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傳承紅色基因尋找萊西記憶——老戰士杜風燕的“三味歲月”

人生難免苦辣酸甜,交織交錯讓生活充滿色彩。每個人都有一段難以釋懷的歲月,並伴有娓娓道來的故事。苦難的背後總有些許溫暖,引領我們奮發向前。

傳承紅色基因尋找萊西記憶——老戰士杜風燕的“三味歲月”

杜風燕。山東省萊西市河頭店鎮千家村人,1928年出生,1947年5月參軍。敢打敢拼、指揮果決,輕傷不下火線,戰爭期間,杜風燕作戰勇猛,多次榮獲表彰。194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轉戰山東、江蘇、福建、廣東等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至廈門衛戍部隊鎮守海疆。1981年退休回鄉前累功官至某部營長。

長征幾號又發射了、黨的大會又召開了、國家有航母了,每每聽到這些振奮人心的消息,杜風燕總是笑容滿面。“雖然年紀大了,眼睛看不清了,但每次聽見路上孩子們玩耍的歡笑聲,我就知道,咱們國家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儘管杜風燕的眼睛在作戰期間被彈片打中,一隻失明,一隻受傷。但生活中的他樂觀開朗,對蓬勃發展的國家未來很是期待。

慶幸暴雨虎口脫險

1946年5月,杜風燕報名參軍,先後經歷數次游擊戰、伏擊戰。面對槍林彈雨,杜風燕沒有退縮,在一次次生與死的磨練中,愈戰愈勇,很快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鐵血戰士。這一年,他18歲。

1947年,因受國民黨大肆進攻,杜風燕跟隨部隊北撤。期間,他所在部隊擔任掩護任務,最後一批撤離。掩護任務完成,杜風燕所在部隊撤退到龍口海邊,欲跟隨接應部隊乘船離去。所有人員拖著疲倦的四肢,準備上船小憩一番。

“有埋伏!那是國軍(國民黨軍隊)。”一聲叫喊打破寂靜的空氣,海邊再次 “沸騰”。原來,前來接應的船雖懸掛共產黨軍隊旗號,卻是實打實的國民黨軍隊。措手不及之下,杜風燕所在部隊亡慘重,不得已,轉而向西撤退。未料,剛到虎頭崖便遭國民黨合圍。人無糧、馬無草,傷員無法治療,彈藥也捉禁見肘,這支約4000人的殘兵面臨還有20萬國民黨部隊。

“老天爺都幫我們,那是難忘的一場大暴雨。” 杜風燕說,正在他們一籌莫展之際,一個新的突破口悄然出現。原來,這天夜裡的暴雨讓不少地方積水成流,蹲守在低窪地的部分國民黨軍隊受積水困擾,紛紛跑到附近村中避雨。這樣,包圍圈現出一個缺口。部隊當即抓住機會,在當地老百姓帶領下,成功突圍。後來他們聽說,國民黨原本打算第二天發動總攻,這次真是虎口脫險。

因次次作戰衝在最前方,無畏犧牲,杜風燕給上級留下深刻印象。在修整期間,杜風燕被推薦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升職為班長。

辛酸最難忘那頓麵條

後來,杜風燕跟隨部隊南下,在江蘇安徽加入淮海戰場。1948年11月,淮海戰役全面爆發,杜風燕所在團奉命攻克南關。

一次,前方戰士數次衝鋒均被打退,杜風燕負責攻堅的炮營一度離敵方據點不足30米。

為將敵方陣地中重點火力點摧毀,杜風燕率領6名戰士從低窪處匐匍前進。面對一個個扔來的手榴彈,他們趁榴彈剛落地,抓起來就往回扔,終成功完成任務。

戰鬥結束,作為獎勵,營長下令,讓炊事班給杜風燕等6人下麵條吃。特殊的年代,現在最平常不過的麵條在當時異常珍貴,甚至一年到頭,部隊根本見不著麵粉。看到熱氣騰騰的麵條端上來,6個小夥如狼似虎,來不及吞嚥,噼裡啪啦,每個人吃下七八碗。然後晃晃悠悠起身回到營地。

“那股面香現在想起來都流口水啊。” 杜風燕抿了下嘴唇,有些失落地說,再未吃過那樣的美味了。

傷痛被彈片擊中左眼

淮海戰役之後,國民黨遭重創,此消彼長,杜風燕所在部隊開始反攻。戰鬥依舊艱苦,敵人的頑強抵抗讓杜風燕所在部隊損失同樣嚴重。戰友不斷倒下,甚至營長被敵人一槍擊中喉嚨。在悲痛和憤恨下,戰士們用身體當肉牆,在炮火聲中協助後方戰友衝鋒。

一次,敵人突然密集發射火炮,讓戰士們措手不及。杜風燕見狀趕忙招呼戰友們臥倒。卻沒發現,一顆炮彈已然落在自己前方,來不及躲避,砰!瞬間,彈片擊中杜風燕臉部,然後失去知覺。

杜風燕醒來已在江蘇的戰地醫院,他昏迷整整7天7夜。大夫告訴他,他的左眼將徹底失明,右眼受傷嚴重,也許只能模糊視物。杜風燕靜靜地躺在床上,翻一次身都是困難的,因為他身上還有數十個傷處。

淮海戰役的慘烈,讓身在病房的杜風燕深受感觸。“醫院裡都是重傷員,病人多、藥品少。很多人因為適合的藥,病情耽擱了。” 杜風燕說,在他養病的半年裡,病房的6個病友最後活著的只有兩個了。

病好後,杜風燕選擇歸隊,繼續戰鬥在前線,直到徹底解放東南沿海一線。

由於部隊長期處於移動狀態,杜風燕從1947年隨部隊南下開始,就斷了和家裡的聯繫。直到1949年回到廈門駐守東南沿海,才和家裡通了第一封信。

後來,杜風燕的妻子從山東老家趕到廈門,陪伴他一起衛戍祖國邊疆10餘年。51歲那年,杜風燕正式從部隊退伍,回到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