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民國初期仿古瓷的一片繁榮

民國時期仿古成風,是中國仿古瓷歷史上的高峰期之一。歷代各窯口名窯瓷器在民國均有仿製,上至東漢青瓷下到清朝琺琅彩、粉彩,各個時期的各個品類無所不仿。常見的有仿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代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瓷,仿元代青花瓷,以及明清的青花、五彩、鬥彩、粉彩、琺琅彩及單色釉器。

民國初期仿古瓷的一片繁榮

民國仿古瓷礬紅描金雲龍紋天球瓶

民國時期中國的陶瓷業中心仍在景德鎮,景德鎮瓷器也依然是民國瓷器生產的主流。進入民國初期,景德鎮生產的日常生活用瓷比較粗糲,而仿古瓷比起晚清則愈加興盛起來,成為這一時期的突出現象。1911年辛亥革命後,御窯廠的關閉使得大批供職御窯廠的工匠和彩繪藝人轉入民窯,或自立門戶。由於沒有了禁錮,同時他們也把原來御窯十分保密封閉的官窯的器型、紋樣以及工藝、技術等帶到民間來了,這推動和促進了景德鎮民窯仿古瓷的發展,一時間仿古瓷成了當時景德鎮瓷業的一個主流。

民國初期仿古瓷的一片繁榮

民國時期的陶瓷彩繪藝人

民國初期仿古瓷的一片繁榮

民國初期的景德鎮

當時大大小小的仿古瓷作坊遍佈於景德鎮的街頭裡弄,品種琳琅滿目,品質良莠參差,價位高低不一。而在南門碼頭的黃家洲還形成了規模不小的仿古瓷的集散地,全國各地的瓷商車水馬龍絡繹不絕,體現一派繁榮景象。

民國初期仿古瓷的一片繁榮

民國時期的仿古瓷大量生產

這個時期,大量的仿古瓷集中在仿明清各朝代的官窯瓷器上,最多的要屬康、雍、乾三朝的瓷器,尤其是乾隆時期。

在論及民國初仿古瓷時,許之衡原著葉喆民譯註的《飲流齋說瓷譯註》中這樣說道:“自末期(清末)至近日,所仿的製品非常進步,一是由於官窯的能工巧匠四處分散,而且禁令廢止或鬆弛,從前所不敢仿製的貢品,今日則無所不敢了。”“瓷器的質地……近年來精緻的仿品直逼乾隆,如果與道光相比較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釉色“光致至極,幾似乾隆”。

民國初期仿古瓷的一片繁榮

民國仿乾隆粉彩開光雙耳瓶

民國瓷器裝飾上仍以青花、粉彩、五彩為主流,也有鬥彩、紅綠彩、顏色釉以及少量琺琅彩。器物形制上基本沿襲了晚清的風格,但受到了國外工業產品的影響,造型上比晚清瓷器要純樸平直些,多見以簡單的造型,如琮式瓶、燈籠瓶、扁壺、方瓶、筒式瓶等。裝飾題材上也比較廣泛,人物、山水、花鳥應有盡有,多見牡丹、龍鳳、松鶴、八寶、喜鵲登梅等吉祥紋樣,人物常有八仙、嬰戲、竹林七賢、三國故事、二十八孝等,文人雅士喜好的梅蘭竹菊、博古紋樣也多見。款識也是歷朝都有,尤以清代乾隆為多見。

民國初期仿古瓷的一片繁榮

恭昌的粉彩三國故事題材

雖然民國初期景德鎮的仿古瓷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由於沒有了御窯廠的清規戒律,在官窯的仿製上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嚴謹的精細,加上民窯條件上的限制和生產上的粗放,所制瓷胎也比御窯廠製作的要粗糲,無論是胎骨還是釉質都難以和御窯比肩,為掩飾胎釉的不足,這個時期的仿古瓷最為常見的是器物外壁滿飾,而器物內壁與底足掛綠或掛翠,款識多為礬紅篆款“乾隆年制”。

民國初期仿古瓷的一片繁榮

民國色地花卉六稜碗

總體上來講,民國時期的民間仿官窯器其面貌不及原御窯仿前朝的精良。但民國初出現的“古月軒”瓷器,則是以仿清康雍乾瓷胎畫琺琅的面目出現的佼佼者。“古月軒”,以前許多資料都認為是康雍乾琺琅彩的別稱。但根據楊嘯谷的《古月軒瓷考》的論述,以及清宮琺琅彩瓷中未發現署“古月軒”的底款,可以推斷,“古月軒”與清三代琺琅彩應該沒有關係,而是晚清民國時一些景德鎮或外地制瓷高手專仿康雍乾瓷胎畫琺琅,並在仿製的基礎上加工改造的新品種,也被稱為“重工粉彩”。從其製作工藝來看,它具有一定的琺琅彩瓷的特質,而不等同於清宮廷琺琅彩瓷。

民國初期仿古瓷的一片繁榮

民國“古月軒制”款綠地粉彩洋蓮紋海棠花缽

民國十九年(1930)施德之的《古月軒名瓷》圖冊一問世,便頗受市場歡迎,引起愛好者對古月軒瓷的收藏熱潮,應該說它在民國時期景德鎮陶瓷發展史上抹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中國瓷器中的另一朵奇葩。在清三代瓷胎畫琺琅絕跡後,它的仿製工藝為琺琅彩瓷的傳承和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