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他從美國帶回“發電玻璃”核心技術,夢想打造牆上的“三峽電站”

“發電玻璃”,又稱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被譽為“掛在牆上的油田”,是在絕緣的普通玻璃上均勻地塗抹4微米,相當於頭髮絲的百分之一厚的碲化鎘光電薄膜,將普通玻璃變成可導電、可發電、可回收的半導體材料,具有了光電轉化功能。

經過8年的研發,2018年4月,世界第一條大面積“發電玻璃”的生產線在成都正式投產。

他從美國帶回“發電玻璃”核心技術,夢想打造牆上的“三峽電站”

此項技術的突破,標誌著中國建材掌握了全球領先的大面積碲化鎘發電玻璃自主核心技術,同時也打破了國外巨頭的壟斷。

事實上,早在2017年8月,成都中建材生產線上就送出了第1塊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碲化鎘“發電玻璃”。這片玻璃面積是美國的第1太陽能公司傳統產品的2.67倍,發電效果穩定,填補國內空白,尺寸引領世界。

他從美國帶回“發電玻璃”核心技術,夢想打造牆上的“三峽電站”

成都智慧中心安裝了發電玻璃


碲化鎘發電玻璃具有非常強的建材屬性,所以它可以應用在多種場合,比如,作為建築的一部分安裝在屋頂、牆壁上,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對可見光的吸收率達99%以上,不僅能有效減輕光汙染,還能夠將外部能量轉化為清潔能源,所以它的發電潛力是無限的。

而且碲化鎘發電玻璃弱光性能非常好,無論光線強弱,有光就能發電。一塊發電玻璃一年可發電260—270度,五六塊就足夠一家人的用電了。三四千塊這種玻璃產生的電量,相當於一口普通的油井一整年產的油所能轉化的電量。

目前在成都的一些大廈已在使用這種“發電玻璃”,完全可以供應大樓內的日常用電。未來,這種“發電玻璃”可以推廣應用到千家萬戶。另外,“發電玻璃”的設計壽命30年,通過發電,前6年可收回成本,後面的24年不僅免費用電,隨著光伏發電併網的推進還能實現盈利。

他從美國帶回“發電玻璃”核心技術,夢想打造牆上的“三峽電站”

採用了發電玻璃作為工業廠房屋頂


要說起這麼高科技的發明,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潘錦功博士。

“發電玻璃”是美國率先提出的,而且這項高新技術在美國被視為關係到美國未來國家能源安全,得到了非同一般的重視。

潘錦功1964年出生於杭州。1982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士,計算機工程;1994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系統工程;2008年畢業於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博士,電機工程。曾任新澤西理工學院太陽能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從事新一代碲化鎘太陽能電池的研製和開發。

1982年,哈工大畢業後的他主動申請去大慶油田,在多年實踐中,他領悟到“技術比裝備要值錢得多”。直到去美國留學,他都抱有更明確的目標:選擇能夠把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技術學科作為博士學位的選題。

2009年,他回成都參加新能源展會,作了一場關於碲化鎘技術的學術報告,他看到了回國創業的廣闊前景。

在美國,潘錦功以及團隊取得的成果就是一種利用碲化鎘光電材料技術,生產能用光線發電的玻璃。

他從美國帶回“發電玻璃”核心技術,夢想打造牆上的“三峽電站”

安裝了發電玻璃的地面


2011年,潘錦功帶著核心技術,從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辭職回國,來到了四川。創業艱難:2013年,他面臨公司資金鍊斷裂的難題;2014年,他面臨團隊分崩離析的難題;2015年,以為是“柳暗花明”時,不少員工又被人高價挖牆腳…

用他自己的話總結再恰當不過:“創新創業路上,眼裡都是淚水,步步都是血印”。

但他是一個敢於追夢的人。即使陷入人生低谷,他依然滿懷用碲化鎘新技術改造傳統玻璃工業的激情。於是,在國家創新創業浪潮推動下,2017年,全世界最大單體面積的碲化鎘“發電玻璃”橫空出世。

他從美國帶回“發電玻璃”核心技術,夢想打造牆上的“三峽電站”

潘錦功


曾經他出國,很多人認為這樣優秀的人才出國後不會歸來,尤其是他手中掌握了國外看重的核心技術。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沒有留在國外發展,決然回國。

為何要紮根四川?是因為雅安石棉有世界罕見的獨立成礦的稀有資源碲礦。然而,碲是稀散金屬,以稀少分散狀態伴生在其他礦物中,開採成本高。採礦這條路沒有走通,潘錦功卻打開了新思路,將攻關重點放到廢渣廢料的提純上,實現了從銅礦、鉛鋅礦等的廢渣中提取,打破了資源限制,每噸碲的成本從98萬元降到了40萬元。

除了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四川人骨子裡的韌勁更讓他感動。“當年多少川軍為國家犧牲,又有多少優秀的科技工作者支援三線建設,四川找得到工匠精神,是可以沉下心來發展產業的好地方。”

可見,在潘錦功心中,他感恩曾經為這個國家未來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或許就是有著這種情愫,註定了他這樣優秀的人才一定會出國之後會回到中國。

潘錦功認為,玻璃幕牆已經越來越多地的應用於現代建築,普通玻璃無法隔熱,甚至還有光汙染的缺陷,而他所研究的科研項目會克服這些問題並且能夠發電,拓寬能源渠道。正是因為潘錦功的科研有著重要價值,不僅外國看重,中國也是如此。他的團隊獲得四川省相關部門資金支持高達近5000萬元。在2015年,又被納入事關振興國家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的高科技項目行列,獲中央財政專項支持資金高達1.59億元。

他從美國帶回“發電玻璃”核心技術,夢想打造牆上的“三峽電站”

潘錦功(左)演示,在弱光環境中碲化鎘薄膜玻璃仍能保持較強的光電轉化率


潘錦功說“我的夢想就是在牆上建一個‘三峽電站’,他算過,如果將我國現有建築400億平方米中10%的面積,改用碲化鎘薄膜光伏組件作為建築牆體,每年的發電量相當於3個三峽電站。這樣不僅能為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長期穩定、可靠的能源供給,也能推動建材行業和玻璃行業轉型升級。 

潘錦功認為,創業者一定要有專利意識,地方也要保護專利,如此才會形成“華山論劍”,“否則大家都藏著掖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最後就沒了創新的內在驅動力。”

同時,潘錦功認為,金融機構不能嫌貧愛富,創業者也要堅守自己的夢想。“轉型升級在我看來,就如過去摩托車替換自行車一樣,一定會有一個過程,一定會有自行車廠家的阻撓,但這是潮流,勢不可擋。”

信息來源 :成都日報、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