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人穷不省三钱,没钱不串三门”,老祖宗经验之谈,太现实了


有人说,人生除却生与死,再无其他大事。但现实一点说,人生还有一件不算小的事,那就是贫与富。

《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人穷不省三钱,没钱不串三门”,老祖宗经验之谈,太现实了

孔子说的“贫而乐”,意思是虽然贫穷,但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境界,普通人很能达到。

但是“贫而无谄”,也就是现代人说的“人穷志不穷”,这是一个可以追求的境界。

就像古人说的“人穷不省三钱,没钱不串三门”,就是人穷志不穷的一种表现,细品之下,颇有几分味道。

那么到底是不省哪三钱,不串哪三门呢?

“人穷不省三钱,没钱不串三门”,老祖宗经验之谈,太现实了

一、饭钱不能省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垮了,一切免谈,所以第一不能省的就是饭钱,让自己吃饱吃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人穷不省三钱,没钱不串三门”,老祖宗经验之谈,太现实了

二、书钱不能省

“书钱”可以分两种:

一种是自我教育的费用。自我教育才能提升竞争力,竞争力强了,才可能由贫转富。

另一种是下一代的教育费用。读书是普通人转变命运的最好出路,“再穷不能穷教育”,所以让孩子接受教育的钱是不能省的。

“人穷不省三钱,没钱不串三门”,老祖宗经验之谈,太现实了

三、礼钱不能省

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这个圈子的维系,简单点说,就是别人有事的时候,你别当作跟你没关系!

谁家没些婚丧嫁娶的事情?在从前大家日子都不富裕的时候,一个小家庭很难负担起操办这些大事的费用,这个时候就是亲戚朋友都出一份钱,帮助这个家庭把大事办了,把难关渡了,这就是“份子钱”的原始意义。

当然,现在份子钱的性质有点变化,可能更多的是给面子。但是对人际关系来说,给人家面子也很重要。所以人有贫有富,礼钱可多可少,但是不能省。

“人穷不省三钱,没钱不串三门”,老祖宗经验之谈,太现实了

说完了“人穷不省三钱”,接下来再说说“没钱不串三门”。

第一,不串远亲之门

《增广贤文》说得好,“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社会现实。贫富差距较大的远亲,不是说不走动,但是别走动得太勤,否则难逃“贫而谄”的嫌疑。

就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因为遇到灾荒,家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就连刘姥姥都知道,不到迫不得已,不去走这样的远亲。

“人穷不省三钱,没钱不串三门”,老祖宗经验之谈,太现实了

第二,不串是非之门

人和人难免有些是非之争,产生一些矛盾,有些矛盾好化解,有些却很难,最好的方式是冷处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特别是还走在奔小康路上的人,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积极进取上,避免无谓的交往。

“人穷不省三钱,没钱不串三门”,老祖宗经验之谈,太现实了

第三,不串势利之门

嫌贫爱富,本就是人性的一种。这世上有些人就是势利眼,特别喜欢看人下菜碟,这时候你去跟他套近乎,容易被人瞧不起,这岂不是自取其辱?完全没必要!

“人穷不省三钱,没钱不串三门”,这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说得很现实,值得我们借鉴。总之,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有穷人的活法。“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就有转变命运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