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今天是祭灶节,说说为什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将腊月二十三视为小年。小年又叫祭灶节,是一项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在河北石家庄一带,腊月二十三黄昏,家家户户都会在灶王爷神像前烧三炷香,供上水果、糖瓜和喂马的清水草料。烧完香,还会揭下一年来烟熏火燎的灶王爷画像焚化,祭灶人边烧神码便念叨,祈求“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今天是祭灶节,说说为什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灶王爷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专司饮食之神,是家家必供的一家之主。对灶神的祭祀源于对火的自然崇拜,后来发展成祭祀先炊之神,汉代以后受神仙思想及道教影响,灶神成为专司监察善恶、掌管家庭成员命运之神。

今天是祭灶节,说说为什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传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各家各户炉前祭灶时,还要把给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使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

今天是祭灶节,说说为什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一般人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要把旧像揭下用谷草为灶神扎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因为要“贿赂”他,就用一块黏稠的糖瓜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

今天是祭灶节,说说为什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今天是祭灶节,说说为什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民间供奉的灶君神码各不相同。一种为灶神夫妇形象,神案前有宝马驮着钱财珠宝,两旁有门神侍立,画面两侧又竖排绘有八仙形象。灶王府上方置当年节气表,装饰二龙升腾及快马报事的使者奔向南天门的图像。另一种双座灶君神码中仅刻灶君夫妇而无属吏仙童,但神座下端有牛郎织女图像,有祈祝农业丰收、丰衣足食及家宅和美之意。最有意思的是那种线墨版的灶君像。灶神两侧有两位夫人,神案下方为大门,有秦琼、尉迟敬德守卫,又有马童牵着马。

今天是祭灶节,说说为什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在民间,灶王爷的传说也很多,家乡一带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说灶王爷叫张生,家大业大,媳妇李氏孝敬老人,持家有方,甚是贤惠,美中不足的是不生育。过了几年,张生娶了第二房媳妇郭海棠,虽说貌若天仙,长得没挑儿,但是个游手好闲的角色,乡下称这种人是老鼠嫁猫——光吃不劳。张生娶了郭海棠后,对李氏横挑鼻子竖挑眼,后来干脆把李氏休了。李氏从此更勤劳了,没日没夜地干,日子越过越好,不几年就成了骡马成群的大财主。再说张生和郭海棠懒惰成性,谁也不肯干活,坐吃山空,几年下来把个偌大的家业散净,连饭都吃不到嘴里,美人儿郭海棠硬生生地饿死了。张生无奈,只好拉上枣木棍子要饭吃。这年腊月二十三,他要饭要到李氏家,李氏隔着门缝一瞧是他,恻隐之心顿生,便叫侍女把他领进厨房,让他尽着饱吃。张生正狼吞虎咽地吃着,李氏进来了,两人一照面,张生羞得脸红脖子粗,一头扎进了灶火里烧死了。张生到了天上,向玉皇大帝认了错,玉皇就封他为灶王爷,掌管各家祸福。

今天是祭灶节,说说为什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因为传说中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为避“男女之嫌”,才不用女人祭灶的。

今天是祭灶节,说说为什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再说男不拜月。男不拜月的说法流行于全国各地。八月十五夜,男子多不叩拜月亮。清《燕京岁时记》:中秋节“惟供月时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谓月亮属于太阳,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只能由妇女拜月。

今天是祭灶节,说说为什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在民间月亮多形容女子,有阴柔之美。而在父系社会中,男人则是家里的顶梁柱,承担家庭的责任,代表着阳刚与正气。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民间多有传说,嫦娥本是人们心中的女神,男人如果对其进行跪拜,那就是侮辱神灵的表现,这样嫦娥就会不高兴,所以男人是不能拜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