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抗“疫”期間一個讓胡路社區人的札記

那是一股從基層生長出的堅毅頑強,植根於使命、擔當的沃壤。在國家危難之時,成長為庇護蒼穹的力量。

抗“疫”期間一個讓胡路社區人的札記


疫情肆虐,我堅信鏡頭所到之處,盡是值得記錄的生命片段。

原諒我,沒用社區工作者的照片,因為不忍心讓他們凍僵的雙手再伸出去拍照,我相信紀實文學的力量,沒有擲地有聲的口號,和他們的實幹比起來,那些話語太過蒼白,但有發自肺腑的讚美,他們不是完人,真實的他們有抱怨、有脾氣、有害怕、有牽掛,但他們依然在崗位堅守,是的,就是堅守這兩個字,讓他們所有的不足都被理解,都可忽略。

特別喜歡新聞報道里丈夫衝援鄂的媳婦喊“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刷碗”的畫面,這就是英雄的煙火氣。我也想用這樣的文字記錄我身邊無名的英雄, 致敬凡人!

英雄只是局外人的文學想象,對於身處危險環境中的社區工作人員來說,他們有凡人的怕,有凡人常處壓力中產生的焦慮甚至抑鬱,相比那些過於英雄主義史詩般的讚美、那些過於拔高的比喻,我更願用凡人的角度描述他們的愛與怕。他們不需要同情,需要理解;他們不需要安慰,需要支持。他們願以杯水之力,盡寸尺之能,融雪化冰,撫慰國殤。

我試圖用自己的視角觀察人和社會,和所有人一樣,在經歷了最初的恐懼慌亂之後,也儘量冷靜剋制了許多,但所有的記述都融入了我對社區的情感在裡面。想以此引起大家對基層的關注,希望大家能透過我的鏡頭看看現在的社區真實的狀態,更希望那些默默堅守無私奉獻的人,從這些記錄中感受到溫暖和鼓勵,能成為他們繼續抗疫下去的精神動力。

抗“疫”期間一個讓胡路社區人的札記

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捨棄對家人的關心照顧,默默堅守在抗“疫”一線。他們用實打實的工作,回應群眾的關切,把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落在實處,把工作做到群眾心裡去。讓人民戰“疫”的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有效動員起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築起防控疫情的人民防線。

我選擇記錄這些抗疫的故事,記錄這些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記錄他們用信念的熱忱擊碎了作為常人的恐懼,願那人性的光明照得更遠……

抗“疫”期間一個讓胡路社區人的札記


當需要一個人站出來時,那叫勇敢;當一個團隊需要挺身而出時,那叫擔當;當一個國家身處逆境呼喚一種精神時,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就是一往無前!

今天的主人公是下沉社區的市區兩級黨員幹部和志願者。

“我是黨員,我先上!”這場戰役沒有硝煙、沒有退路,沒有一個“局外人”,更沒有一個“旁觀者”,危難時刻,重大關頭,黨員幹部不畏艱險衝鋒“疫”線,因為他們堅信,只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

大慶市總工會李志勇,對生活充滿熱愛,有善感的心、敏銳的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心!這是初次謀面他給我的素描式的印象!因為短短的三十分鐘,他想一股腦的把連日來在社區工作的感受都告訴我,從他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他胸膛裡有跳動的火,他被社區人感動了,被社區精神震撼了!他為社區工作者即興創作的歌曲《戰疫不彷徨》在“大慶疫情防控進行時”連線節目裡被直播,他創作的《孩子,我想對你說》被報紙專欄採用。其中那句“堅持原則要有硬度,服務居民要有溫度,堅持下去,居民一定會慢慢理解配合的。”令我印象深刻。

在這場戰疫中,結識了對繁雜艱辛的社區工作感同身受的同志,是最大的意外收穫,見面的方式也別具一格,相互陪伴站崗了二十多日,還沒見過彼此的廬山真面目,我們相約,待來日凱歌高奏,把酒言歡,讓我看看你的臉龐,讓我握握你的暖手,讓我們來個結實的戰友似的擁抱!

抗“疫”期間一個讓胡路社區人的札記


一天深夜,三區一位居民因急性闌尾炎需要就醫打不到車,值崗幹部王立偉利用私家車第一時間把居民送往四醫院就醫。

2月25日上午,西苑H2樓一八十多歲居民吐血,正在卡口值班的呂亮瞭解情況後,開車拉著老人兒子跑了多家藥店購買止血藥。

2月25日晚19時42分,西苑社區富強J樓一居民心臟不適,需緊急就醫,因防疫期間交通不便,大慶市住建局下沉社區幹部閆亮主動開車,在患者兒子陪同下將老人送至大慶市第四醫院急診科就診。

還有兩個月就要退休的市總工會甘誠部長,一直堅持在奮鬥社區和富康社區的七、十區卡口當好“守門人”,為此他每天回家將自已隔離在狹小的地下室。

很遺憾,這樣真實感人的事例不勝枚舉,卻無法一一講述。

特殊時期,成千上萬的黨員幹部和志願者,成為這座城市的另一種“基礎設施”。我一直以為他們感動著別人,其實他們是在用感動帶動著彼此。他們不是為了被認可才去付出,此疫中他們的德行大於成就!

每個人心中都有潛在的責任感,只是在特定情況下才被激發出來 。就像他們的心裡都有一盞燈,缺乏的只是點亮這盞燈的火柴。一旦被點亮,他們一定會光芒萬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