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項羽是如何把“一手好牌”一點一點打得稀巴爛的?

用戶68839978


不可否認,項羽是超級大英雄,但卻不是統領天下的領袖。

正如題主所說,項羽把“一手好牌”一點一點打得稀巴爛。

究其原因,還是項羽缺乏政治家的高瞻遠矚、制衡能力及適時權變。

前206年,項羽率領天下諸侯消滅了秦國勢力,滅掉了秦國。

徵得楚懷王的同意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然後分封了十八位諸侯王。

此時的項羽,聲望滿天下,是最好的時機,可謂是一把好牌。

但接下來,項羽連出昏招,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首先,分封完諸侯以後,各諸侯前往封國,項羽將義帝遷往長沙郴縣,暗中令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在途中把義帝殺死。

當時,秦朝剛剛滅亡,天下還沒有令諸侯們信服的共主。儘管諸侯王各懷鬼胎,但名義上還是尊重義帝這個共主的。

這時的項羽應該擁立義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對不服的諸侯王進行討伐,逐步收服各勢力集團。分封是必要的手段,但不是一分了之,關鍵的是要慢慢再收回來。

義帝一死,都清楚是項羽幹得,如此一來,連名義上維護也沒有了。

其次,諸侯國回到封國後,齊、趙立馬就叛亂。

前205年,劉邦趁項羽平叛齊國的時候,率五六十萬大軍攻佔了彭城。項羽率領騎兵三萬,迅速回防,徹底擊敗劉邦。看到劉邦戰敗,各諸侯王又歸附項羽。

前204年,劉邦滎陽修築甬道用以運糧。項羽多次侵奪甬道,使劉邦糧草供給不足,十分懼怕。劉邦提出議和,項羽居然同意了。

這就是領袖所言“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儘管此時,項羽也面臨著其他諸侯王的威脅,但他絲毫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對手是劉邦。他應該乘勝追擊,徹底消滅劉邦。只要劉邦被消滅,其他諸侯王就老實許多。

項羽不僅沒有這麼做,還中了劉邦的離間計,把亞父范增趕走,失去了最主要的智囊。

從范增這事看出,項羽的確不是領袖人物,雖是勇猛無比,可謂英雄,但政治智慧欠缺太多。

第三,由於項羽不能徹底擊敗劉邦,韓信、彭越等又在背後夾擊。項羽糧草不繼,於是,在前203年跟劉邦簽訂鴻溝和議,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以東歸項羽,以西歸劉邦。

項羽機械的遵守協議,撤軍返還。而劉邦卻採納陳平的建議,撕毀協議,趁機越過鴻溝,追擊項羽,想要把項羽一舉消滅。

但由於韓信、彭越沒有按照約定出兵前來,劉邦又被擊敗。

劉邦以加封土地為條件,說動韓信、彭越、漢將劉賈、九江王英布共同圍困項羽。

這是在指山賣磨,天下是誰的還不清楚,劉邦就分封給了他們,他們也信。這一招項羽就不會,是誰的還不清楚,項羽就把它當做自己家的東西。

此時,劉邦從蕭何鎮守的關中補充兵員達到了二十萬,與韓信等共五路大軍,合計近六十萬之眾,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對項羽形成合圍之勢,項羽被迫率領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勝利的天平開始向劉邦傾斜,項羽已經處於了守勢。

第四,垓下之圍。

劉邦以韓信引兵三十萬為前軍,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跟進,周勃斷後。

項羽率兵十萬,先與韓信交戰,韓信失利敗退,然後令左右翼包夾項羽。項羽大敗,退到垓下堅守,被劉邦率領大軍團團圍住。

項羽只率領八百騎兵突圍離去。劉邦命令灌嬰率領五千精騎追擊,等到項羽渡過了淮河,僅剩下一百多人。

到達陰陵時,項羽迷路,耽誤了時間,被灌嬰追趕上,一場激戰,項羽只剩下二十八騎。

項羽逃到烏江邊,如此狼狽,但心中還是不服,還忘不了最後的謝幕表演,再走一個秀。

為了找回一點面子,就對僅存的二十八騎說:“不是我不會打仗,是上天要滅亡我,這是沒辦法的事。不信再讓你們看一看,我必定連勝三次。”

果然,項羽連殺兩漢將,同時殺漢軍近百人,而項羽只損失兩騎。

唉,都到了這個時候了,還忘不了個人表演一下。把十萬大軍都拋棄,就算是最後死掉的兩騎都說你厲害,又有啥用呢?

人要臉,樹要皮。愛面子是好事,但像項羽這樣,實在是滑稽了。

項羽來到烏江邊,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他回到江東,東山再起。

但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最後又表演了一出霸王別姬,然後自刎。

過程就是這麼個過程,也沒啥好總結的。

唯一奇怪的是我搞不清楚,項羽的愛姬虞姬是如何跟隨項羽逃到烏江邊的?

虞姬馬術很精湛嗎?

烏騅馬負載能力超強嗎?

虞姬也是馬上飛燕嗎?

渡淮河,過陰陵,到烏江,灌嬰五千精騎把項羽八百騎兵追得只剩下一百多人,然後是二十八人,又死了兩騎,最後只剩下了虞姬和項羽。

跑這麼遠的路,虞姬居然沒有掉隊,可見不一般哦。

相比之下,劉邦逃跑時老爹、老婆都不管,即便是兒子、女兒爬上了戰車,還被劉邦一腳踹下去了,天壤之別哦。

要江山就不能要美人,要美人就不能要江山。

這個算是公平合理,不能好事一個人自己全佔。

但項羽既丟了江山,又沒了美人,這個的確不是好結果。

那又能怨得了誰呢?

牌不好搶地主,那叫沒有數,不知深淺;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爛就說不過去了。



豹眼看歷史


感覺項羽就像不買對的,就買貴的那位款爺。在他印象裡自我意識才是主流,什麼都不如自己高興了再說。

於是,當韓信和他談天下勢時,他覺得眼前這出身卑微的傢伙就像個小丑。憑什麼,你憑什麼資格和我項羽說天下。

得,什麼領導?

他亞父老範,在某一天又勸項羽虛心點,有點城府才科學。項羽不高興了,對,就是用你管?

於是,真正的無私奉獻者,最好的義工被開除了。

好了,馬雲說過,人才留不住,無非是傷心了,錢沒給夠。

項羽楚國貴族的好出身,讓他有點不接地氣。為了面子,讓鴻門宴變成了這就是街舞表演晚會。

什麼時候,失敗都是有因果可尋的。項羽其實就是個喜歡對著鏡子看自己一身鍵子肉的人。

他有力量、有膽魄、有軍事才華,就是那麼一點自以為是的虛榮心,丟失了自己!


冷眼旁觀醬油客甲


鴻門宴放走劉邦,並不是項羽失敗的原因,它不過預示了項羽註定失敗。

那麼項羽是如何把好牌打爛的?

第一、不走封建制度,走分封制度

項羽掌控大局的時候,沒有像秦朝一樣走更先進封建郡縣制度,而是繼續採取分封制度,但是項羽似乎也沒有理解分封制度的精髓。分封的時候厚此薄彼,喪失公義,導致怨聲載道。甚至還殺了義帝,背信棄義。

第二、過分相信武力,而不治國家,不收民心

項羽兵強馬壯,他自己也很重視武力,可是卻沒有治理天下的想法。劉邦入關之後,與父老約法三章,後來在封地帶領大家辛苦經營。而項羽到了咸陽就燒殺擄掠,百姓誰願意跟隨他?燒了又如何?這天下是別人的嗎?就這樣民心漸漸遠離項羽。

第三、剛愎自用,不聽勸告

這一點在鴻門宴上面顯示的很明顯,范增多次勸他殺了劉邦,他反而自以為是優柔寡斷。


小人物眼界


西楚霸王項羽一直被後人廣泛稱讚,但我卻不然,他明明有一手好牌,卻打的稀巴爛。我這個旁觀者也是佩服到極點,他出身優越,名將世家,就憑這一點也比劉邦的實際大多了。後續又做了許多讓人無法理解的事,首先就趕走了謀士范增,本來項羽就沒什麼腦子,現在好了,還把腦子扔了,又在鴻門宴放走了劉邦,留下了巨大的隱患,把劉邦殺了不好嗎?以後又殘暴殺降兵。這時候他又固守約定,腦子也是不好使,之後還建都徐州。最後自刎烏江,如果他不趕走范增,怕也不會是這個下場。



無聊4


發表一下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討論。

首先我認為,項羽手裡的牌不好。

流浪的童年,帶來一輩子傷痛

項羽約公元前232年,出生於江蘇宿遷的將門之家。爺爺是項燕,楚國將領,尤其在楚國末年,曾經領導楚軍給予秦軍痛擊,但是後來項燕被王翦擊敗,下落不明,哪一年是公元前223年(也有說在公元前224年),項羽槓桿八、九歲。從此,楚國被秦國佔據,項家是秦國的敵人,小小的項羽就開始流浪生涯。項羽的父親,早亡,歷史上也從沒有記載項羽的母親姓甚名誰,可以預料,逃亡途中,項羽只與叔父項梁等人相依為命,很多時間內是沒有女眷照料的。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由貴族小公子一下變成逃犯,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根據記載,他們從宿遷曾經深入關中--秦朝的腹地,後來又到吳中--位於現在的蘇州。項梁、項伯都曾經殺人,靠人搭救才逃得生天。項羽這個年紀正是需要關愛、需要朋友、需要穩定的環境學習的時候,他甚至不敢與人說出他的身世。劉邦雖然不是大戶人家,小時候家裡可以供他和好基友盧綰一起上學,一起搗蛋。項羽能得到嗎?他所經歷的這些苦難,就是貴族身份所賦予他的。除了把他當做一個繼承復仇大業的男人來教訓,沒有人與他平等、平和的對話,也沒有人和他商討如何去掏個鳥窩。

項梁之死,沒有遺產只有包袱

項梁一直是項家的主心骨,一切事政治鬥爭項由項梁承擔,項羽只管打仗,本來是個不錯的組合。項羽小小年紀,就靠自己的特長--勇猛,揚名立萬。無奈項梁一個馬虎,身首異處。起先項梁擁立的楚懷王,一下子把怨氣灑到項羽身上。二十多歲,面臨喪親之痛的項羽又要面對政治打壓,兵權被奪。等再回到軍隊的時候,很難講宋義是要在戰場上先解決秦軍還是先解決項羽。

等到要殺‘貪如狼,很如羊’的軍令一出,項羽冒險一搏,殺了主帥。面對把起義軍打得七零八落的章邯,項羽也毫無懼色,其軍事才能在壓力之下暴發,鉅鹿之戰,名言四海,諸侯膝行而前。被追殺、被教訓、被打壓,直到一場徹底的軍事勝利趕跑了一切,他成了無冕之王。人很難從自己的優勢中走出來,尤其是給他帶來一些滿足感的優勢。

鬥牛場中的牛

各地諸侯,能在章邯的軍鋒之下活下來的諸侯,都是高手。項羽的強勢,並不是他們所願意看到的,隨著秦朝的滅亡,利益的瓜分,是很考驗一個人的能力的。而項羽如同逞強的孩子,連同好奇計的范增,三分趙地--張耳、趙歇、司馬卬,兩分韓地--申陽、韓成,三分齊地--田都、田角、田市,西遷魏豹,混亂長江中上游--共敖、吳芮、英布,三分關中--章邯、董翳、司馬欣,等同發配劉邦到漢中,忽略彭越,壓制田榮、田橫、陳餘,獨佔淮泗間大好土地和長江下游。項羽把自己變成了鬥牛場中的牛,鬥牛士卻不止一兩個。項羽殺了趁人之危的楚懷王,鬥牛士紛紛入場。從此,項羽沒有片刻的功夫去考慮縱橫捭闔,牛角所致,所向披靡,直到牛角觸到滎陽一帶的大山圍成的柵欄。仗打贏不少,好處撈不到半點。習慣攻取--掠奪的軍隊,面對茫茫大山,久攻無利,逐漸對戰爭失去興趣。項羽也越來越疲憊。最後難逃一劫。


灰蛇草線,伏脈千里。所謂的好牌,其實並不好打。


夜航船水手


項羽的一生確實是一個悲劇,秦失其鹿,天下逐之,偌大的秦王朝頃刻之間土崩瓦解。稱王稱相者何止數十,陳勝,景駒、田氏、趙氏紛紛復國。項梁和項羽兩叔侄憑藉著是項燕後人的名號,很快便填補了陳勝兵敗事後的權力真空,而且號召了楚地的青壯甘心跟隨,很快便擁立了懷王,打響了旗號。而且,項梁死於軍陣,這使得項羽能夠提前獲得三軍的最高指揮權,又在鉅鹿擊敗了秦軍主力,可以說是名震天下,如日中天。當時的項羽名義上有懷王的正統,下有四十萬楚軍擁戴,文有范增,武有龍且,可以說是獨霸天下。分封諸侯後,項羽成為了各路諸侯的首領,義帝(懷王)也被他送到了江南,再也沒有人與他爭鋒。

但是,項羽的衰落也由此開始,本來是一把好牌,距離成為類似周天子的地位僅差一步,但是卻讓項羽一步一步輸光了賭本。首先,便是放棄關中,定都彭城。分封諸侯,是當時的大趨勢,劉邦稱帝后也是這麼做的。但是,項羽卻沒有將天下最富饒安全的關中之地留給自己,反而是回到故鄉,將關中一分為三。彭城所在的江淮之地雖然也是不錯的地方,但是缺少屏障和天險,更何況南部還有九江王英布,臨江王共敖,番君吳芮等人坐視,可謂是四戰之地,易攻難守。

第二,項羽沒有確立良好的政治體制和嚴密的經濟模式,這就致使楚軍的後勤和兵源其實並得不到保障。項羽又不能安分守己,四處討伐各路諸侯國,這就致使楚軍的消耗嚴重又得不到補充。

第三,中了漢軍的離間計,趕走了自己最重要的謀臣范增。劉邦在品行和政治能力上根本比不上項羽。但是,劉邦卻善於役使各路人才,韓信蕭何張良各自管理不同領域,井然有序。項羽僅有一個范增尚且不能信任重用,失敗已經是可以想見的了。

第四,指使九江王英布謀殺義帝。義帝雖然是個傀儡,但是畢竟是法統上的天下共主,在天下特別是楚國百姓的心中,地位崇高。項羽謀殺義帝,直接給了劉邦以口實,使自己處於不忠不孝的地位。使得天下的民心開始轉向主動為義帝發喪的劉邦,這也是楚漢爭霸的開始。

第五,不能有效團結各路諸侯,坐看劉邦蠶食鯨吞各路諸侯的力量。最後,連一直跟隨自己的英布也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切斷了自己的後路,項羽最終才走投無路,只能自刎烏江。







經典守望者


項羽非政治家,漢王劉邦才是高明的政治家。從項羽說:“富貴不歸故鄉,如夜行錦衣,誰人知之,”可以看出在他格局眼光的短淺,而劉邦志在奪取整個天下。項王在鉅鹿之戰後,他所掌握的資源是大大超過劉邦的。在以後與劉邦一糸列的較量中,他第一次面對劉邦從蜀地返回三秦大地,沒有及時出兵錯失良機。他以為最大的威脅在山東齊地。從彭城解圍之戰可以看出項王在局部戰爭中的勇猛無比。項羽派人追殺義帝,從而使劉邦為義帝興兵討項羽成功站在政治制高點。政治上的短視,戰略眼光不足,性格過於殘暴自負。造成他一步一步錯,最終自刎烏江,令人割腕嘆息。但項王敢愛敢恨,對虞姬重情,破釜沉舟,勇敢果斷。在滅暴秦的戰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推動歷史向前發展。


65807985


首先鴻門宴放走了潛在對手劉邦,其次是當了西楚霸王后採取分封諸王,沒有加強中央集權,再次心胸狹窄,賞罰不分明,脾氣暴躁,導致各諸侯王紛紛倒戈投靠劉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