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窃:杂论窃事

杂论窃事

俗话说偷针线的人被砍了头,窃国的人做了王侯。偷针线的人不能存义于人间仁德,窃国的人总有传世的恩德。

现在看来说这句话的人有水平,观察入微,一定是受尽了打击后,心中有了怨屈,才有了这种所谓传千古的思想。不得不承认他这句话说对了99.9%,虽然常有窃国的人被砍头,偷针线的人变得很富有,并没有对这句千古名言造成多大的冲击,大家都这么认同,为什么呢?

窃:杂论窃事

并非他就是对的,并非他真的就看透了这个世间。非也!无非四字心中不平!心中不平才有不平的话,一帆都是顺景,不会有好的舵手,不会有珍贵的航海经验传人,所以啊,要得到真道理,还得先去扮演一个偷针线的角色。

名言总是有的啊,但是总分两类,一类是暴于民愤的,一种是安息太平的,两两相对,也互相安生,互相认可。大家都对方深有同感,却不言于心,表于色。

窃国的人忌讳说窃国的人都做了王侯,这样宣扬,王侯岂能长久?但是他在窃国之前,却天天说,怕什么,窃国的人都做了王侯,怕事胆小只能做个偷针线的去被杀头!所以他成功了。成功了,再说这句话就是和自己个作对了,所以说不得,要说也就是说天下太平,百废待兴,正是千秋功业创福人类的大好时机。

窃:杂论窃事

如果是个偷针线的人,难免在被杀头的时候,大声不平,我曲曲一个偷针线的人就要被杀头,那做了王侯的还是做了窃国的大盗的呢!

不平归不平,但是没有人去同情你,听你讲,喀嚓,人头都没了!窃国的人毕竟是少数,偷针钱的多是无法生存的良民,杀头是必然的,也是无奈的,如果此时还没有一个有良知的名士站出来为他们大声疾呼一声,天下岂不是民愤载道呢?所以这种即安慰人又能发泄心中不平的格言,大家都是认可的,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曾经有这么一个人,至少我们也有人说过这样一句公道话。

于是就安心地去死了。

王侯们在乎自己过去的身世,心中虽然感觉起来咯人得很,但是不会去深究,人之常情嘛,大家都是走过这条路的人,只不过大小不同,等级不同。就如同一个小偷偷了县长的的皮包,那就是一个大问题了,也不看个人,这件事一定要抓典型的。如果他偷的是县长贪污的罪证,情况就不一样了,说不定借此还可以显达一下,更或者成为一个反腐大功臣也说不定。

出发点一样,但是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所决定的最终命运也不一样。偷针线的人只不过是想得到的自己的温饱,所以注定会去损坏一大群同类人的利益,成为众矢之的,窃国的人偷的东西虽然是大了一点,但是最终的成功却使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不再被别人左右,可以去决定别人的生死,而不是再等着等别人决定自己的生死。

窃:杂论窃事

能决定别人的命脉,当然更能给别人恩德,恩德对于一个这种人来说不过是开口一句话,万人受泽,当然名声可以传千古了。

所以说,偷之有道,有大偷,有小偷。小偷只顾得到自己的温饱,所以引起别人的妒忌,最终惨败收场,窃国的人窃到了自己的命运也窃到了天下人的命运,所以可以施给恩德也可以施给暴力。所以窃国的人能做王侯,偷针线的人只能被杀头。

一个人,要知道偷什么东西是长久的,这样才能合长久立与不败之地。偷针线需要点胆量就可以了,窃国不仅要胆量还要有勇气,有了这个胆勇,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窃也要窃到好处,一刀正着。

窃:杂论窃事

所以合适自己的事即便是当是顶着要命的危险也要去做,因为需要这样做,不适合自己的事即便是落魄一辈子也不要去做,否则同样是一做,命运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尽管事后难免有千人指,万人骂,但是能到万人之上,谁骂我我就可以让谁难看了!

【祖龙汉,于200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