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农俗说: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道出建房和南北农民的差异

农村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俗语,它们有的述说了做人的道理,有的传授给后世做事的经验。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句农俗,不仅阐述了农村建房的的一些经验,还述说了以前南北农村贫苦百姓的差异,话不多说,一起来看吧!

农俗说: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道出建房和南北农民的差异

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建房的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关乎以前南北农民的差异性,下面分开给大家解说。

农俗说: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道出建房和南北农民的差异

一、盖房

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盖房都是件大事,不过城里人的房子大多是买的,只能选择户型。

相对来说,农村就自由多了,几乎都是自家看地基、选风格甚至亲自操刀来干。

这句话在盖房上的意思就是说,盖房时,宁愿往北挪很多面积,也绝不要往南挪一块砖的距离,这又怎么说呢?

农俗说: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道出建房和南北农民的差异

我们所住的房子大多都讲究坐北朝南,因为这样的位置能保持自家院子一年四季都有充足的阳光。

而农村人家的院坝,大多时候需要晾晒农作物,比如冬天晒稻子、包谷什么的,其他时候也会堆一些粮草之类的,如果经常不见光,这些庄稼和农作物就很有可能因为潮湿而腐烂掉。

农俗说: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道出建房和南北农民的差异

包括现在的北方农村,很多人家的门口都还堆着花生玉米大豆地瓜之类的,就算自家门口不堆粮食,出门宽敞明亮人心情也舒服些,换言之,一打开门就是人家的墙或者车,想想也会很不舒服吧。

阳光对于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就像一些地方的农俗说的“大旱三年,太阳依然还是个宝”!

其次,农村盖房讲究左青龙右白虎,或是“白虎盖青龙,代代有人穷”的道理。

而坐北朝南的格局也符合“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晚上有西边月光的滋润,早上有东边太阳的照耀,家里有阳光照进,才不至于潮湿阴冷,家里人住在里面才能保证身心健康。

农俗说: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道出建房和南北农民的差异

换句话说,往北挪的地方越大,自家门前就更宽敞,院落也更宽大一些。

谁家都希望自家门前宽敞,堆粮食农作物方便许多,还能停一些农用车或轿车之类的,都不需要霸占其他路,自家住起来也方便一些。

所以说,坐北朝南“宁愿往北走一千,也不往南挪一砖”!这样的说法哪怕这么几十年来也还是被农民们口口传唱,成为很流行的农谚。

农俗说: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道出建房和南北农民的差异

二、南北差异

我们国家有将近9亿的人都是农民身份,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大半。

以前农民的占比更夸张,农民要想不饿肚子,土地就变成耐以生存的工具,自然要好好捍卫。

那时候北方地区地广人稀,哪怕在不高产的情况下,北方人也相对在温饱上要好一些。

但南方当时不一样,人多地少,当时的粮食产量又不高,很多人都是饱一顿饿一顿,吃了上顿没下顿,过怕了饿肚子的日子。

农俗说: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道出建房和南北农民的差异

所以一些在南方过不下去的人就会跑到北方去讨生活,北方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只要不懒就不太可能被饿死。

故而对于那时候的农民来说,宁可往北方走一千步,往北方迁徙,也最好别往南方挪哪怕一块砖的距离,觉得土地稀少的南方养不活太多人,而地广的北方则能吃饱。


这便是这句农俗的第二层含义!

农俗说: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道出建房和南北农民的差异

在农村盖房上,这句农俗的经验其实还能用,还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但第二层含义,现在其实南北还是比较平衡的,北方的气候大多比较寒冷干燥,种植小麦之类的的确比南方有优势,所以这也是北方喜欢吃面食的原因。

农俗说: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道出建房和南北农民的差异

而反过来说,南方降雨比较丰富,有种植水稻的天然优势,故而南方人大多以米饭为主食。

同样都有填饱肚子的粮食,怎么能说吃面食比吃米饭好呢?

所以这句农俗的第二层含义放到今天来说,有些过时,就地理条件来说,大部分的人其实更喜欢南方这样湿润的气候,而不是北方。

农俗说: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道出建房和南北农民的差异

南北各有各的好,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优势和劣势,更多的是当地居民的习惯而已。

那么关于这句农俗大家还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呢?或者还听过哪些类似俗语呢?欢迎留言交流!

农俗说:宁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砖!道出建房和南北农民的差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