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水浒传》王四之死:小人物的悲剧更具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水浒传》中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刻画的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物是书中的主角,写得极为精彩,人物个性和形象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读后终生难忘。但作者对一些小人物的刻画也同样精彩,比如作者在《水浒传》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小人物王四之死,相比之下,倒是小人物的悲剧,能给读者以更具现实的警示意义。

《水浒传》王四之死:小人物的悲剧更具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九纹龙”史进

1、脱颖而出

史家庄的少爷史进当家以后,为史家庄布置了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少华山的陈达不听朱武和杨春的劝告,执意要单枪匹马去挑衅史家庄,终究技不如人,被史进擒住。

朱武和杨春便主动示弱,声称为了成全兄弟结义之情,情愿和陈达一起向史进请罪。史进深受感动,不但没有惩罚他们,反而设下宴席款待他们,就此和他们三位头领结为好友。

朱武等三位头领回到少华山后,感念史进厚恩,主动派小喽啰给史进送上厚礼。史进本就是豪迈之人,他觉得来而不往非礼也,便也想从庄客中挑选一个得力的人,专门负责和少华山的联络事宜。

经过仔细斟酌,史进从众多庄客中挑选出了王四专门负责和少华山的联络事宜。王四号称“赛伯当”,因为他口舌便利、胆大心细,正符合史进的要求,王四就这样脱颖而出了。

因为和少华山的联络事宜是一件谨慎、机密的事情,少华山是官府严令通缉的土匪窝,和少华山交往就犯了官府的大忌。所以要挑一个口舌便利、胆大心细的人,而王四恰好是这样的人。

王四不辱使命,几次都出色完成了史进交代的任务。而且,每次他在少华山都能得到隆重的礼遇,不但设酒席款待王四,还能得到他们十两赏银。

每次从少华山完成任务回来,王四都会第一时间向史进复命,把少华山三位头领的书信交给史进。史进对王四的表现非常满意,自此后,史进和少华山就这样礼尚往来,如同走亲戚一般。

《水浒传》王四之死:小人物的悲剧更具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朱武

2、身负重托

王四多次顺利完成和少华山联络的任务,获得了史进的肯定和赞赏。随着史家庄和少华山交往的深入,双方礼尚往来日渐频繁,王四多次完成任务,渐渐地便淡化了当初的高度警惕之心。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很快就临近中秋,史进也越来越把少华山的三位头领当作了自家兄弟,便再次委派王四前往少华山,邀请朱武等三位头领中秋之夜到史家庄来喝酒赏月。

王四奉命前往少华山。到了少华山,王四把史进的书信呈给朱武等三位头领,三位头领看了书信,对史进的重情重义深为感动,也极为高兴。当下,便欣然答应赴约,还亲笔写了回书交给王四,赏了王四五两银子,又留着他喝了十来碗酒。

这个时候,王四想必没有意识到他每次往返于史家庄和少华山之间,潜藏着多大的风险,对史家庄和少华山而言有多么至关重要。王四数次不辱使命,便渐渐丧失了这种警惕性。

王四下少华山的时候,正好碰到了少华山和他相同职责的小喽啰,二人相同的职责,又时常见面,自是格外亲热。王四这时候脑门一热,就把自己身负重托之事给淡化了,居然又和这个小喽啰到酒店里喝了十来碗酒。

由此看来,王四的酒量本是不错的,往常即便是在少华山喝了十来碗酒,依旧能顺利完成任务,没有出任何差错。而这一次,他喝了两次十来碗酒,和平时比起来,这次喝的酒翻了一倍,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水浒传》王四之死:小人物的悲剧更具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陈达

3、闯下大祸

王四这一次喝了平时两倍的酒,他如果有足够的警惕心,就应该找个客店干脆住一宿,等到酒醒之后,再接着赶回史家庄,那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了。可惜的是,王四没有这样做。

王四继续往史家庄赶路,走着走着,被山风一吹,酒劲发作,涌上脑袋。勉强走了十来里路,到了一处林子,地上满是绿草,再也支撑不住,便醉酒倒地,再也爬不起来,就这样倒在草地上呼呼大睡起来。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又有一个人所共知的定律叫做“墨菲定律”——“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偏偏这时候猎户李吉就在这树林里打猎,他认得王四,便赶过去想扶起王四,但王四烂醉如泥,他哪里扶得起来?

王四是没能扶起来,却让李吉发现了王四搭膊里的银子和书信。李吉识字不多,却认出书信中少华山朱武等三位头领的名字,这一下让他欣喜若狂,先拿了王四身上的五两银子,又拿着这封书信去华阴县告官了,因为华阴县出了三千贯赏银捉拿少华山朱武等三位头领。

王四这一觉睡到二更天才醒了,才发觉搭膊里的银子和书信都没了,只留下了空搭膊在草地上。这一下王四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时候,“赛伯当”王四思索了一会儿,便想出了应对之策。

王四想好了应对之策便飞也似地往史家庄赶,五更时分王四才到了史家庄,史进诧异,便询问王四情况,王四以想好的话应对史进,说是他劝了朱武等三位头领,既然答应来赴约便不必写回书,更何况他在少华山喝了半夜的酒,怕路上有个闪失。

史进听王四这么说,甚是欣慰,禁不住夸赞王四不愧为“赛伯当”,办事能力的确了得。

不料,王四一厢情愿的谎话并没能掩盖住他犯错带来的恶果,中秋之夜,官府在李吉的带领下,径直来到史家庄捉拿少华山朱武等三位头领和史进,王四的谎话到此才被戳穿,史进一怒之下先杀了王四,再和朱武等三位头领领着众庄客,烧了庄园杀出重围,上了少华山。

王四为自己的自作聪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也让史进和众庄客没了家园,从此亡命江湖。

《水浒传》王四之死:小人物的悲剧更具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结语:小人物的悲剧更具有现实的警示意义

《水浒传》作为长盛不衰的传世名著,蕴含着许多不菲的价值,仅仅从书中人物所具有的现实警示意义来说,就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哪怕是像史家庄的王四这样不起眼的小人物,也能给当下的我们三条现实的警示意义。

第一,细节决定成败

庄客王四的能力是没得说的,史进挑选他也没有错,因为他数次不辱使命,任务都完成得非常顺利,得到了史进的认可和欣赏。

但王四错就错在了对细节的重视不够,总认为自己负责联络少华山的事宜已经做了多次,熟门熟路了,几乎闭着眼睛都可以完成任务,不需要再对细节有足够的重视。

正是因为王四忽视了细节的重要性,终于让自己过度饮酒而误了大事,导致史家庄的灾祸,也导致了自己的灭顶之灾。

王四的故事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哪怕是自己经常做的事情,都必须要始终重视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当你忽视细节之日,往往就是你失败到来之时。

第二,自作聪明往往是自掘坟墓

庄客王四之所以被人称为“赛伯当”,就是因为他口舌便利,胆大心细,脑瓜子好使,有应变之策,这才让他在众多的庄客中脱颖而出,被史进看中,选他负责与少华山的联络事宜。

聪明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无疑都是好事,但一定要实事求是的聪明,而不能自作聪明。王四在这里就被自作聪明坑害了,他酒醉误事,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他第一反应不是从正面想办法尽早化解危机,而是自作聪明,以为一句谎言瞒住了史进就没事儿了。

其实,如果王四赶紧回到史家庄报告史进,史进虽然会责怪他,但只要史进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少华山朱武等三位头领中秋之夜不要来史家庄,李吉即便带着官府来史家庄,没有证据,官府也不能拿史进怎样。王四也不至于被史进一怒之下杀死。可叹王四自作聪明,就等于自掘坟墓了。

第三,不要用新的错误去掩盖已有错误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劣根性,或者说这样的人性弱点:不敢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一旦犯错了,总是病急乱投医,用错误的办法去掩盖已有的错误,结果导致错上加错,造成彻底不可逆的糟糕形势,把自己逼到绝路上。

王四就是有这样人性弱点的小人物,他知道自己酒醉误事,丢了书信和银子,这件事情的确是毫无疑问的错误,但他面对这个已经犯下的错误,第一反应想到的不是采取正确的办法去尽快解决和化解这个错误,而是越想越偏,误入歧途,居然用随意编织的谎话去欺骗史进,终于导致了不可逆的严峻形势,最终逼得史进一怒之下杀死了他。

王四这个小人物的悲剧也警示我们,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首先应该要有足够的勇气直面现实,而不是回避;紧接着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尽快补救,尽量化解这个错误造成的危机,千万不要像王四这样用一个新的错误去掩盖已有的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