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道德經》第五十章:元精是人體的德一能量——脫離生死的根基

《道德經》第五十章:元精是人體的德一能量——脫離生死的根基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白雪乾金飛瓊苑,黃芽坤土發玉園。” 今天繼續跟韓金英老師學習《道德經》第四十九章,本章闡述攝生者如何出生入死,打破陰陽二的生死侷限,如何去陰留陽,成為純陽之人,自然無生死制約。

《道德經》第五十章:元精是人體的德一能量——脫離生死的根基

第五十章 貴生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陵行不避 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道德經》第五十章:元精是人體的德一能量——脫離生死的根基

這一章講外其身形,求身外之真身,無生也無死。生死一陰一陽盈虛消長,進退存亡,如晝夜運行不息。凡有生必死,生者死之門,死者生之戶,生之徒十有三。出生入死,出的是什麼生,入的是什麼死?出離有心之生,進入無心之死,生死指的是心。如果你的後天意識心還活躍,你的生命的元精就被消耗,叫“生者死之門”。如果你的後天意識心消失,完全用元神當家,元神是與德一在一起的,你的元精人體的德一能量就會生生不息,叫“死者生之戶”。

《道德經》第五十章:元精是人體的德一能量——脫離生死的根基

三生萬物,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生也因為三,死也因為三。遇陽氣而生者十有三,遇陰氣而死者十有三。有陰陽就有生死,只有返本從生萬物的三回到陰陽二再返還到德一,才是絕死地。歸一離三,不受陰陽制約就可以無聲無死。“人之生,動之死地者”,人縱情肆欲,竭精耗神,總是把生命置放在有心、有為上,因此就時時刻刻在走向死地。

《道德經》第五十章:元精是人體的德一能量——脫離生死的根基

生生者,生一氣之真,忘其生,即忘其死,不待穿鑿,歸於自然。三個十之有三,三三之數,老陽之體,去九而歸一,乾卦純陽之體。九指陽,指金,陽金之數,返而歸一,叫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用有為的方法求長生,妄作九轉之行功,不能歸一,而返閉陽金。凡落於有為,必然傷生就死。什麼原因?生生之厚,求生之心切,以有為意識心的參與,反而更耗費元精,死得更快。民指氣,氣生則生,氣動則地見,氣見陽金生,金生而動,動則九數純純而返一,不厚生而生金矣。沒有意識參與,純元神運作,才能生金。

《道德經》第五十章:元精是人體的德一能量——脫離生死的根基

蓋聞善養生者,忘其生亦忘其死,俱從無心無意中而長生。有心則鉛耗,元精能量損耗,有意則汞竭,元神能量枯竭,鉛耗汞竭則死矣。因有為求生反死。“善攝生者,陵行不避兕虎”,真龍真虎見,有為之兕虎則不遇,因其無心也。軍指性。入於性,則不避兵戈。兵戈指刀圭,己土、戊土。性定真心見,二土自然歸中,哪裡用有為,連身也忘了。

《道德經》第五十章:元精是人體的德一能量——脫離生死的根基

身心忘,天地自然交泰,兕無所以投其角,虎無所以措其爪,兵無所以容其刃,因其忘我忘形,凝神定性,氣和而得命,人體內天地清靜。返於虛,歸於空,神靈氣息,惟有存性。兕虎兵戈,安能得害?沒有死地,因為不入於術而常虛。有術必死,無術必生,修道者不能行術。聖人煉性立命,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日月隨我幹旋,風雷仁其驅使。猛獸、兵器怎能傷害無形?只有無形者能制有形,有形怎會制約無形?

《道德經》第五十章:元精是人體的德一能量——脫離生死的根基

我們每個人身國當中,就是一個生死的培養場,隨時隨地在產生著形形色色的生與死。心念的起與滅,是生與死;情慾的起與消,是生與死;身根的起與縮,是生與死;陰陽和合中同樣存在著出則生,入則死。先天精與後天精的轉化,精化牽動氣功和神動,心神動又引起氣動和精動,精動又洩真氣與損耗心神,其中所出現的出生入死幾人知啊!先天與後天之間的出生入死,精氣神三寶本身的出生入死,它們這種相互之間的出生入死,它們每一環節的出生入死,都是人類最常見的“百姓日用卻不知”。雖在生命活動中歷盡了出生入死之常,頻繁地在導演著、表演著出生入死,卻渾然不知。

《道德經》第五十章:元精是人體的德一能量——脫離生死的根基

一個念頭的生滅,你無法阻止它,但是可以做到不提供死地。元神為陽,後天意識心的識神為陰。關掉了意識心,陰陽二把陰拿掉了,就剩下一個陽,就絕了死地。道的上面是不自生的、無生的、不生不滅的。迴歸德一,跳出陰陽二的制約,就是斷了生。進入無極,沐浴先天無為的至道和淳厚的德一能量,性體與命體才能脫生離死。

《道德經》第五十章:元精是人體的德一能量——脫離生死的根基

生死對不修道的人來說是大事。元神得不到最低的元氣能量支持時,就會離開肉體,就是一般人的死。元神在頭頂泥丸宮,俗人的元神一動就不妙,就是告別人世。而真人則是利用有限的人生提供的物質元精能量,將元神鍛鍊得可以自由出入肉體。大功告成,這個肉胎不再需要了,才從夬卦到乾卦,陽神出竅,聚則成形,散則成氣。

《道德經》第五十章:元精是人體的德一能量——脫離生死的根基

呂洞賓是唐朝末年人,到明末還有人記載他親子傳道給張三丰。這些神仙、真人就是善攝生者。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你看觀世音騎龍騎虎,說得就是道高德重。我們能虛靜守身,開玄關沐浴先天一炁,養虛神是人生最大的意義。如此就可以自由掌控生死,十分之一的人可以進入不生不死的永生,每個人都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