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今年糯稻就是風口上的豬 漲勢很猛

2019年,粳稻價格空前低迷之時,糯稻就是風口上的豬,新糧上市後身價更是一路水漲船高。但,對於種植大戶來說,種植不屬於主糧品種的糯稻那是需要相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甚至有些“賭”的成分在裡面。糯稻不是主糧品種,意味著不受國家最低價保護,主要靠市場消化和吸納。

在品種選擇上就要很精心:選擇集中在兩個方面——風險低、收益穩。

一、不斷漲價的糯稻

今年稻穀的價格普遍低迷,在前兩年行情不好的糯稻,今年新糯稻上市後價格大漲,而且種植效益高,安徽安慶、懷遠,江蘇鹽城,寧夏等糯稻種植省市,今年糯稻價格漲的都比較猛。像安慶周邊區域,剛收割的稻子坐家都能賣到1.3-1.4元/斤,幹糯稻的收購價更是高達1.70-1.85元/斤(目前甚至穩定在3.8元/公斤)。漲幅最大的寧夏糯稻價格從一月份的1.3元左右,近日已經漲到每斤1.9元了,相比年初上漲了46%!著實讓種植糯稻的稻友們,心裡樂開了花!

二、糯稻價格上漲原因

1)週期說

糯稻是普通栽培稻的一個小品種,所含澱粉幾乎全部為支鏈澱粉,米質脹性小而黏性大,主要用於加工食品和釀酒。糯稻不屬於主糧品種,不受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保護,靠糧食加工企業收購,糯稻市場有三年一個週期之說,波動幅度較大。

2)糯稻產需不平衡,供不應求

從目前統計數據看,近幾年糯稻面積和產量雖有增長,但漲幅有限。2019年糯稻產量預計370萬噸左右。對於糯稻需求與日俱增的釀酒、食品等行業來說,仍有較大缺口。“供不應求”的出現,讓糯稻市場在2019迎來了新的機遇。

今年糯稻就是風口上的豬 漲勢很猛

3)貿易商趁機屯糧

當然還有一點現實,面對糯稻一路上漲,還有貿易商趁機屯糧。

4)國際市場壓力減弱

進口糯米對國產糯米的衝擊力度明顯減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每年關稅配額是每年532萬噸,266萬噸是長粒大米,中短粒米 266 萬噸。一般來說,長粒大米是配額內進口的主要品種。然而2017年,中國官方進口數據顯示“其他”品類進口量幾乎超過了長粒大米,達到了200萬噸。鑑於此, 自2018年6月23日國務院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2018年7月1日起,進口糯米關稅上調50%,進口糯米對國產糯米的衝擊力度明顯減輕。

三、後期糯稻市場分析

1)不可忽視的“週期性”

種植糯稻都是在賭?對糯稻價格好,不少種植戶有他們的看法,有的說明年糯稻行情應該還可以,也有認為“去年爛市(糯稻比雜交稻還便宜)今年才沒人種,

明年估計又爛了”?

2)儲備總量的變化

目前,2019年的糯稻收購工作已經基本結束,根據目前市場所儲備的糯稻總量,預計2020年8月底以後,將出現一個糯稻市場的缺貨階段

3)糯稻種植優勢

與雜交稻和常規粳稻相比,2019年糯稻顯示種植優勢。有人算過一筆賬:以2019年為例,種植糯稻需投入850元/畝 (規模種植、土地流轉)。以單產1700斤(溼稻)和市場銷售價格1.2-1.3元/斤計算,每畝產值2040-2210元,扣除土地租金開支450元/畝,每畝水稻淨收入740-910元,當然這個不能代表全局。

4)明白利益與風險共存的道理

由於糯稻不屬於主糧品種,糯稻不受國家最低價保護,主要靠市場消化和吸納。所以種糧大戶對於糯稻品種的選擇集中在兩個方面——風險低、收益穩。

5)稻穀取消託市,糯稻市場優勢凸顯

如果真如傳言所說稻穀取消託市,那麼糯稻市場優勢將會凸顯!

稻穀的託市收購相當於直接補貼在收購價格環節,已經觸及世界貿易組織(WTO)黃箱政策的“天花板”,如果補貼收購環節不符合WTO規則,也會更扭曲市場。在生產環節針對地力提高和農民投入的補貼,則被認定為綠箱政策範疇,符合WTO規則。

正因為糯稻本就沒有“託底收購”一說,很早就已經依託市場的消化和吸納,更加的適應市場化競爭環境,優勢明顯!

今年糯稻就是風口上的豬 漲勢很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