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一建市政我用了两年才通过,教训、经验、还有感悟……

考试成绩:2018年经济60、法规90、管理83、市政实务45。(18年考的成绩就不截图了)

2019年市政实务108

一建市政我用了两年才通过,教训、经验、还有感悟……

一、自我介绍:2019年31岁,设计院工作8年,道路设计专业,考一建是觉得注册类太难,退而求其次。

二、复习时间与考试科目建议:如果时间充裕,大概每天能复习5个小时,三-四个月,争取一次四门都过。每天大概2-3个小时的复习时间,三四个月,第一年报实务和管理,第二年报法规和经济。

三、复习计划:购买图书,网上找相关的精讲视频,我可以把我的分享大家,关注后、私信我。法规、管理、经济可以看1-2遍同一老师精讲视频,然后把书从头到尾看2-3遍(老师画的重点及口诀),然后做历年真题就足够了。

市政实务复习,看2个老师的精讲视频,因为市政专业比价繁杂,设计专业多,每个老师的重点可能不一样,要两个老师对重点进行查漏补缺。然后从头到尾看书上的重点(3-4变),有些重点得背下来。然后看1-2节老师带着讲解历年真题的简答题部分,理解答题思路,及得分重点。然后做历年真题。

考前复习:临考试的前几天很重要,尤其法规、管理等科目,很多都是需要瞬间记忆的,临考试几天有朋友分享重点(可能就几张A4纸),对自己有些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临阵磨枪,个人感觉这个很有效果,可能就是你考前看的1-2个知识点,考试就有了,然后就过了。

四、视频老师的选择

1、法规:陈印,强烈推荐,尤其他最后的冲刺视频和押题,我复习的早,法规不是听的陈印的,那时候他的视频还没出,后来冲刺和押题是看他的,押题很准,我觉得听他一个人就行了。

2、管理:龙炎飞和朱俊文,感觉他俩差不多,我觉得三门公共课里管理最难,纯靠记忆。我这两个老师的精讲都听了一遍,临考试还是云里雾里的。

3、经济:我听的邱磊,觉得他讲的不错,很多口诀。我同事听的徐荣(南方口音很重,我南方同事的说讲的不错,我没听她的,因为口音太重,有点听不懂)

4、市政实务:个人不推荐陈明,2018年看的陈明的视频,看了1.5遍,还是云里雾里,而且他后边管理部分没给画书重点,直接讲的案例,感觉讲的不系统,当然自己第一年复习市政时间也少,可能没理解到陈明的精髓吧。2019年放弃陈明,精讲看的董祥,我觉得不错,(我精讲的视频是看的2018年2019年两年董祥的精讲视频),冲刺看的李四德和郭炜和董祥的冲刺。因为我是第二年就差一门实务了,抱着不当新四军的心态,复习的有点多,感觉不用这么复习吧,但是至少精讲看两个以上老师的视频还是有必要的。

五、一建市政对我工作的作用:

从事设计行业,基本一建对单位没用,当时找人力盖章的时候,人力还说呢:“考他干嘛啊,单位也不需要,考个注册吧”。开始考一建的目的是听说挂外单位一年能有个5w的收入,但是现在得转社保,所以基本也就放单位了,不过一个月也能给500,旱涝保收的500,而且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提升还是挺明显,现在想想也挺好。

六、“收获”:

高中学校学霸(年级前10名,但学校比较差),本科211学渣(60分万岁),所以高中毕业到2018年考一建基本有10年没认真学习过,都忘了学习是什么滋味了,通过一建考试,重拾自己对学习这方面的信心,也找到了在职考试方面一些心得和适合自己的方法吧。

七、未来打算:

近了说,国家经济放缓,基础设施建设数量相对减少。远了说,建筑行业黄金期已经过去,未来可能真的是夕阳产业了。

有个和自己不错的同事兼老乡,40岁左右,现在教高职称(普通员工非领导),赶上建筑行业的黄金阶段,现在有车有房有老婆有儿子(基本无贷款还有房租收入),双方父母都住在身边,身体健康,都有退休金。对现在的我来说是我梦想的生活。有次出去喝酒,聊起行业及单位不景气的情况,他说:他自己现在基本已经和单位分不开了,出去找工作已经没有优势了,咱们这种国企设计院都不行,私人设计院更不行。这可能就是属于他的中年危机吧!再过8年,40岁的我,有车有房有媳妇有贷款有娃有父母(无退休金),压力肯定比他大,我再和单位绑在一起,或者说和这个夕阳行业绑在一起,我可预见的可怕中年危机。

2020年自己计划考个法考。律师可能是我31岁认知里的常青行业。所以一建考试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可能是自己摸索到了一点在职学习的方法(法考我再摸索)。

32岁过法考→33-34岁实习律师→35岁给自己人生一个新阶段。争取让老婆孩子想买点啥买点啥。

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我来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