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霸王别姬》“比起段小楼,也许菊仙才是离蝶衣更近的人”

文|

豆瓣评分9.6的电影《霸王别姬》,能称得上是中国电影史上封神佳作,也是在时间长河中历久弥新的经典永恒。

有人说陈凯歌可以靠它吃两辈子饭了,确实情有可原,电影刻画出的人物形象,无论哪一个单拎出来,都有太多可以仔细推敲的点。

《霸王别姬》“比起段小楼,也许菊仙才是离蝶衣更近的人”


我很喜欢里面的人物形象,一份横跨战乱与文革的背景下,让一切增添了更多戏剧冲突,程蝶衣对戏曲的痴,对师哥的爱,或是对人生的执拗态度,都让他整个人立体了起来。

与之相对应的是段小楼,但他的整体形象其实是不那么讨喜的,袁四爷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霸王与虞姬,举手投足,丝丝入扣,方能人戏相融。

有道 ‘演员不动心,观众不动情 ’。

像段小楼,心有旁骛,你俩的戏嘛,倒像姬别霸王,不像霸王别姬呐!”

非常形象概括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个真虞姬,一个假霸王,段小楼是普通的,戏曲如他,只是谋生的手段,却并不是唯一,尔后遇到的窑楼女子菊仙,他爱她是真,但他始终不会爱一个人超过爱自己。

而当戏剧从巅峰走向没落,是时代对于艺术的扼杀,也是一代代人只活在了回忆里,于段小楼,他一定不会有蝶衣的“不舍”,他可以以一个更平和的心态去坦然接受“新事物”,但蝶衣不行。

“国粹的消逝,是很悲哀的一件事,那时候,有钱的人花钱看戏,有势力的人逼着去演,到了如今,白演都没有人看了”。

当新中国来临,当一件件戏衣在大火中沦为灰烬,蝶衣的心也跟着死了,他于艺术之热爱,是同生命等价,也是唯一一个能与对师哥的爱可以平衡的信仰。

小楼只是那个时代里大众的代表,可以一腔正派,也可以随波逐流,他能非常娴熟的运用一份“圆滑”,他适应了时代的变迁,却无法成为时代的“清醒”者。所以他整个人其实并没有和蝶衣,或是菊仙站在同一高度,他只是最平凡的一份子。

我始终觉得菊仙和蝶衣才是相似的,不仅仅在他们对爱的表达,更在于从一而终的执拗态度,他们的爱纯粹而果断,成就了他们,也束缚了他们。段小楼无法许诺他们永恒,所以“悲剧”结局一定会是他们的宿命,比起段小楼离他们的距离,也许他们彼此才是离得更近的人,因为他们懂彼此对于段小楼的那份情感输出和那份从一而终的信仰。

《霸王别姬》“比起段小楼,也许菊仙才是离蝶衣更近的人”


先说到蝶衣,他被送到梨园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定义他一生的结局,与小楼不一样的,蝶衣对于戏剧,是一种入戏相融,现实世界里,他要伪装他的爱情,不能说出口的那句喜欢,折磨着他,也让他走向堕落,但站在戏台上,无论听戏的观众是谁,他都可以一视同仁,站在台上的他,或许也才是更真实的他。

他想要的永恒是戏里的虞姬,他的爱,其实也是给了戏里的霸王和他想象中的段小楼。

电影关于《霸王别姬》这出戏一共演了八回,每一回也都有着不一样寓意,并且十分准确的描述了每一个时间节点的总结。

第一次,是年幼的小豆子和小癞子逃跑时看到名角儿在台上唱的那一出,那也是在蝶衣心里对戏剧第一次有了期待,“想要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付诸全部热情的那一瞬间,是信仰的开始,也是命运的开始。

第二次,是和师哥在张公公府上唱的那一出,也是他们迎来高光时刻的过渡,后来被侵犯,也寓意着当时所谓“下九流”地位低下,是悲剧的开始。

第三次,出师成名,风光无限,那是戏剧最好的时代,也是蝶衣和师哥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开始萌发出的不一样的情意,是蝶衣对小楼说“就让我跟着你唱一辈子的戏”,但因为有了与众不同,也为后来的渐行渐远埋下伏笔。

第四次,小楼结识菊仙,一出英雄救美,本是无意之举,却乱了菊仙的心,这一出《霸王别姬》,寓意“移情别恋”,也是蝶衣与小楼分道扬镳的开始。

《霸王别姬》“比起段小楼,也许菊仙才是离蝶衣更近的人”


第五次,日本战败,蝶衣与小楼再合体,给军队唱戏,却因一句“日本人都没拿电筒晃眼睛”引来恶端,蝶衣被当做“汉奸”抓走,菊仙面临流产风险,小楼在艰难选择中,最后偏向了家庭。一封诀别信,让蝶衣心灰意冷,也是对师哥失望的开始。

第六次,中国解放,蝶衣嗓子受损,无法唱戏,但被和善的对待,寓意新的开始,也与后来文革批判形成鲜明对比。

第七次,面对改革,蝶衣的保守成为拦路石,也再次让他陷入绝望,小四抢走的角色,师哥小楼的“背叛”,寓意一切走向再无法修复的地步,尔后蝶衣烧戏衣,是他彻底丢失期待的开始。

第八次,文革之后,一切归零,和师哥再唱戏,剑落人亡,寓意一切走向尽头,也是蝶衣给自己乃至这个世界最后的交代。

回望短短一生,蝶衣有很多疯狂的时刻,与袁四爷的沉沦,抽大烟时的堕落,都让他在前行路上变得不知所措,但有一件事,是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的,风光无限的时候唱戏,跌落谷底的时候也唱戏,无论时代怎么变,无论曾被谁背叛,艺术的高尚,在他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一点被玷污。

只是一切终究抵不过时代的变迁,他的那份坚持,说到底也是让他走向毁灭的导火索。

以此引出的感情世界,便是他对师哥十年如一日的憧憬,“说好了是一辈子,少一年,一个月,一天都不能算一辈子”,他执拗的以为那份没有结果的隐忍至少可以守住一份永恒,只是菊仙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他的所有幻想。他见她的那一瞬间,就觉得自己败了,而她见他的那一瞬间,也只需要一眼他的所有秘密就藏不住了。

《霸王别姬》“比起段小楼,也许菊仙才是离蝶衣更近的人”


再说到菊仙,一个妓院女子,乱世当前,她没有为世俗眼光而妥协,爱上一个人,亦可自己给自己赎身,然后来到他面前,告诉他“娶我吧,我没有退路了”。

她的那份勇敢,是在那个年代尤其显得珍贵的豪迈,尔后面对文革批判,彼此歇斯底里的控诉,那把寓意着美好的“宝剑”,可以被段小楼毫不犹豫扔进火坑,也是菊仙护住了它,当段小楼说出他不爱她的时候,她眼里的星光一下子暗淡,即使明白这是面对生死抉择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的后退,但她跳动的心依然在那一瞬间熄灭了。

她追求的是一份崇高而无畏无惧的永恒,爱一个人,攀一座山,那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期许,也是飞蛾扑火一般的义无反顾,她的爱很纯洁,很干净,也很高尚。

菊仙的悲剧,就在于她是难得的“觉醒”,她爱“霸王”,却也心疼“虞姬”,她比小楼更懂蝶衣,日本侵略的时候,段小楼有他的“傲气”,不能“唱戏给鬼子”听,菊仙为了救他,和蝶衣达成了协议,而蝶衣为了救他,妥协了,背上了“汉奸”的名号,他觉得自己行的端做的正,所以从来没有任何遮掩,即使对簿公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低过一次头。

但小楼从来意识不到艺术的高尚以及无国界,有一个非常印象深刻的片段,段小楼从牢里出来的时候,吐了一口唾沫星子在蝶衣脸上,鄙夷的眼神也彻底刺痛了他的心,那时候菊仙给他擦脸,就那一瞬间觉得他们真的太相似了。那些小楼理解不了的,却是菊仙能懂的。

《霸王别姬》“比起段小楼,也许菊仙才是离蝶衣更近的人”


整部电影,“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寓,一共出现了五次不同的深意。也十分形象的展现出了蝶衣与菊仙更立体的的形象。

第一次,是初入梨园的小豆子烧掉母亲给他的衣服,寓意和母亲乃至妓女划清界限,这也是一个首尾结合,蝶衣对菊仙的不友好,一定有这方面的原因,他对母亲,既有理解也有恨意,后来戒大烟的时候,恍惚中喊菊仙“娘”,也是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失去的母爱亲情,蝶衣是渴望爱的,他曾把师哥当成全世界,却因为菊仙的出现而让一切走向裂隙,他“恨”菊仙,却又理解她追求爱的勇气,所以矛盾在他心底爆发,最终淹没了他自己。

第二次,是解放后,面对戏曲改革,蝶衣不想妥协,所以烧掉戏服,那是他对于一个时代的绝望,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心开始走向流浪,对于艺术的干预,永远是最无知的愚昧,蝶衣无能为力,只能守住心中最后的纯粹。

同样这也是悲剧的第一个层面,他无法说服自己被同化,却也无法再守住心中的信仰。

第三次,文革期间,菊仙烧掉一切老物件,这是一个转折点,一场对于过去的扼杀,是彻底让回忆跌进谷底,唯独留下的嫁衣,也是给悲剧埋下伏笔,她与小楼,最深的情分便是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是那一切开始消亡的时候,也一定是两个相爱的人渐行渐远的时候。

所有能让菊仙有底气的存在,便是那一份与众不同的对待,她爱他,付出了所有,她没有退路,她也不可以输。但当一切没有了,她便失去了最后的筹码。

《霸王别姬》“比起段小楼,也许菊仙才是离蝶衣更近的人”


第四次,批斗大会,一个个人鬼不分,“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霸王第一个被打败,他声嘶力竭划清界限,又何以让两个“虞姬”还能有生机?蝶衣到底无法狠下心来,却终于把心中一切愤慨发泄出来,而菊仙呢?小楼让他心死,她输了,输给了自己,蝶衣让她梦灭,她败了,败给了过去,她知道她想要的一切都在那一瞬间化为灰烬,她与蝶衣相似的命运,那一句句诛心话语伤害的,是她,也是他。

两个可怜之人在某一瞬间突然和解,后来一切尘埃落定,菊仙与蝶衣的那一场对视,是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明明该有千言万语,却在开口那一瞬间哑口无言,我想,那便是他们离的最近的时候,都懂了,那个人,既不属于她,也不属于他。

最后一次,便是穿上嫁衣的菊仙,在一片微弱烛光里,走向消亡,信仰幻灭,是失去了活下去的能力,也寓意爱情消逝,她的一生,一直是竭尽全力去爱,她与蝶衣之间,有一份看不见的对峙,那是他们彼此的嫉妒,蝶衣羡慕她的名正言顺,而她害怕蝶衣在小楼心中无法代替的位置。他们的相似让他们彼此怀有敌意,但他们又是最谅解彼此的人。

因为一个男人,他们是带有敌意的相识,蝶衣时刻想着如何赶走她,菊仙时刻想着如何提防他,但于段小楼而言,师弟只是师弟,唱戏的家当可以变卖,没有了这份奔波,他可以斗蛐蛐儿偷闲,可以吆喝买西瓜谋生,曾说出口的戏言,从来就只有蝶衣一个人当真。同样,对于菊仙,他也不是非她不可,那一次英雄救美,本就是无意之举,没有这个女人,也会有千千万万个其他人。

与其把他们摆在一个对立的局面,倒不如说他们其实只是“同病相怜”,段小楼配不上他们,他们却爱上了,付出了所有也切断了退路,他们的一意孤行,某一方面来说给他们悲剧结局增添了必然性,但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他们的“清醒”又尤其显得可贵。

《霸王别姬》“比起段小楼,也许菊仙才是离蝶衣更近的人”


在一个动乱的年代,所谓“戏子无情,婊子无义”,他们都是底层的代表,有无能为力的出生,也有无法改变的命运,但他们都在论述那份“我命由我不由天”,也用一生的代价证明他们的情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菊仙与蝶衣最相似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心蒙上一点污秽,蝶衣亲手烧掉戏衣,是不想看着它的没落,他不是不能如小楼一样选择妥协,只是选择妥协的那一瞬间,他就不是他了,同样,菊仙不是不知道小楼的批斗只是在乱世活下去的筹码,但她依然无法接受便是因为,她失望了,那个曾经仰望的对象,突然落入尘埃,她与蝶衣一样,同为“真虞姬”,却只遇见了一个假霸王。

正因为如此,一切才更让人难受吧,悲剧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无论对于菊仙还是对于蝶衣而言,他们都只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菊仙的自杀,是在一生一世的承诺被背叛后一定会选择的结局,而蝶衣的自刎,同样是信仰破灭后一定会选择的结束,曾经唱一辈子戏的期待,变成了心底最大的遗憾,时隔二十二年的再同台,是弥补也是解脱。

我们总说,在一个大时代背景下,大部分人都只是活成了段小楼,有血性,有义气,却又总少了一份执着,小楼现实,蝶衣入戏,菊仙情痴,他们都没错,生于那个时代,也毁于那个时代,遗憾到最后,大概也只是我们放不下的一个念想罢了。

《霸王别姬》“比起段小楼,也许菊仙才是离蝶衣更近的人”


很感谢电影给我们留住了一份永恒,让我们还能在一次次回顾中感受它的魅力,纵使感动常在,心痛亦常在,却也依然愿意在很多个茶余饭后的下午陷进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惟愿下一世的轮回里,虞姬遇见了她的霸王,也守住了一份永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