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漫談青州兵:看似大魏精銳,實則不堪大用

在曹操的軍隊之中有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叫做青州軍,青州軍在歷史評價之中,可以說是前後差異最大的軍隊的。我記得在幾年前,看一些三國小說,那是逢青州軍便大誇特誇,將其描繪成為一支強兵。而在最近幾年,大家又因為青州兵出身黃巾軍因此將其嘲諷為一支戰鬥力低下的軍隊。那麼究竟青州兵戰鬥力幾何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青州軍的前身:青州黃巾

青州軍的前身是青州的黃巾軍。在東漢末年,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天下各州均有黃巾軍,基本上是人口越稠密、經濟越發達的地方,黃巾軍的勢力越強。青州黃巾軍出身的青州一帶,便是人口眾多的地方,因此青州黃巾一起家,那便是人數百萬,浩浩蕩蕩。

青州黃巾從民變為軍,便不事耕作,開始依靠劫掠為生,基本上就是“吃大戶”和“吃百姓”,而且像蝗蟲一樣吃完一地再吃另一地,也可以將其稱之為“流寇”。此後青州黃巾從其老本營青州轉移到了臨近的兗州,為什麼轉移呢?個人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青州一帶的糧食被吃完了,因此需要轉移就食。黃巾起義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青州黃巾轉移的時間是在初平三年(192年),也就是說青州黃巾已經在青州一帶呆了將近十年了。十年的時間,已經足夠將一個富庶的州給吃垮,因此此時的青州黃巾便要就食他州了。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公孫瓚出兵去平定青州黃巾,將青州黃巾打出了青州。公孫瓚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的戰績真的是血淋淋的殺出來的。據記載:

“公孫瓚擊青州黃巾賊,大破之,還屯廣宗,改易守令。”

在公孫瓚的精銳騎兵的打擊下,青州黃巾損失慘重,而且公孫瓚佔據了青州一帶,青州黃巾也沒地可去了。俗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青州黃巾一合計,乾脆就出走兗州吧,於是青州黃巾便攜百萬之眾來到了兗州。

漫談青州兵:看似大魏精銳,實則不堪大用

黃巾軍

青州黃巾進入兗州,氣勢浩蕩,一戰便擊殺了當時的兗州牧劉岱,後曹操代劉岱為兗州牧,可以說是“臨危受命”,對抗青州黃巾。曹操對抗青州黃巾,一開始很不順利,甚至折損了好友鮑信。青州黃巾並非我們所想象中的烏合之眾,據記載:

“黃巾為賊久,數乘勝,兵皆精悍。”

我們由此看,青州黃巾在多方軍閥的打擊下仍然頑強地活著,而且保持著龐大的軍隊數目,並且在與官軍的作戰之中還屢戰屢勝,士兵還精悍,因此青州黃巾是一支戰鬥力非常強的部隊。但是作為一支流寇,青州黃巾也有著自己的缺點,那就是缺少根據地和補給而且毫無紀律性可言,這也導致青州黃巾的失敗。

最初的時候,鮑信指出青州黃巾沒有輜重,僅僅是依靠搶劫為生。如果截斷其後路,然後派兵固守,不久之後青州黃巾便可不攻自破了。我猜曹操也是採用了這個辦法,而且曹操非常擅長兵法,因此在與青州黃巾的戰鬥之中曹操設埋伏,打疲勞戰(晝夜不停地打),打心理戰(時不時地勸降青州黃巾),就這樣在曹操的又拉又打的攻擊下,青州黃巾最終投降了曹操。曹操獲得了三十萬降卒以及百萬人口,在東漢末年,人口就是最大的財富,可以說曹操這個時候便是發了大財了。

曹操將青州黃巾中的精銳挑選出來,成立了一支青州兵。雖然青州黃巾變成了青州兵,但是其習氣一點沒有改,不論是無紀律性、無堅韌性還是劫掠成性,這些都繼承了下來,甚至幾乎害了曹操的命。

漫談青州兵:看似大魏精銳,實則不堪大用

青州黃巾變成了青州軍,但是其習氣一點也沒改

二、青州兵在曹營

正如同我們上面所說,青州兵確實是有戰鬥力,但是其紀律薄弱,因此打不了強敵。青州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弱點:

弱點一:劫掠成性。青州黃巾以劫掠起家,即便是成軍,依然改不了劫掠的本性。曹操進攻徐州,其軍隊的主力很可能便是青州兵,青州兵劫掠成性,荼毒徐州,徐州百姓多受其害。

另外一次是在征討張繡之時,大將於禁發現了十幾個受傷裸體之人,一問才知道,這些人是被青州兵給劫掠了,而且曹操對青州兵比較寬容,因此這些人並沒有受到什麼懲罰。于禁知道後十分生氣,表現為:

“乃討之,數之以罪……先立營壘,不時詣太祖。”

可見因為青州兵劫掠過狠,以至於于禁等人都看不下去了。這些還都是有記載的,我們可以想象在這些記載背後,青州兵曾經劫掠了多少百姓,害了多少人命。可能自從於禁之後,因為對青州兵有所約束,青州兵才減少了劫掠百姓的罪名。

青州兵劫掠成性,因此士兵打仗為的是金錢利益,自然便會紀律薄弱,愛惜生命,打仗的時候便會畏畏縮縮,不堪大用。

漫談青州兵:看似大魏精銳,實則不堪大用

青州兵紀律薄弱,不堪大用

弱點二:紀律性差,意志力薄弱。我們常說一支好的軍隊,有著鐵的紀律、鋼的意志力。而一支差的部隊,那就是豆腐渣般的紀律和意志力了。當時曹操迎戰呂布,呂布派出了手下的幷州鐵騎進攻青州兵,結果青州兵就表現出了令人啼笑非凡的一幕:

“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陳亂……”

當時呂布以騎兵衝擊青州兵,可能喚醒了青州兵曾經被公孫瓚暴打的慘痛記憶,因此青州兵直接就軍陣大亂,開始四處亂跑,直接沖垮了曹操的軍陣,曹操本人也差一點在這場戰鬥力死掉。在平定完呂布之後,曹操下令可以分呂布軍的財物,這個時候青州兵便不含糊了,開始“人人皆重載”,可以說是“打仗真不行,搶劫第一名”了。

因此青州兵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毫無軍紀,如果能用心操練的話,其實還是大有作為的。但是此時的曹操處於四戰之地,打仗太多,因此根本沒有時間去操練軍隊,也只能讓青州兵得過且過了。

漫談青州兵:看似大魏精銳,實則不堪大用

在征討呂布的時候,青州兵差點要命


此後到了官渡之戰,這是決定曹操命運的一場戰役,也是曹操經歷的最為兇險的戰役。曹操當時面臨的處境非常差,可以說是內部不穩,外部強壓。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的兵力不到萬人,傷者多達一二千人,裴松之對於這一點十分懷疑。裴松之認為曹操之前收了青州軍的降卒三十萬人,怎麼可能到了官渡之戰就這麼點人呢?

若是我們結合青州軍的戰績來看,便可以理解曹操的安排了,因為青州軍實在是不堪大用啊。在官渡之戰中,曹操的戰線極長,有西線、中線、東線三處戰線,曹操本人負責的便是中線,中線戰線“東西數十里,分營相當”,曹操的數十里的戰線,任何一處被攻破了,曹操都會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曹操自然更加偏重於自己的百戰精兵而不會把希望放在不堪大用的青州兵之上了。因此這也導致了在官渡之戰中曹操的兵力極度匱乏的情況。我猜測曹操可能讓青州軍去守備各地,然後將各地將領的部曲、自己的精銳部隊調到了前線以用。

不得不說曹操的安排是對的,官渡之戰是一場耐性與意志的考驗戰,可以說曹操任何一處崩潰,就是全線崩潰,若是派出青州兵,那麼曹操極有可能全軍覆沒。最終曹操打贏了這一場官渡之戰。

漫談青州兵:看似大魏精銳,實則不堪大用

官渡之戰中曹操差一點就輸了

三、青州兵的後續

在官渡之戰勝利之後,曹操的壓力就少了很多,就可以用心編練自己的軍隊了。那麼青州兵的後續是怎樣的呢?

我推測可能有一部分青州兵被打散,然後編入了其他部隊;但是大部分青州兵依然是獨立成軍,但是已經很少上戰場而是擔任地方守備部隊的。

這支青州兵應該是與當年臧霸麾下的軍隊相合流,由臧霸等人統帥。在曹操生前,憑藉著曹操強大的手段和個人魅力,這支軍隊尚且比較聽話(但是大部分時候也不聽話)。曹操死後,年輕且在軍隊之中缺少威望的曹丕便受到了來自青州兵的挑戰。據記載:

“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

剛剛上位的曹丕並不缺少手段,曹丕採用了安撫的策略,給這些青徐兵一些賞賜,然後發佈詔書赦免大家無罪,這一批青徐兵變開開心心地走了,一場即將爆發的兵變也被曹丕化解了。

漫談青州兵:看似大魏精銳,實則不堪大用

臧霸


但是曹丕不會容忍這樣一支影響他的統治的不知好歹的軍隊的存在的。此後曹丕採用逐漸分化的策略,逐步調換青徐兵中的軍政長官,換成自己的心腹,然後控制青徐兵中的軍政大員如臧霸等人。在曹丕的手段之下,這支青州兵逐漸被分化瓦解,不復當年的青州兵之威了。困擾了曹魏多年的青州兵的問題便如此被解決了。

可以說在曹丕一朝,對外開拓已經不是重點,重點已經變成了消滅內部的反對勢力,我想這也是曹丕的最大貢獻之一。

四、總結

因此綜上來說,青州兵出身自黃巾軍,後來被曹操武力收編,成為了青州兵。青州兵雖然戰鬥力強,但是軍紀很差,打不了硬仗,這也讓曹操在大戰之中不敢輕易使用青州兵。

因為曹操早年對於青州兵的妥協與寬容,讓青州兵逐漸發展成了一支尾大不掉的勢力,在曹操時代曹操尚且可以憑藉自身威望威壓青州兵,但是曹操死後曹丕便遭受了青州兵的反噬。最終在曹丕的努力下,青州兵被瓦解。

可以說作為一支軍隊來說,青州兵是不合格的,即便是到了最後,青州兵也沒有改掉自身的匪氣。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漫談青州兵:看似大魏精銳,實則不堪大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