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日本塾生宫岛 诚一郎真实案例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自然状态”


宫岛 诚一郎 盛和塾

宫岛株式会社 董事长


前言

1999年我进入盛和塾,已有13年。而今我站在了这里。

其实,我一直为有一天能站在这里、让别人看到我站在这里而努力。在此,我心存对有幸进入盛和塾的感念,以谦逊之心,谨代表不懈努力着的全国中小企业尽力做好演讲,请大家多多指教。

克服危机,战胜困难 | 日本塾生宫岛 诚一郎真实案例

我演讲的题目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自然状态’”。十年前,39岁的我接过社长这根指挥棒的时候,不知如何是好。越想越烦恼,于是,我去找了某位同行前辈社长进行了交谈。

他的话出乎我的意料:“宫岛君,不能因为当了社长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啊。我觉得以前的宫岛君做得不错。你可以继续做以前的宫岛君呀。”

他如是说道。他的话救了我。“是啊,没有必要因为当了社长就假惺惺地开始弄点新花样,踏踏实实地继续做以前的自己吧。”我想。

从这一刻开始,我的座右铭便决定为以“自然状态”做下去。

在丰田工机时代的所学与弟弟去世

在此请允许我谈一下进入现在公司以前的事情。

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爱知县的丰田集团公司。在那里我担任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技术开发工作,但是无论怎么做进展都不顺利。

于是,当时的上司这样对我说:“宫岛,世上对所有人都公平的东西唯有一个,那就是时间。能力因受遗传或成长环境等影响不可避免地会有差异。因此,要是觉得自己能力不够的话,别无选择,只有花费时间去努力。”

我如他所教导的,变成了工作狂。于是,不久客户直接指名要我负责开发项目,我开始觉得每日过得非常有意义了。

然而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进入公司第三年的秋天,小我三岁的弟弟遭遇交通事故去世了。

他是我的二弟,我俩关系非常好,大概也是母亲总教育他:“你要好好支持我们家的继承人,你的哥哥啊”,所以他总是很羡慕我地“哥哥,哥哥”地叫着,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跟随在我的后面。这样的弟弟却突然没了,我的眼泪一天一天地流个不停。

但是,比我更悲伤的还是父母。过去被喊到名字都会让我浑身一颤的严厉可怕的父亲,自从弟弟去世了以后,开始希望我能早点回到他的身边。

而上司说:“你只要把你现在手头的工作做一个了断,然后你还是回到老家去吧,这样做对你的未来是有好处的。”于是,在弟弟死去一年半以后,我决定回到父亲的公司。我现在仍然很感谢当时的上司。

▌进入宫岛公司后至进入盛和塾期间的故事

经历了这些事情后,26岁的我进入了家族企业。

而等待我的是令人吃惊的严酷现实。当时的销售额为一亿日元出头,比业绩更让人吃惊的是员工的年龄构成。在十四五名员工中,除了与我年龄相仿的叔叔外,其他都是60岁上下的技工,正所谓是超老龄化企业。

我从书店买了本会计书回来,试着查看决算表上的数字,结果发现原来企业处于倒闭状态,也就是说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但是,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就这样不知如何是好,我白天在现场一边听父亲的大声责骂一边进行锻造作业,从傍晚开始到深夜在办公室里埋头于新锻造品的报价或制图中。

也许是上帝看到了如此辛勤的我,公司业绩虽然很小,但却在一点点地提高,最后终于有了利润。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为公司的状况恨过父亲,但现在无论如何都应该感谢父亲的是,他让我更多地到外面去闯荡世界。

父亲只上过工业高中的夜校,几乎没有到外面去过,他接任了第二代,却对我说:“如果有锻造厂可以教会你东西的话,你可以去。”于是才有了与我在开头提到的前辈社长的相识。

那是一家日本屈指可数的了不起的大型锻造厂。那位社长有一天给我看了他记事本上写下的东西,正是稻盛塾长的“经营原点七条”。我抄写下来的就是这个。

克服危机,战胜困难 | 日本塾生宫岛 诚一郎真实案例

《经营原点七条》摘自1997年的记事本

所摘录的 《经营原点七条》现在变成了12条,当时还只是7条。我当时的心情仿佛找到了答案一般:“这位社长怪不得这么厉害,原来是有这样的秘笈呀”。

而两年后,我36岁的时候,拜托这位社长,让我进入了盛和塾。

进入盛和塾之初,令我震惊的是塾长对利润的看法。他说:“制造业没有10%的利润、零售业没有5%的利润,那么经营者是不够格的”。

因为以前的我有一个很大的误解:日本企业2/3以上都是亏损的,因此,即便有1日元的赢利也是属于剩下1/3的优秀企业。

但是,企业无论怎样标榜“贡献于社会”、“为员工谋幸福”等漂亮的理念,如果亏损经营,又怎么去实现理念呢?实现理念的根本是利润,这点我深刻地理解了。

正如塾长的教诲:“思考方式决定结果。”后来我公司开始有了5%的利润。

1999年我进入盛和塾,第二年利润突然开始有少许增长。

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无法忘怀的。那就是在我进入盛和塾两年后的2001年7月,在大阪的太合园举办的塾长例会。

当时虽说是塾长例会,但参加人员也不过200人左右,是大家在客厅里坐成一圈的联谊会。

在那里我第一次向塾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有一件事情没有搞明白。塾长您说‘明天胜过今天,后天胜过明天,企业必须不断地发展下去’这句话和‘应珍视知足之心’是矛盾的。我们公司是自祖父开始的近20名员工的企业,虽说企业小但客户遍布全国,我入塾后销售也略有增加,开始有了效益。今后,不应不顾后果地盲目扩大规模,而是知足维持现状,这样做不是很好吗?”

对此,塾长是这样回答我的:“你是一窍不通啊。”于是会场顿时笑声一片,但我是认真的。

接下来塾长说道:

“我不太懂锻造行业的事情。你们公司在锻造方面占日本整体的多大比例?说句失礼的话,我想可能离10%甚远,可能连1%都不到,大概够不够0.1%都成问题。这样的公司有必要谈知足不知足吗?知足指的是不怨天尤人、不说抱怨的话,如果你们公司的技术确实在世界上可以发挥作用,那么你们公司把销售额提高到5倍、10倍,也不会给任何人添麻烦。你既然接管了锻造厂,拥有了值得珍惜的地位,就不要担多余的心,而应放手去做好。请竭尽全力加油。”

他给了我这样的鼓励。当时的感动至今难以忘怀。

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地思考我公司在日本锻造行业中的存在价值。

我公司在轴的锻造方面,可以做到不亚于其他任何制造厂的单纯制造。对此应专业化、精益求精、精心打造,我有了清晰的目标了。

经营者获奖的陷阱

在第二年,我接替父亲当了社长,此后能托付给别人办的就托付出去,转变了想法,如您所看到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很有趣地开始了增长。

2003年小我10岁的弟弟也来到我公司帮助我。结果,2005年在京都的塾长例会上获得经营问答的机会,在其后的全国大会上竟然获得了稻盛经营者奖。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段时间自己身上开始产生了危险的萌芽。那就是虽然业绩上来了,但反而越来越拉大了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让我注意到这点的是某位员工的一句话。当时,正在给大家放映京都塾长例会的经营问答录像。其实我想员工一定会高兴地认为:“社长在盛和塾学习得多认真啊。”

然而,看过录像后员工的观感报告却这样写到:“我是宫岛公司的员工,不是京瓷公司的员工。所以我想听的不是稻盛先生的讲话,而是社长的。”

读到这个瞬间,脑子仿佛被锤击似的受到了冲击。原来是我错了。经营奖是什么呀?我连这个都没弄懂,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我从心里进行了反思。

经营问答、塾长三个教导的实践

从此以后,无论什么事情我都开始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话向员工传达。并且将经营问答上塾长的三个教导付诸实践。

我提出的问题是:“怎样做才能让从事锻造这一典型3K(累、脏、危险)工作的员工产生积极性?”

对此,塾长给了我三个教导:更多地传达自身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向阿米巴经营一样公开数据,让员工具备经营意识;最后一个多跟员工一起喝酒吃饭。

针对第一项的传达工作的意义,开始发行公司内部刊物《MJ通讯》,针对我公司锻造品的用途,以照片和插图的形式进行简单明了的说明。

克服危机,战胜困难 | 日本塾生宫岛 诚一郎真实案例

“可视化利润表”的构造

针对第二项的公开数据、让员工具备经营意识,我们完成了将阿米巴“可视化利润表”的构造经营整理成符合我公司情况的“可视化利润表”形式。

我将公司内部分为锻造、热处理、模具、机械加工、间接部门五个部门,将各部门再一分为二:公司外部销售、公司内部交易。然后减去除掉人工费以外的经费求出附加值,用附加值除以该部门投入的工时,得出“1小时收益”,对此进行管理。

通过该项措施,员工自己可思考如何控制修理费、消耗品等的经费以及投入工时,我认为效果很大。

针对第三项的“多跟员工一起喝酒吃饭”,我们开始举办“生日会”。将当月生日的员工组织起来去一起吃饭。

这是当时的照片。饭店在预算内可根据喜好由员工决定,第一次的生日会大家都是满怀期待。顺便一提的是1年只有我一人可以喝12次!

克服危机,战胜困难 | 日本塾生宫岛 诚一郎真实案例

每个月的生日会


虽然多少花掉一些费用,但是在生日会上可以同员工谈家人或人生计划等各种话题,我想今后将继续坚持下去。

▌重油流出事故

此后业绩发展更加顺利。在顺利当中,我公司发生了一起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环保事故。

不能忘记那是2007年9月9日星期日。本公司由于需要把锻造材料放进电炉中加热,会使用大量电力。为此引入了以重油为燃料的发电机,安装厂家当时正在进行试运转。由于厂家设计失误,被阳光照射发热的配管内重油压力异常升高,导致管道破裂,大量的重油流入工厂旁边的河道。

接到事故报告后我飞奔来到公司时,消防车和警察巡逻车亮着红灯,已经停在那里了。周围弥漫着漂浮开的重油气味,直觉告诉我“发生了重大的事故”。

我被消防、警察、政府的人员包围其中,被问道:“你是这里的社长吗?流出的油有多少?”接过重油油罐管理员递给我的记录一看,我傻眼了。流出油量竟然是7200L,相当于36个油桶的庞大数量。

通常工厂要是泄漏了1斗油即18L,都会被当地报纸大大地报道。而漏油达到了400倍,因此非同小可。

我感到周围人的视线都集中在我的嘴上,就在我犹豫着是否把漏油量往少上说的一瞬间,经营12条中的“临事有勇”这句话浮现出来。认识到“在这里说不得谎!”的同时,我做了这样的回答:“泄漏的重油大概是7200L。”

听到这个回答,消防和政府人员大吃一惊:“这可不得了!赶快去从各处搜集围油栏、吸油垫!”忙做一团。假如当时我说了谎话会怎样呢?想象一下都让人不寒而栗。

克服危机,战胜困难 | 日本塾生宫岛 诚一郎真实案例

2007年9月10日重油泄露事故新闻

此后三天三夜,没白没黑地忙于重油回收作业。公司员工、有关的施工厂家,以及当地和政府人员等许许多多的人都来帮忙。

想到要在不实猜测的流言被传播之前须先发布信息,事故发生当日的午夜,就以“重油流出事故的道歉信”形式,向有关贸易往来客户一并发了传真。

在所有一连串的事故对策中,最难办的是与渔民工会进行交涉。众所周知,滋贺县有琵琶湖。流入琵琶湖的河流很多,因此,整个县内有许多渔民工会,统管这些渔民工会的是滋贺县渔民工会联合会组织。

9月下旬,渔联发来“请针对本次事故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文件,我在指定的时间访问了位于大津市的渔联本部。

当时我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不找任何托词。事故的直接原因虽然是安装厂家配管设计失误,但是漏油,给大家造成麻烦的毕竟是我们公司。

来渔联前我已经在心里对自己这样说过好多遍,最终在会议上,在几十名工会组长面前,我这样说道:“针对本次事故给大家带来的麻烦,我以公司的生死存亡做担保,将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然后,我鞠躬道歉。

暂短的沉默后,渔联会长这样说道:“今后,损失情况都要向本部报告。与宫岛公司不做任何的个别交涉,赔偿交涉由本部统一进行。”

回来时我已经头晕目眩了。以后多亏了诸多人士的帮忙,本公司最终损失金额没有达到动摇公司经营的程度。

通过这次事故,我学到了“迅速”和“诚实”的重要性等许多东西,并进行反省,我认为这是我人生难得的经历。

▌次贷危机与塾长的“应对萧条的五大策略”

就在重油事故处理完毕、公司也走上顺利发展的轨道的时候,2008年9月发生了次贷危机。

在这之前的5月,在塾长例会上,塾长讲到了“应对萧条的五大策略”。我记得当时敝公司非常繁忙,我感觉不可思议:“塾长为什么要讲这个呢?”次贷危机发生时也觉得这只是美国金融泡沫破灭,对自己不会造成影响。


克服危机,战胜困难 | 日本塾生宫岛 诚一郎真实案例


然而,工作量却以可怕的势头在减少,一举减少了80%。公司每月都出现很大的亏损。但是,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时候并没有太焦急。

我想起了之前塾长例会上讲到的“应对萧条的五大策略”。我想:“原来如此……塾长已经洞察到了世界将会出现这种情况啊。如此说来,如果将这五大策略认真地进行实践,就一定能够战胜难关”。

·与员工齐心合力,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削减所有经费

·全员营销

·开发新技术、新商品

·动脑筋、想办法保持和提高生产率

针对这五条本公司该怎么应对呢?我认真地进行了思考。

只举一个例子,第一项“与员工齐心合力,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决心以这次大恐慌为契机,将自己以前学到的或经历过的东西进行汇总,与员工共享,来战胜这次大萧条。我总结编制的便是这个“事业发展计划书”。

到今年为止已经整理到了第四册。这里收集了“宫岛公司的存在为了什么?公司的想法是什么?目标定位在什么样的公司?想让公司里的员工过上怎样的生活?”这样的长远发展目标。共计44页,是我投入全身心编写的作品。

我坚持的诉求是,每当遇到事情的时候使用这个小册子可与员工分享想法,这样的萧条一定会被克服。

尽管销售额由次贷危机前的9亿日元跌至4.7亿日元,跌落了近乎一半,但第二年就达到了多年期待的首个10亿日元,得以V型复苏。在去年,更是增长到了13.5亿日元。这些都是信奉塾长的“应对萧条的五大策略”、并进行实践的结果,再次深表谢意。

▌结语

那么,今后我公司的目标是什么呢?简单一句话“通过轴锻造,成为世界的宫岛公司”。

就是这个领域的人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知道本公司。

为此,我认为提高技术能力、尤其是培养人才进行“有效使用人才的经营”是最重要的。对此,我想以“为长者应比部下任何人多吃苦”的精神准备,进行让员工满意的实践。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敝公司的经营理念来结束我的演讲。

这个经营理念在每周周一的早会上都会进行大声的跟读。包括印度尼西亚来的技能实习生在内,全员都可以背诵这个经营理念。

“我们以‘锻造宫岛式阀杆’为根本,以产品制造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追求全体员工的人生价值和幸福”。

谢谢大家!


塾长点评

依靠特殊的锻造技术

可以向世界打开销路

克服危机,战胜困难 | 日本塾生宫岛 诚一郎真实案例

◎顺利度过了经济萧条期

宫岛先生,谢谢你了!

我是一边回忆在大阪太合园举行的塾长例会,一边听你的演讲。你忠实地执行了我当时提出的建议,你经营得很好。

宫岛先生的公司是从事锻造的公司。是将烧的通红的铁块用锤子敲打成型。

这个生产过程叫锻造,我想要是脑子里有过去铁匠的形象就会更明白了。使用风箱(注:加热铁时,输送空气的工具)使火燃烧更旺,直到将铁块烧到通红,然后用锤子边敲打边成型。

你家的这项事业由你父亲开始。滋贺县由于没有大的重型机械工业,因此,经营的应该是一家小型锻造工厂。

宫岛先生从学校毕业后先进了一家机器人的公司上班,但你弟弟去世后,应父亲的召唤你回到了父亲的公司。

进到父亲的锻造工厂后,发现工厂不但人数少,而且都是五六十岁上了年纪的人在工作。由于使用电炉将铁烧到通红,然后对加热的铁块进行锤打,因此,不单单是环境不好,夏天极其炎热。

正是所谓的3K、4K之类的脏、累工作。正因为如此,公司才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员工。

宫岛先生回到父亲开的这家锻造工厂,虽拼命努力,但当时的销售额只有二三亿日元、利润也少得可怜。

宫岛先生进入盛和塾后学习了好多东西,并在2002年就任为社长。将在盛和塾学到的东西努力应用到公司内部,建立按小时核算的制度,进行了各种尝试。

就任社长后,销售额大幅度地增加,但当时因雷曼兄弟破产引发金融危机。“虽然塾长说萧条会到来,但是我们公司还是一帆风顺,我想不会发生那种事情吧。可是,正如塾长所说,萧条真的到来了,我们公司遭遇了历史最大的亏损。”你说道。

但是现在公司的规模已达到销售额13亿日元、利润1亿日元。发展成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公司。

在产品制造中,有的使用机械设备可以自动制造,这样的东西在其他国家可以简单地模仿,但是,锻造品很难实现自动化。将铁烧到通红,然后用锤子边敲打边成型。

特别是宫岛先生的公司,最擅长的是生产转轴。转轴由于是传送动力的零件,所以要求很高的强度,而且成型本身非常困难,因此我想制作时离不开直觉和技巧。

我不是干这个专业的,不是很懂行,但是我想那需要工匠精湛的手艺,不是谁都可以简单模仿的。通过制造这种有难度的产品,宫岛先生考虑在国内扩大规模。

◎以日本为生产据点,走向全世界

在二十一年前的塾长例会上,你问我说:“不是讲要知足吗?”当时我回答说:“你的公司还很小是吧。你是在日本制造锻造品。即使如此,你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啊。”

你以我说的这个话为根据,一直拼命努力,现在你的公司销售额已扩大了10倍。你们拥有特殊的技术,所以只要将该技术发挥到极致的话,我想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今后各种机械工厂还会不断出现。你们公司的转轴类产品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我想今后海外营业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你们公司生产据点是日本。由于日本人工费高,一般会考虑将制造工厂搬到海外,但是,如果拥有特殊技术的话,就可以保住日本的就业岗位,在日本将工厂做大。

但同时,销路不限于日本,要把产品卖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许只依靠自己的公司无法向海外派出营业人员,但我想可以利用从事这种业务的商社。

请将现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以日本为生产据点,使用特殊的技术,看上去生产方式原始,似乎是一个粗放型的制造工厂,但这里包含着看不见的专业技术。

如果使用这样的专业技术将销路扩大到全世界的话,我想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由于与员工共同拥有理念,导入阿米巴经营使得员工有了经营者的意识,公司因此发展得更好了。”你说过这样的话。你让我受益颇深,谢谢你了!

*原文摘自盛和塾内刊《稻盛和夫经营研究》第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