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揭阳尊经阁记趣

◆尊经阁记趣

揭阳尊经阁记趣

倒塌已久,地被他用的揭阳学宫尊经阁,终于在近年又得到重建。

尊经阁是学宫用来藏书的地方,类似现在的图书馆。而它的收藏,经史子集并蓄,为什么偏偏叫尊经呢?明人黄仕凤《鼎建尊经阁记》有着透彻的分析:

国都郡邑之学,莫不有高阁巍楼为藏经之所,暨古今籍诸子百家之书,有以羽翼传说者,亦咸贮于中,与天禄、石渠相辉映。然独云“尊经”者,示学者知所重,而有所宗也。

揭阳尊经阁记趣

揭阳学宫肇创于南宋初年,但经济的原因,一直没有配套建设尊经阁。直到明弘治十四年(1501),知府叶元玉行部至,始有草创。隆庆元年(1567),潮州府推官郑良壁署理县事时重建。万历十年(1582)由潮阳县主簿署揭阳县事郑惟恕予以重修。万历四十六年(1618)为台风所摧,四十八年(1620),知县临川进士曾应瑞到任,主持第二次重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郑濂再度组织大规模的重修。

自叶元玉草创,到郑濂重修,共有张诩、黄仕凤、郑濂、许登庸等人的四篇记收录于后人所编的《揭阳县志·艺文》里,此外还有郑旻等的碑记因为散佚而未入编,由此可见尊经阁在揭阳古建中地位的重要。

有趣的是,根据郑濂的说法,尊经阁的建设与修缮,都与丙寅年有关,都与郑姓有关。

揭阳尊经阁记趣

他在《重修尊经阁碑记》中写道:

自明正德丙寅始,郡侯叶公按部至县始创建,厥后郡四府湖林政公旻为之记,盖啧啧叹异焉。自是不知几何年,署县事潮阳簿郑公讳惟恕又重修焉。余于甲子冬甫莅兹土……丙寅春朔谒文庙……议葺。……去荒秽,辟荆榛,三碑者嵬然出焉。取而读之,始知创于丙寅,修于丙寅,今日不知何缘,复以丙寅从事。……前后二三百年,董其事者皆一姓之人,岂亦有说存于中乎?

何谓“中”,即天意。这也就是隆庆元年(1567)重修时,因为事均发于丙寅年,因为主事者皆郑姓,郑旻为撰碑记时发出的“有旷世而相感者,斯不亦奇矣乎”的现象。

揭阳尊经阁记趣

诚然,面对于太多的偶然,古人难免要根据他们接受的传统教育、掌握的传统知识,开展顺乎逻辑的传统思维,以对“非意计所及”的现象进行他们认为合理的解读。

对于为何都在丙寅年起工。他认为是:

人文蔚兴,下合地纪,上应天文,其为丙也宜矣。

而所以俱郑姓者经营这事,郑濂也以天道规律的推算,得出“废兴之数,由今溯昔,若合符节,岂非天哉。虽然人事者,天事之应也”的断语。

揭阳尊经阁记趣

揭阳人文,旧甲海内。重古学,敦礼让,家诗书,户弦诵,云蒸豹变,蔚为国华,皆为尊经传统之所得所产。而“丙”与“丁”,按照传统说法,都是文明征象,所以尊经阁之或建或修于丙年,可使人对揭产多士增生厚望。

尊经阁之于揭阳,其重要正在于此。

揭阳尊经阁记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