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管不住嘴怎麼辦?要當心,5種“胃口太好”可能是病

【健康科普】

在我們身邊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最常呈現的狀態是:

管不住嘴怎麼辦?要當心,5種“胃口太好”可能是病

他們最常發出的感嘆是:

“不小心又吃多了,嗝”

“昨晚上的步白跑了,哭”

“中午/晚上/宵夜吃什麼?”

大家常說胃口好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那“胃口好、飯量大”真的健康嗎?


— 01 —

胃口太好可能是病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有些疾病的症狀恰恰是“胃口好”。比如:


【糖尿病】

糖尿病的三個典型特徵是多尿、多飲、多食,但卻表現出消瘦和疲乏。

有些人原本食量正常,到了35或40歲左右,突然變得食慾旺盛,容易飢餓,但體重卻隨著進食的增多而減輕了,這可能是患了糖尿病。

管不住嘴怎麼辦?要當心,5種“胃口太好”可能是病

△ 圖片來源:shuttershock

【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功能亢進是甲狀腺激素分泌紊亂而造成的新陳代謝加速現象。這會讓身體消耗過量,總是處於“飢餓”狀態,導致胃口大開。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典型的症狀就是多在空腹時疼痛,進餐後緩解。這是因為進食會稀釋過量的胃酸,減緩疼痛,從而導致食量增加,自然而然好像就變的胃口更大了。

管不住嘴怎麼辦?要當心,5種“胃口太好”可能是病

△ 圖片來源:shuttershock

【向心性肥胖】

這種代謝性疾病的典型特點是脂肪沉積以心臟、腹部為中心發展。有的人食慾亢進,面部肥胖,胸腹部脂肪堆積,四肢卻不肥胖形成鮮明對比。

管不住嘴怎麼辦?要當心,5種“胃口太好”可能是病

△ 圖片來源:shuttershock

【下丘腦綜合徵】

這是一種內分泌代謝功能紊亂症狀。起病表現以肥胖和嗜睡為多見,還會出現頭痛、視力減退、尿崩、性功能紊亂等。


小結:所以吃的多≠身體好,有可能這是身體給你的疾病信號,要多多注意哦。


— 02 —

少吃30%,多活20年


美國國立衰老研究所(NIA)科學家茱莉•馬蒂森及其同事對多項研究結果綜合分析發現:

每天進食量減少30%的猴子,最長壽命達到43歲(超過該猴群平均壽命20歲),30歲後其外貌和行為都沒有衰老痕跡。

這項研究,某種程度證明了“少吃點,更長壽”,中國有話叫做“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也是這個道理。

問:七分飽是什麼感覺?

答:胃裡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

簡單說,就是雖然沒打飽嗝,卻已經進入可吃可不吃的“隨緣”狀態。

那究竟該如何合理的吃上七分飽呢?

— 03 —

劃重點,讓你在不知不覺中“管住嘴”


【選擇高纖維、低脂肪的食物】

高纖維食物,像蔬菜、菌類、水果、粗雜糧等,能量很低,又可以產生較強的飽腹感,都是消除飢餓感的高手。

低脂肪和高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延長我們的飽腹感,比如肉類裡魚、蝦、雞等白肉,或是瘦的紅肉都是不錯的選擇。

管不住嘴怎麼辦?要當心,5種“胃口太好”可能是病

△ 圖片來源:shuttershock

【改變進餐順序】

對於腸胃健康的人來說,可以先吃菜→再主食後上肉。這樣吃既能保證攝入充足的膳食纖維,又能避免油脂等過量,保證膳食平衡。


【細嚼慢嚥】

大腦神經接收飽腹感信號通常需要20分鐘左右,如果吃飯結束太快,大腦還來不及提醒可能你就已經攝入過量了。

每口咀嚼15~20次能延長用餐時間,製造反饋給大腦“我已經飽了”的信號,幫助我們停止進食。


【三餐定時定量】

三餐的用餐時間應儘量保持規律。因為人在進食時,消化系統會被調動起來,分泌消化液。長期如此,大腦和腸胃都會開啟記憶功能,到了飯點就開工燃燒。



世界上好吃的東西辣麼多

而我們的胃只有辣麼小

唯有慢慢品嚐

才能夠吃的長久


從今天開始“管住嘴”

向狀態更好的自己出發吧!


多一點分享,早一點知道

動動手指,把這篇訊息轉發給你關心的人

END


參考文獻:

[1]郭德才. 飯吃七成飽長壽患病少[J]. 少林與太極, 2014(2):58-59.

[2]李師聖. 少食者多長壽[J]. 開卷有益-求醫問藥, 2014(10):31-31.

[3]中國新聞網. 日本學者研究表明吃飯太快容易胖甚於飲食過飽[J]. 中國新聞網, 2014.


管不住嘴怎麼辦?要當心,5種“胃口太好”可能是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