域如此出色的蒋校长在情感领域却“一塌糊涂”。


前半生勇娶好友遗孀,后半生再婚却导致晚景凄凉


03

为娶好友遗孀与妻子离婚


蒋梦麟与原配妻子孙玉书是典型的包办婚姻。两人虽不是灵魂伴侣,但感情还算和谐,膝下有三子一女。

正当孙玉书沉浸在一家六口的幸福中,憧憬着晚年的天伦之乐时,她和蒋梦麟的婚姻却进入了倒计时。

蒋梦麟和北大教授高仁山是莫逆之交,1928年,由于政治嫌疑,高仁山被奉系军阀戕杀于天桥刑场。

高仁山遇害之后,蒋梦麟同情高仁山遗孀陶曾谷的凄凉处境,便对她呵护有加,关怀备至。不久,蒋梦麟出任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部长,陶曾谷成为他的秘书。

日久生情,二人很快就坠入爱河。

被爱情冲昏头脑的蒋梦麟宣布要同孙玉书离婚,改娶陶曾谷。

他对亲朋好友说,之所以要和陶曾谷结合,完全是为了尽朋友之间的义务,这一说辞成为当时知识界的一大笑谈。

蒋梦麟二婚的证婚人是胡适。

胡适的夫人江冬秀一直不同意胡适为蒋梦麟和陶曾谷证婚,认为蒋梦麟因为陶曾谷而与原配妻子孙玉书离婚有亏于道德。

到了结婚当天江冬秀还把大门锁上,不让胡适去参加婚礼。胡适想尽各种办法也无法撬开大门。最终只能从窗户爬出来,狼狈的赶去为他们证婚。


前半生勇娶好友遗孀,后半生再婚却导致晚景凄凉


04

倒蒋迎胡


但这位让蒋梦麟抛妻弃子的好友遗孀不仅没给他带来多少帮助,反而让他的事业道路变得荆棘密布。

陶曾谷为人处世极差,她同时作为蒋梦麟的妻子和秘书,几乎把蒋梦麟身边的朋友都得罪光了。

1944年北京大学“倒蒋迎胡”,反对蒋梦麟继续担任校长,拥护尚在美国留学的胡适担任新一任校长。

抗战时期,作为联大常委的蒋梦麟虽然对西南联大尽心尽力,但是依然对北京大学寄予厚望,希图在抗战胜利后重新复兴北大,振兴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然而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在复校的北大大展宏图时,北京大学却出现了一股反对他继续担任北大校长的势力,包括他的老友傅斯年、周炳琳等一些知名教授。

这些人反对蒋梦麟,固然是因为他以行政院秘书长兼任北大校长与当时大学校长不得兼任政府官员的规定不符。

但是据知情人讲“他的夫人与多位谈不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傅斯年也承认蒋梦麟“与北大教授感情不算融洽,总是陶曾谷女士的‘贡献’”。


前半生勇娶好友遗孀,后半生再婚却导致晚景凄凉


05

一见徐娘误半生


1958年,蒋梦麟第二任妻子陶曾谷去世后,蒋梦麟一直与女儿女婿一家生活在一起。原本,他打算就此终老,毕竟,此时的他已经是个古稀之年的老人。

然而,1960年,当蒋梦麟在台湾圆山饭店的一次宴会上遇见徐贤乐后,他就像着了魔一般地失控了。
徐贤乐出身望族,她的曾祖父徐寿是晚清著名的科学家,造船工程师,化学教育家。

父亲徐家保,在张之洞督两湖时期,受聘为湖北两湖书院、经心书院的总教习、教习,江汉书院提调。民国初年任广东石井机器局总办,北洋政府陆军部技士。

徐家保共有五子四女,徐贤乐因为是徐家幺女,人又长得漂亮,在家中备受宠爱。

读大学时同学都叫她校花,大学毕业到外交部上班,同事叫她部花,在中央信托局上班成了局花,大学毕业后追求者就络绎不绝。

后来她与驻苏大使杨杰在重庆结婚,但在结婚七个月后,两人就因金钱问题而以离婚收场。

蒋梦麟遇见她时,她虽已年过半百,但风韵犹存。

对于这个比自己年轻22岁的女子,蒋梦麟心动不已。他在给徐贤乐的一封情书中写到:
“在我见过的一些女士中,你是最使我心动的人……”

情感被点燃的蒋梦麟诗性大发,他还一度用金边皱纹水色纸书写五代艳词高手顾琼的一阙《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对徐贤乐的爱慕之情。

人说,老房子一旦着了火,不烧成灰烬是绝不罢休的,沉浸在爱情中的蒋校长立刻决定与徐贤乐闪婚。


前半生勇娶好友遗孀,后半生再婚却导致晚景凄凉


06

婚讯惊动第一夫人和病榻好友


得知蒋梦麟要再婚的对象和消息后,蒋梦麟的老朋友们都开始跳出来棒打鸳鸯了。

作为老朋友的胡适闻讯后,在病床上提笔写了“劝退信”。

胡适写到:“她(徐贤乐)在这十七八年里对待许多男朋友的手法:在谈婚姻之前,先要大款子,先要求全部财产管理权,结婚后则闹得男家‘一文不名,六亲不上门’。这小姐的手法,完全是她从前对待前夫某将军的手法,在谈婚姻之前,先要大款子,先要求全部的财产管理权。孟邻(蒋梦麟)先生太忠厚了,太入迷了,决不是能应付她的人。”

但蒋梦麟呢,看过胡适的信后,竟还在事后为徐贤乐反驳说:“人人都觉得徐贤乐是贪图我的钱财,其实她的钱财比我还多呢?”

蒋梦麟的好友陈诚则直截了当的对他说:“我的太太接到蒋夫人(宋美龄)——第一夫人的电话,她坚决反对你跟这位徐小姐结婚,我的太太也反对,都要我转告于你。如果你一定要和她结婚,那么我们以后不能见面了,至少,你的夫人我们是不能见面了。”

然而即便是第一夫人和所有好友都投了反对票,也阻止不了蒋梦麟登上这艘以爱情之名谋夺财产的巨轮。

1961年7月11日,蒋梦麟去看望胡适,一进病房他说:“孩子不听话,医生要你住在城里,你不听医生的话,又搬回南港了。你给我的信,我已听了你的话了。现在我说的话,你也要听了?”

蒋梦麟对胡适信誓旦旦,说自己会取消婚礼,然而一个星期之后,胡适知道了一个消息,蒋梦麟居然举行婚礼了。
据说,婚礼上,蒋梦麟满面春风,俨然爆发“第二春”的态势。他还异常兴奋地对老朋友说:
“我专门到医院作过体格检查,一切正常,绝对不会害人(早死)。”

07

晚年财产被转移


婚后,蒋梦麟赴台中出席“四健会”年会时,不幸失足折骨,急送台北荣民总医院救治。

蒋梦麟骨折后,本是急需亲人照抚的时候。妻子徐贤乐却在蒋梦麟最需要照顾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大的冷漠。
徐贤乐第一时间逼迫蒋梦麟搬到了小病房。原因很简单:大病房花销大。紧接着,徐贤乐还以医药费无着为由擅自向石门水库借了一万元。
然后,徐贤乐以农复会一把手自居,逼迫蒋梦麟的同乡、同僚加至好、农复会元老沈崇瀚夫人迁离宿舍……
病房里的蒋梦麟得知一切后捶胸顿足,羞愧难当的他甚至当场痛哭、气晕了过去。
一天,徐贤乐借口回家做年糕,将自己原在蒋家的户口迁了出去,并且把行李也搬回了自己原来在“中央信托局”的宿舍,并将蒋梦麟的房产,股票、存款全部转到自己的名下。

蒋梦麟出院时,徐贤乐早已不知去向。徐贤乐的所作所为令蒋梦麟再也不能容忍。随即,一封措辞激烈的讨徐檄文便交到了徐贤乐的手中。


信中,蒋梦麟痛斥了徐贤乐的一系列错误和罪过,提出自己愿意每月支付徐贤乐3000元青春损失费,以了断两人的关系。

但徐贤乐并不同意这一提议。很快,她便以个人名义召开记者招待会,并亮出蒋梦麟给她的情书、艳词等信物,以证明蒋、徐原极恩爱,完全是别人挑拨离间,才使蒋“丧心病狂”地向自己下了战书。

1963年4月10日,蒋梦麟正式以“不堪徐娘虐待之苦”向台北地方法院正式请求离婚,继而又专门举行记者招待会。

这场撕杀一直持续了整整一年,期间垂垂老矣的蒋梦麟所受的身心折磨可想而知。

蒋梦麟个人隐私的极度被曝光,让他苦不堪言,他甚至近乎哀求地请求外界:“对我个人私事无须太注意,只期待冷静解决问题”。
接受记者采访时,已是风烛残年,体质孱弱的蒋梦麟老泪纵横。

他说“我坚决要和徐女士离婚,我有道理,也有原因的。到现在一年多,我失望了,我受到人生所不能忍的痛苦:家是我痛苦的深渊,我深深地后悔没有接受故友胡适之先生(此时胡适已经去世)的忠告,才犯下了错误。我愧对故友,也应该有向故友认错的勇气,更要拿出勇气来纠正错误。”

1964年1月23日,蒋梦麟最终在国民党元老陶希圣和大律师端木恺出面调停下,得以与徐贤乐达成协议离婚,协议规定:
一、由蒋梦麟付出赡养费五十万元与徐贤乐。
二、徐贤乐现所住之农复会房屋应迁出交还,一切家具留下。
三、徐贤乐所拿去之股票及存款,均应交还蒋梦麟。至首饰等物,则归徐女士所有。
到这时止,这段婚姻仅仅维系了两年多,其中一年多还是在“互撕”。

而在这段婚姻里,蒋梦麟不仅失去了养老钱,还失去了晚节和健康。尘埃落定后仅仅半年,蒋梦麟便因肝癌病逝,终年78岁。

在情爱的世界里,任何时候,为爱不管不顾固然让人钦佩,但全然不管不顾的结局,多半是毁灭!多一份理性,是对情感负责,也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