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竊:雜論竊事

雜論竊事

俗話說偷針線的人被砍了頭,竊國的人做了王侯。偷針線的人不能存義於人間仁德,竊國的人總有傳世的恩德。

現在看來說這句話的人有水平,觀察入微,一定是受盡了打擊後,心中有了怨屈,才有了這種所謂傳千古的思想。不得不承認他這句話說對了99.9%,雖然常有竊國的人被砍頭,偷針線的人變得很富有,並沒有對這句千古名言造成多大的衝擊,大家都這麼認同,為什麼呢?

竊:雜論竊事

並非他就是對的,並非他真的就看透了這個世間。非也!無非四字心中不平!心中不平才有不平的話,一帆都是順景,不會有好的舵手,不會有珍貴的航海經驗傳人,所以啊,要得到真道理,還得先去扮演一個偷針線的角色。

名言總是有的啊,但是總分兩類,一類是暴於民憤的,一種是安息太平的,兩兩相對,也互相安生,互相認可。大家都對方深有同感,卻不言於心,表於色。

竊國的人忌諱說竊國的人都做了王侯,這樣宣揚,王侯豈能長久?但是他在竊國之前,卻天天說,怕什麼,竊國的人都做了王侯,怕事膽小隻能做個偷針線的去被殺頭!所以他成功了。成功了,再說這句話就是和自己個作對了,所以說不得,要說也就是說天下太平,百廢待興,正是千秋功業創福人類的大好時機。

竊:雜論竊事

如果是個偷針線的人,難免在被殺頭的時候,大聲不平,我曲曲一個偷針線的人就要被殺頭,那做了王侯的還是做了竊國的大盜的呢!

不平歸不平,但是沒有人去同情你,聽你講,喀嚓,人頭都沒了!竊國的人畢竟是少數,偷針錢的多是無法生存的良民,殺頭是必然的,也是無奈的,如果此時還沒有一個有良知的名士站出來為他們大聲疾呼一聲,天下豈不是民憤載道呢?所以這種即安慰人又能發洩心中不平的格言,大家都是認可的,讓大家都知道,有這麼一回事,曾經有這麼一個人,至少我們也有人說過這樣一句公道話。

於是就安心地去死了。

王侯們在乎自己過去的身世,心中雖然感覺起來咯人得很,但是不會去深究,人之常情嘛,大家都是走過這條路的人,只不過大小不同,等級不同。就如同一個小偷偷了縣長的的皮包,那就是一個大問題了,也不看個人,這件事一定要抓典型的。如果他偷的是縣長貪汙的罪證,情況就不一樣了,說不定藉此還可以顯達一下,更或者成為一個反腐大功臣也說不定。

出發點一樣,但是得到的結果不一樣,所決定的最終命運也不一樣。偷針線的人只不過是想得到的自己的溫飽,所以註定會去損壞一大群同類人的利益,成為眾矢之的,竊國的人偷的東西雖然是大了一點,但是最終的成功卻使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不再被別人左右,可以去決定別人的生死,而不是再等著等別人決定自己的生死。

竊:雜論竊事

能決定別人的命脈,當然更能給別人恩德,恩德對於一個這種人來說不過是開口一句話,萬人受澤,當然名聲可以傳千古了。

所以說,偷之有道,有大偷,有小偷。小偷只顧得到自己的溫飽,所以引起別人的妒忌,最終慘敗收場,竊國的人竊到了自己的命運也竊到了天下人的命運,所以可以施給恩德也可以施給暴力。所以竊國的人能做王侯,偷針線的人只能被殺頭。

一個人,要知道偷什麼東西是長久的,這樣才能合長久立與不敗之地。偷針線需要點膽量就可以了,竊國不僅要膽量還要有勇氣,有了這個膽勇,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竊也要竊到好處,一刀正著。

竊:雜論竊事

所以合適自己的事即便是當是頂著要命的危險也要去做,因為需要這樣做,不適合自己的事即便是落魄一輩子也不要去做,否則同樣是一做,命運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了。儘管事後難免有千人指,萬人罵,但是能到萬人之上,誰罵我我就可以讓誰難看了!

【祖龍漢,於200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