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衝冠一怒為紅顏”一個美妙的歷史謊言,吳三桂降清其實另有緣由

明末是一個充滿了血雨腥風的戰亂年代,中華大地出現了三大勢力,一是代表正統的大明朝廷,一個是遼東的後金女真叛亂割據勢力,再一個是關內的李自成張獻忠農民暴亂勢力,在三方角逐較量過程中,湧現出了眾多的歷史人物,吳三桂就是其中之一,他更是明末的一個很重要的歷史人物,吳三桂作為大明最大的軍事集團遼東鐵騎的首腦之一,以山海關總兵之職務帶兵六、七萬駐守山海關,承擔著防禦後金進攻的重任,在崇禎吊死煤山後,他的地位凸顯而出,在李自成大順和關外後金的戰略競爭中,他投向李自成,則大順可能會順利取代明朝,他如投向滿清,則滿清可以取代明朝。

但是,吳三桂卻投向了滿清,滿清因此成了中國歷史上自元朝以後的第二個大一統的少數民族王朝。

“衝冠一怒為紅顏”一個美妙的歷史謊言,吳三桂降清其實另有緣由

吳三桂劇照

關於吳三桂之所以會投向滿清,許多人說的最大的就是因為他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強奪,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

衝冠一怒為紅顏出自吳梅村的《圓圓曲》

李自成進佔北京後,聽從李巖等人的計策,對吳三桂又封官又許願的,吳三桂見李自成夠意思,也就交接了山海關的防務,領兵赴京朝見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驛時,遇到從京城逃出的家人,吳三桂知道家被抄了,父親被抓了,已經很不高興,等到聽說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佔了,終於發火了。”此時,吳三桂勃然大怒,厲聲叫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隨後,掉頭打回山海關,以明朝山海關總兵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敵滿清,送去了開放山海關,聯兵滅流寇的書信。

這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也就是說吳三桂為了一個蘇州名妓陳圓圓,投降滿清成了漢奸。

“衝冠一怒為紅顏”一個美妙的歷史謊言,吳三桂降清其實另有緣由

陳圓圓圖片

表面看起來是這樣,其實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就其本性來說,吳三桂就是一個軍閥,在他心目中,軍隊和權勢是他最大的愛好,在李自成率領大順軍進入了京畿地區後,崇禎下聖旨讓吳三桂帶兵勤王,但是吳三桂拖拖拉拉,短短几天的路程,他的軍隊卻一直趕不到京城,導致北京被李自成攻佔,崇禎吊死。

吳三桂行軍之所以如此拖沓,一來是為了保存實力,二來是為了看李自成和崇禎對決後的結果,以便決定取捨。從這點來說,他的人品不要說比赤膽忠心的盧象升和孫傳庭,就是比洪承疇也不如,吳三桂此人說他是一個投機分子,一點也不錯。

在崇禎死後,他面臨兩個選擇,投降大順或滿清,從其內心來說,投降同文同種的大順要好的多,而滿清一則是異族,二則要揹負漢奸罵名。因此在接到李自成的招撫聖旨後他高高興興的去北京拜見新主子。

但是走到永平沙河驛時,遇到從京城逃出的家人,通過和家人的交流,吳三桂不僅知道了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霸佔的事,而且也知道了大順軍隊在北京的胡作非為,對明朝舊臣百般拷打敲詐,士兵大肆姦淫婦女,李自成帶頭,眾多大順官員霸佔官民妻女,從這些事中吳三桂看出李自成大順政權的敗亡之兆已顯露出來。

“衝冠一怒為紅顏”一個美妙的歷史謊言,吳三桂降清其實另有緣由

吳三桂與陳園園圖片

作為一個大明高級軍官,吳三桂自然知道明朝南方政權的腐敗無能,在對比了顯露敗亡之兆的大順以及上下一心如日方興的滿清,自然投降滿清,就成了他最佳的選擇。

如果李自成大順官吏和士兵不是因為在京城迅速腐敗,導致順軍戰力飛速下滑而在一片石戰敗,吳三桂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就只能是個歷史笑話而已。

再則吳三桂身為明朝高官,又是遼東集團的首領之一,有權有勢更有錢,身邊絕對不缺美女,陳圓圓不會是他最愛的女人,否則他也不會把陳圓圓留在北京,為這樣的女人揹負罵名投降滿清,精明如吳三桂,絕對不會幹這樣的事。

“衝冠一怒為紅顏”一個美妙的歷史謊言,吳三桂降清其實另有緣由

吳三桂初次見陳圓圓

吳三桂後來的反清,也是因為康熙削藩侵犯了他的利益,為了保住手中的軍隊和權勢而起兵造反,這樣一個自私自私自利的投機分子,會為了一個女人被奪而投降異族?

由此可見,吳三桂降清,並非‘衝冠一怒為紅顏’,而是其對李自成大順政權敗亡的正確預估後,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利益而做出的一個政治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