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車站路社區:抗疫一線 巾幗之花朵朵開

車站路社區:抗疫一線 巾幗之花朵朵開

中國雨湖網訊(通訊員 譚豔)2020年春節,當大家還在家中自我隔離時,有這樣一群人穿行在樓棟之間,與群眾走得最近、貼得最緊。她們放棄假期,加班加點,不顧安危地面對面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配合物業積極開展環境消殺,她們就是服務百姓的社區工作者,是抗疫一線的一朵朵盛開的巾幗之花。

抗疫巾幗花——譚豔

事事衝在前面,與確診治癒後隔離人員走得最近的社區書記譚豔。作為女兒,她的父母已然年邁,時常需要關愛;作為母親,孩子正需要媽媽的陪伴,她卻將兩個兒子送回邵陽老家;作為妻子,丈夫去年受傷,在家休養,正需要家人照顧。可自接到防疫命令後,她立刻投身到抗“疫”工作的第一線。

這麼多天來,譚豔始終奮戰在一線,發傳單、搞排查、做登記、勤消殺、忙採購哪裡最危險她就堅守在哪裡。按照要求,居家隔離人員不能外出,她就得為這些人代購必需的生活用品,無論是社區的摸底排查,還是居家隔離人員的每日問候,她都事事親力親為。確診患者治療期間心理壓力大,儘可能鼓勵他們增強信心抗擊病毒。

有的居民對“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家庭”顧慮較大,她就上門耐心勸導;有的年邁老人沒有口罩,她就拿出自己的防護物資分享給大家;殘疾人員不方便,她為殘疾家庭送上防疫物資和米油讓他們平安穩妥渡過疫情。

元宵節當天,接到電話反映有湖北黃岡籍男子棲身在地下商業街入口,她立刻趕到現場為男子送去了熱騰騰的飯菜,並陪同他到市中心醫院進行檢測後把他安頓在定點賓館。臨走前從身上掏出錢包,也沒有點數,就把錢放在他手裡,說:“把雨湖當做你的家,有什麼困難就和我們說,我們一定盡力幫助你!”一句句溫暖的問候,一處處暖心的關懷,足以驅散疫情的陰霾。

抗疫巾幗花——歐陽燕

突如其來的疫情,堅定執著地堅守。大年三十,雨湖路街道緊急召開疫情防控部署會,接到通知後車站路社區主任歐陽燕放下筷子立刻趕往街道開會,留下家人、兒女和沒有吃完的團年飯。緊張的會議結束後,歐陽燕立即投入抗疫一線,帶領社區工作人員連夜排查武漢返潭人員車輛和名單。等她將這些工作安排妥當回到家中,早已過了零點,與家人約好一起跨年的計劃落空了。看到二歲的兒子和八歲的女兒熟睡的面龐,家母把熱好的飯菜端到她的面前時,她知道家人是理解並支持她的。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歐陽燕一直奮戰在一線,沒有休息過一天。她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對轄區開展常態化巡查,對轄區居民聚眾打牌、聚會的行為及時制止,對轄區正在營業的超市門店逐店進行走訪,檢查工作人員是否佩戴口罩,是否備好消毒液進行消毒,這些已經成為歐陽燕每天工作的常態。

當排查到有困境兒童缺少防護物資時,她馬上調動資源為她們送到了急需的物資,為轄區內的未成年人駐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護網;當接到居民反映發現有鄂牌車輛時,她下班後連家門都沒進,趕去落實情況,直到調查清楚對方是常駐湘潭的湘北籍人員時,才放下心來;當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刻時,她每天兩次巡查轄區內的防控監測點,微信運動上每天兩萬多步的記錄就是最好的證明。

巾幗不讓鬚眉,歐陽燕成為了居民心中靠得住的“鐵娘子”,身邊的80後抗疫“逆行者”。

抗疫巾幗花——熊波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雨湖路街道車站路社區副主任熊波每天“連軸轉”,不僅要向居民宣傳疫情信息,還要上戶從武漢返鄉的居民,協助街道衛生院人員為返鄉的人員登記信息測量體溫,有時一直忙到晚上11點多都在居民家中登記信息,第二天又上戶轄區內的麻將館、棋牌室。

在同事眼中,大家都親切地叫她波姐,她是一個團結同事、關心同事的人。面對最髒最累的城管工作,她主動接下並且一干就是十餘年,她是一名紮根基層、戰鬥在疫情最前線,在平凡中體現不平凡的社區工作者。

看到居民情緒不安,熊波不時安撫居民,在沒收到具體診斷信息時,她睡在辦公室,都不敢回家,怕把病毒傳染給其他人,直到收到居民只是普通感冒的消息時,才放鬆下來。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她的身影一直衝鋒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不喊苦、不喊累,默默奉獻,為轄區居民構築一道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線。

抗疫巾幗花——彭軍

在防控抗疫期間,社區“表”姐彭軍,她每日及時彙總一線報上來的防控排查表格,再馬不停蹄分析、錄入、查漏,為了讓信息數據更加準確,她不厭其煩的電話諮詢,每日必須按照規定向上級部門報送信息,為市、區領導決策提供強力支持。

作為社區防控信息組一員,每天對返潭人員信息要一一核對,分類填報,重點研判,建立“一人一表”的跟蹤隨訪臺賬,確保社區排查登記信息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對重點人員,還要根據網格和工作人員情況合理配置,統籌安排,落實責任人,點對點跟進,每日跟蹤隨訪重點人員及密切接觸者健康狀況,及時掌握上報重點人員及密切接觸者日動態信息。她是社區疫情信息的收集者,是防控排查信息的“樞紐站”,更是舍小家為大家的巾幗戰士。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悄悄替你負重前行。社區工作者絕大多數都是女同志,在生活中她們還是母親、妻子、女兒,好多自己的愛人也奮戰在各行各業的一線,她們的角色發生了逆轉,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她們只能扮演一種角色——疫情防護一線的守衛者。她們和眾多社區工作者一樣,義無反顧地堅守在一線,她們這樣一群巾幗花朵驅散疫情送來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