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圍城》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揭露了我們不敢直面的人性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我們越是道聽途說以為我們懂了,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

在沒讀《圍城》之前,已經對“婚姻是一座圍城,裡面人想出來,而外面的人想進去”這句話耳熟能詳,想著《圍城》大概就是講述了一些婚姻百態,我想這也是大部分人的認知。讀過才知道,自己對於這本經典的瞭解,遠遠沒有皮毛。

第一遍讀《圍城》,只是被其中的描寫深深吸引,錢鍾書先生對於人物的刻畫真的是鞭辟入裡,每個人物在他的筆下都極具形象,看著書,畫面已經不自覺在眼前浮現了。第二次看時,對整體的情節,對作者要反映的現實,要揭露的人性有了更多的理解。

“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這是書評家夏志清先生對《圍城》的評價。

《圍城》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揭露了我們不敢直面的人性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創作的一本長篇小說,作為經典,直到現在,它仍然經常登上書籍熱銷榜的榜首,他其中所揭露的人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深陷的圍城。

方鴻漸作為本書的主人公,其所代表的人物特徵是鮮明的,但又是普遍的。因為他在很多情況下的選擇就是一個普通人會做的選擇,但也有很多選擇是我們不願意承認的。

他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是現實中悲催的人物,以至於楊絳在為這本書的寫補充時,說道,方鴻漸的兩個原型人物都不認為自己是方鴻漸,這不僅是因為錢鍾書先生高超的創作能力,更是因為人們從心底裡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方鴻漸這樣失敗的人物。

以方鴻漸為主線所道出的人性圍城

一部作品,除了文字本身,更重要的是他傳達的理念及思想,這本書一句簡單的“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人想衝進去”概括了人們在情感、職場、甚至是家庭生活的真諦。

《圍城》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揭露了我們不敢直面的人性


本書的主人方鴻漸就是一個一直被困圍城的人,不管是感情、事業、還是婚姻,他都處處受困,不得如意。

  • 1.情場失意

方鴻漸總共經歷了四段情感,每段情感都是被動發生的,若說是緣分使然,也是自己的選擇造就了這一切的因果。

回國的船上,耐不住寂寞的方鴻漸被鮑小姐的熱情所勾引,他既享受著這段沒有結果的關係,又因鮑小姐的特殊身份而感到有些丟臉,在矛盾中繼續著這一段感情,卻在臨下船時稀裡糊塗被甩。

初到上海,他自知蘇文紈不是自己會喜歡的人,卻在各種心理的作祟下接近,在這期間他碰見了真愛唐曉芙,糾纏在兩個女人之間,常常處於尷尬的境地,蘇文紈自恃清高,又有些窮追不捨,唐曉芙與之曖昧糾纏又不表明心意,當他下定決心時,卻因自己的不光彩,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孫柔嘉是所有女生中最不出色的,卻是富有心機的,她沒有其他女性在方鴻漸心中那麼出彩,卻在潤物細無聲中,讓方鴻漸自願跟自己走進婚姻。

《圍城》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揭露了我們不敢直面的人性


他總是被別人推著走,然後又被迫接受自己不願意的結局,這其中他似乎是受害者,可又是自己的懦弱造就了這一切,使他終究不能與愛的人相守,也守不住自己的婚姻。

在感情中優柔寡斷,立場不堅定,膽小懦弱,使他深陷情感的圍城。

  • 2.職場不如意

方鴻漸在事業上,同樣受制於周圍的人,因為自己的不上進和虛榮,他買了假的學歷,這也為他之後的經歷埋下了伏筆。

因為自己的造假,不得不在家人和前岳父面前裝樣子,然而這樣的裝腔作勢終是不長久的,最終因為得罪了周太太,自己在銀行的工作也進行不下去了,這時恰巧跟唐曉芙的感情也到了盡頭,在趙辛楣的幫助下,他被迫來到了“三閭大學”當教授。

雖然實際的職位跟預期的相差甚遠,但他並沒有太多談判的資本,只能在辛楣的庇護下勉強度日,在辛楣離開後不久,他也被迫離開了這個地方。回到上海的他,並沒有輕易地找到一份順心的工作,又是在辛楣的幫助下,找了份稍顯體面的工作,可是最終卻因為時局不定,又沒有自己的主見而被淘汰出局。

趙辛楣對方鴻漸的評價是這樣的,你不討厭,只是沒什麼用。

《圍城》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揭露了我們不敢直面的人性


他一次次的進入職場的圍城,又一次次地逃離,是社會的原因,更是因為自己沒有積累了與社會抗衡的資本,所以只能被牽著走。

自負而不自知,虛榮卻不努力,讓他在職場的圍城中深受其害。

  • 3.婚姻失敗

在方鴻漸初回國,與家人談及婚姻時,父親就提出這樣的言論,“嫁女必須勝吾家,娶婦必須不若吾家”,在那個新舊觀念激烈碰撞的時代,父親這樣的觀點無疑是進行不下去的。

方鴻漸的兩個兄弟都娶妻較早,且在傳統思想的薰陶下,早已習慣了方家這種家庭的生存模式。而孫柔嘉是具有新思想的女性,她是萬萬不會在這樣的家族中屈服的。

方鴻漸雖然出國留學,但回國後並無實際成就,這讓他在家裡並無實際的話語權,自也不能替孫柔嘉擋住家中的規矩。而且回上海後,他的收入只有孫柔嘉的一半,也讓他被孫柔嘉的孃家人瞧不起。兩個家庭互相看不上是造成兩個人婚後矛盾的主要原因。

《圍城》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揭露了我們不敢直面的人性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他在稀裡糊塗中與孫柔嘉結合,卻遠沒有撐起一個家庭的能力,讓他在被動中又結束了自己短暫的婚姻。

方鴻漸一次次在情感、事業的圍城中逃離又進去,他走不出的並非圍城,而是人性,是自己的懦弱、虛榮,搖擺不定,讓自己深陷圍城的痛苦。

創作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圍城》中並沒有太多曲折離奇的情節,講述的都是我們日常的生活,讀文章的時候,有很多讓我們產生共鳴的地方,彷彿作者就在我們身邊,看過了我們的瑣碎,猜中了我們的心思。

很多人認為作者之所以能寫出這麼優秀的作品是因為他豐富的生活經歷,也有人認為方鴻漸就是作者本身,其實不然,在文末楊絳女士對本書的補充中說道:“創作的一個重要成分是想象,經驗好比黑暗裡點上的火,想象是這個火所發的光,沒有火就沒有光,但光照所及,遠遠超過火點兒的大小。

藝術的創作是無法脫離生活的,但是光有生活是遠遠不夠的,有經歷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寫出深刻作品的人卻不多,這是因為創作更需要作者本身對生活的思考。

《圍城》中講述的事情,是我們司空見慣的,作者用了兩年的時間,錙銖積累才寫完這本小說,除了從自己的經驗中選擇可供使用的素材,更有作者經過了歲月的沉澱對生活、對人性的思考,這才激發我們的共鳴,引起我們的深思。

《圍城》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揭露了我們不敢直面的人性


文中每個人物的出場都恰到好處,每個人物我們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這些人的影子,甚至就是我們自己某些時候的投影,只是我們不願承認罷了。

自以為是的蘇文紈,她有著女性該有的美貌,才情,家世,卻把自己抬得過高,看不清自己的地位,文中說她就像做好了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裡,過一兩年忽然發現這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

這像極了現在戀愛中很多女生的狀態,過分的自傲讓自己錯失了很多的緣分,然後在現實的壓力中走進與最初的設想背道而馳的婚姻。自以為高明,卻往往是拙劣的表演,甚至成為別人眼裡的一場笑話。

方鴻漸本來對回國充滿了期待,但卻像石子投進大海,只是激起來一點點浪花,難免失望。

那些有著一定學歷的年輕人,畢業前盡情想象著榮歸故里,光宗耀祖,卻在大城市中吃盡了苦頭,受盡了坎坷,最終也只能勉強度日。

方鴻漸在發現同樣有著虛假學歷的韓愈後,立馬在心裡有了安慰,本來因為自己的學歷戰戰兢兢,找到“同伴”後,立馬便心安了,並想法設法地要揭穿對方,完全忘了自己的處境。

我們總是願意在生活中找同類,找相似,找底端,因為這會讓我們有安全感,知道自己不是最差的,然後不再想著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是想把自己的幸運建立在別人的不幸之上。

這兩大主要人物所代表的似乎是人性的主流,其他人物的出場也無不充滿現實意義。風流隨性的鮑小姐,同船回國的孫先生和孫太太,自私猥瑣的李梅亭,被傳統思想禁錮的方父與方母……方鴻漸在戀愛、職場、家庭中所遇到的這些人物,恰恰代表了我們在不同階段的生活經歷。

《圍城》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揭露了我們不敢直面的人性


太多太多的細節,看似無意,卻揭露了那些我們不敢直面的內心,看到這些細節,心中不由會想,原來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原來不只是我會有這種不光彩的心裡。

雖然這是作者創作於19世紀40年代的故事,但是我們讀起來並無太多的年代感,反而會不自覺地帶入其中,深感作者對我們處境、想法的瞭解。

人的本性是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有太多的改變,只是其展現形式略有不同。《圍城》中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映射出的卻是赤裸裸的現實,這便是它成為經典的原因,用輕描淡寫的語言,道出了人們最為深處,不敢表露的心理,讓我們在不知覺中認清了自己。沒有讚揚誰,也沒有諷刺誰,只是在講述著他所看到的每個人已經刻在骨子裡的虛榮、自傲與軟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