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可以輸,但只能輸在天賦和背景上,千萬別輸在學習方法上



自己明明有潛力卻沒挖掘出來,這可能是一個人這輩子最可惜的事了。

就比如學習,你本可以學得很好,可現實情況卻很可能是下面這樣。

■ 每天很忙,但似乎忙得沒有價值,工作上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個人能力也感覺沒有成長。

■ 工作多年,似乎知道了很多,會了很多,但真要往外分享點什麼,卻又發現似乎什麼都不會。

■ 不甘平庸,自己心裡很上進,學習起來很認真也很努力,但卻收效甚微,甚至越學越焦慮。

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很簡單——你用的方法限制了你的潛力。

平時工作忙、事情多,我們很難靜下心來好好梳理下自己的學習方法,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帶來諸多不便的同時,也給足不出戶的我們,帶來了一段靜心繫統提升我們學習能力的時間。

今天給你推薦的《學習力:顛覆職場學習的高效方法》(下稱《學習力》)就是一本教你如何系統修正、提高自己學習方法的專業書籍。


你可以輸,但只能輸在天賦和背景上,千萬別輸在學習方法上


它教你:

■ 如何將工作和學習合二為一,在工作的同時完成學習。

■ 如何將零散的知識和工作經驗變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 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讀得就能用在自己的工作上。

■ 如何用簡單的三個問題就更深刻地理解一個新概念。

■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上手一個新技能。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書裡的方法高效實用,你學了就能在自己身上用。

今天因為時間關係,無法將這些方法都一一介紹,我們選了其中兩個學習方法,分別用兩位學習者的親身學習經歷來做下介紹。


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讀了就能用


每當聽到有人說自己年閱讀量在100本以上時,你是不是很著急?

著急之後,可能你也會積極地從書架上或者微信讀書裡調出一本書,今天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明天讀《少有人走的路》,過幾天《自控力》,再過幾天,企業管理全系列。

但最終的閱讀效果可能是這樣的: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完了,但七個習慣是什麼只能想起來一個了;

■ 《少有人走的路》也許還停留在第106頁;

■ 《自控力》可能更慘,也許才翻了第一篇章。


《學習力》這本書教了我們一個“功利性學習”的策略,以及一個多重閱讀法,可以很好地解決上面的閱讀問題。

所謂“功利性學習”,指的是從我們的實際需要出發,學習立馬就要用的。

帶著用的功利性來看書,因為讀了就能用,讀了就要用,這時你再來讀書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下面,請跟著我一起來看一看,一位很少能完整讀完一本書的公司HR,是如何在“功利性”的驅使下,用多重閱讀法高效地讀完一本書的。


第一步:明確閱讀目的

在讀書之前,先從用的需要出發,明確閱讀的目的。

這位HR因為文章寫得乾巴巴,老挨批評,因此她選了一本《小說課》,想通過這本書借鑑小說的寫作方法,將自己的文章變得更具趣味性和可讀性。

明確了這個閱讀目的後,她就有了閱讀的動力和方向感了。


第二步:畫出閱讀框架

明確了閱讀目的之後,在正式閱讀正文前,還要畫一個大致的閱讀框架。

根據《學習力》的指引,這位HR在瀏覽完腰封,序言和目錄後,畫了一個大致的閱讀框架。


你可以輸,但只能輸在天賦和背景上,千萬別輸在學習方法上

因為《學習力》強調讀書時要帶入自己原先的經驗,因此這個框架並不是書的目錄,而是她結合自己對小說三要素的認知來畫的。

這兒要注意下,這個閱讀框架不在於多精美,目的只是為了給後續的閱讀指明方向,就像導航語音一樣,不管是林志玲還是郭德綱,能指方向就行。


第三步:第一遍變速閱讀。

根據上一步的閱讀框架,這位HR花了大約1個小時將《小說課》從頭到尾翻了一遍,同時更新了閱讀框架。

你可以輸,但只能輸在天賦和背景上,千萬別輸在學習方法上

根據多重閱讀法的指引,第一遍變速閱讀後,還要做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閱讀,因此她變速閱讀的這一遍讀起來就很快了。

像她之前就有所瞭解的內容(比如人物和故事的敘述方式),她閱讀的時候就快速略過了。

而故事的情節和小說套路,這部分她之前不清楚,而且跟她的閱讀目的很相關,因此她就稍微讀得慢些。

這麼下來,比她以前不管什麼內容,都用一個速度慢慢看,讀書效率就高多了。

這就好像開車一樣,勻速行駛容易疲乏難以堅持;適當變速反而效率更高,更快到達目的地。


第四步:第二遍重點精讀。

第二遍重點精讀時,這位HR就開始做讀書筆記了。

因為《學習力》這本書反覆強調,只有歸納到自己的知識體系的知識,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能被順暢調用出來,才是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你可以輸,但只能輸在天賦和背景上,千萬別輸在學習方法上

▲ 略顯簡陋的OneNote讀書筆記

經過上面四個步驟讀完《小說課》後,這位HR基本就清楚寫故事的基本方法了。

因為讀這本書的驅動力就是要將文章改得更有趣味性和可讀性,因此她馬上拿了手頭挨批的一篇文章,用筆記裡記錄的製造情節矛盾的方式,將文章給改了一遍。

你看,在“功利性”驅使下,這位HR很順利地就照著多重閱讀法完成了一本書的閱讀,而且學以致用,立馬將書中的方法應用在了自己的文章上。

你是不是也很有興趣來趕緊用下《學習力》裡的這個多重閱讀法呢?


如何搭建自己的崗位知識體系


剛剛我們介紹了一位HR是如何運用《學習力》裡介紹的多重閱讀法,從讀不完一本書,到很有動力地讀完《小說課》並應用在了自己的文章寫作上。

下面,我再給你介紹一位淨水器行業的培訓主管,是如何運用《學習力》裡的方法,將自己十多年零散的知識和經驗搭建成一套系統的知識體系的。

這位培訓主管,以前看過不少構建知識體系的書。比如,有一本書是這樣給他講的:

“站在知識源頭,萃取知識晶體;

“聯機學習,用一塊晶體換回更多晶體”

“以問題為中心學習,創造自己的問題樹”

“用知識IPO讓知識變成價值”

讀完上面這些後,他好像也知道了要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但具體準備做的時候,他發現依然無法動手。

看了《學習力》之後,他根據書裡構建知識體系的三個方法,很快搭建好了自己的崗位知識體系。


一、搭建崗位能力框架

他根據《學習力》裡指導的素質,能力,知識,技能四個維度,搭建瞭如下的崗位能力框架。

你可以輸,但只能輸在天賦和背景上,千萬別輸在學習方法上

▲ 這位培訓主管的個人崗位能力框架


二、搭建業務領域框架

根據《學習力》的指引,這位培訓主管在崗位能力框架基礎上,根據崗位業務的開展,進一步細化了業務領域的知識和技能。


你可以輸,但只能輸在天賦和背景上,千萬別輸在學習方法上

▲ 這位培訓主管的業務領域框架


三、搭建工作流程框架

根據《學習力》的指引,他將自己現有崗位中的工作流程進一步拆分,搭建出執行一項項具體工作的工作流程框架。


你可以輸,但只能輸在天賦和背景上,千萬別輸在學習方法上

▲ 這位培訓主管的某個工作流程框架

崗位能力框架、業務領域框架、工作流程框架,三個框架自上而下、逐級細化。

通過這麼簡單易行的方法,這位培訓經理將自己原先零散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知識與技能,整合為了一個以應用為導向的整體。

這種知識體系構建方法,不同於學校裡的學科知識體系,而是與工作崗位緊密聯繫在了一起。

如果不是從應用出發建立知識體系,就很容易出現知識的碎片化,不僅學得很散,而且也很難真正應用起來。

比如,這位培訓主管的崗位框架中,既有銷售知識,也有培訓知識,還有寫作知識,這些知識風馬牛不相及,平時也是零零散散地存放著,但當他以培訓主管這個崗位為應用目的時,就完美地整合在一起了。



以上是《學習力》眾多實踐應用中的兩個很小的應用,是不是覺得很實用,很落地呢?

假如你看過市面上大部分有關學習的書籍後,你會看到這些書籍中似乎都有《學習力》這本書的影子,但又沒法像《學習力》這樣,把學習這件事弄得這麼透,方法這麼容易落地,從簡上手!

看一般的學習類書籍,就像看別人展示已經完成好的壯麗畫面。但作畫前如何構思的、如何調配顏色的、作畫過程使用什麼技巧,完全看不見!

而《學習力》不僅有深厚的理論支撐,落地、實用的工具和方法,最最重要的是,它把這些工具和方法的使用,進行了慢動作分解,讓你可以看見構思、調色、作畫的過程

學習力是一個人的底層能力,具有強大的學習力,更能從容地應對未來不確定的職業發展。

日本諮詢顧問本田直之說:

“學習他人成功的經驗,加上自己獨樹一幟的應用,是走向成功最快的捷徑!”

而通過閱讀一本書就能獲得一套高效的學習方法,更大地發揮出自己的潛力,這可能是你宅在家的這段時間裡,最大的投資收益之一了。

期待你從《學習力》裡收穫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