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敬重!老藥鋪店員冷若冰霜,背後原是為病人著想

每次經過藥店,看到藥店門口的促銷廣告,心裡總是會湧起別樣的味道。特別懷念解放前後的老藥鋪,雖然也是商業,但是沒有如今這般俗不可耐,

而是帶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和強烈的人文關懷

舊時在天津,老百姓生病後常去的地方是中藥鋪,雖然西藥鋪也開始流行,但是大多數都在外國租借內,普通老百姓是看不起的。不在租借的西藥房,又往往藏汙納垢,賣著鴉片等上不得檯面的東西,結果常常被人唾沫,解放後也被關停製裁了事。

敬重!老藥鋪店員冷若冰霜,背後原是為病人著想

舊時中藥鋪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講究醫者父母心,講究地道藥材,講究誠信為本,所以在中藥鋪常見的對聯是這樣的,比如"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比如"自選川廣雲貴地道藥材,蜜制丸散膏丹湯劑飲片"。

對聯的字皆是正楷大字,工工整整,大方得體。藥材是救人性命,藥鋪賣的是救命之藥,理應嚴肅認真,可是如今藥店似乎忘記了這個道理,隨隨便便拿個牌子,歪歪扭扭地用彩筆寫著"買38元藥送雞蛋1個""充卡有優惠""萬某可有售",對比之下實在諷刺。

敬重!老藥鋪店員冷若冰霜,背後原是為病人著想

按照舊時中藥鋪規定,店員多是冷若冰霜,規規矩矩,從不笑臉相迎。即便店裡沒有病人抓藥,也要老老實實地站著,或者端端正正地坐著,不敢三三倆倆湊在一起嘮嗑。其實這就是一種人文關懷,來藥店抓藥的是病人,或者病人家屬,內心本就因為自己或家人生病而焦灼不已,一進藥店,面對的卻是店員熱情洋溢的笑臉,或者聊天笑鬧的場景,心裡會不會更增加幾分煩惱?

尤其厭煩的是現在有些店員看著藥方一驚一乍,讓拿藥的人內心隨之緊張。舊時的中藥鋪,店員接過藥方時,不管大病小病,是不允許有表情的,這樣才不會讓抓藥的人徒增擔憂

敬重!老藥鋪店員冷若冰霜,背後原是為病人著想

舊時中藥鋪,店裡店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櫃檯上看不見一粒塵埃。當顧客前來抓藥之時,店員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首先是用硬木製作的鎮紙壓好藥方,可不要小看這個動作,因為在古代訪問名醫非常不容易,有的還得跑上百上千裡地才求得一個藥方,如果沒有放好,被大風吹到門外,吹到水裡,那家中病人如何得治?

其次是把稱藥的戥子拿過來,先不急著放藥,而是先將戥子翻過來,用稱藥的杆先敲一下戥子的底部,抖落裡面的灰塵,以求稱藥時分毫不差。

敬重!老藥鋪店員冷若冰霜,背後原是為病人著想

接下來便是嚴格按照醫生開的藥方,一種藥一種藥地稱,一錢都不能差。藥是根據病人的情況所開的,病情發展到什麼程度,該用幾錢藥就是幾錢藥,多了有毒,少了治不好,所以店員要一絲不苟,認真對待。

末了,等到所有藥都抓完了,店員還得要對照藥方,一一核對藥物和數量,確認無誤,將所有的小包放在一個大包裡,包好,恭恭敬敬地雙手遞給顧客,這才算抓完一副藥。

敬重!老藥鋪店員冷若冰霜,背後原是為病人著想

現在的藥店是沒有這種嚴謹的態度了,記得有一次去藥店拿藥,店員一直強烈地推薦我買兩瓶,因為買兩瓶可以送一瓶。雖然屬於保健類的藥品,但是我認為我不需要,一直拒絕了三次,最後生了氣,店員才不敢再出聲。

舊時的藥鋪,也有坐堂的先生,比如當時天津城鼎鼎有名的萬年青、達仁堂、隆順榕,坐堂之時都會提前貼好告示,病人根據情況提前來到藥店大堂排隊候診,先生按照順序一一號脈看診,也不收掛號費。所開藥方也並非全都是名貴藥材,有的時候價格很低便能抓一副藥,藥效遠比現在有些藥店賣的高價藥管用。

敬重!老藥鋪店員冷若冰霜,背後原是為病人著想

後來,這樣的中藥鋪,漸漸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藥店,當然其中也有純中藥鋪,但是不管中藥鋪還是西藥鋪,總覺得少了當年的味道和文化氣息,更遑論人文關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