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正义锐评」价格执法,功夫要下在平时

进价12元的口罩提价至128元,平时2元的84消毒液疫情期间提价至38元。仅仅6天,其经营额就高达100余万元。这一“哄抬物价”的行为最终遭到法律的制裁,发财美梦破灭,涉案人也因触犯非法经营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透过这个事,我们看到了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影子。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当人们听到商家因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而被处罚的消息,在拍手称赞、一吐恶气的同时,隐隐还有嘀咕的声音:原来价格这事,商家不能自己说了算!商品卖多少钱,法律还要管!

平日里,面对商家的要价,消费者即便内心深处不满,有嘀咕,但多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怀疑者少,抗辩者更少,顶多扭头骂声娘。但这丝毫不妨碍商家的漫天要价,也无法改变消费者任人宰割的地位。长此以往,忍气吞声渐渐变成了习以为常。

而今,人们明白,虽然商品是你的,但价格可不是由着你胡定的,法律是可以为消费者撑腰的。不仅行政机关可以管,甚至是刑罚,都有可能动用。这种警醒,暴露的是平日价格监管的无力甚至放任,这把本应由行政机关操持的利刃,长期“马放南山”,生锈了。正因此,我们遭遇“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袭击,无可奈何的同时,一些商家却把这种囤积居奇的手法,美化成商业智慧与才能,登堂入室,大行其道。

当下的疫情是全民族的灾难。当然不能说,得益于疫情,我们见识了久违的价格监管行为。但疫情确是一个放大镜,在此期间,国家这部大机器的高速运转,让那些给社会带来负面价值的行为,暴露在阳光之下,受到法律的严惩。

还是回到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属性上。疫情期间,一些好的制度、好的做法,也应在疫情过后的日子里,常驻人间。一年,有365天。一年又一年,日子长着呢,价格执法更应见于平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