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平涼:防疫抗疫 復工復產

平涼:防疫抗疫 復工復產

崆峒區基層黨員幹部堅守在防疫一線。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吳希會

平凉:防疫抗疫 复工复产

平涼市天然氣支線管道項目復工。平涼市發改委供圖

平凉:防疫抗疫 复工复产

靈臺縣“返崗專車”運送農民工返崗。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楊剛

平凉:防疫抗疫 复工复产

華能平涼發電公司科學有序復工。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馬良驥

平凉:防疫抗疫 复工复产

甘肅藍康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N95醫用口罩和醫用防護服生產線,2月11日開始批量生產。平涼市工信局供圖

平凉:防疫抗疫 复工复产

甘肅紅峰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復工生產,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左紅豔

平凉:防疫抗疫 复工复产

3月1日,涇川縣羅漢洞鄉菜農採摘西紅柿,及時供應市場。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羅保虎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朱宇鯤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平涼市建立“四級”網格化管控責任體系,開發“平涼市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有效監測和管控防疫工作。同時,企業有序復工,外出務工人員返崗,餐飲、商貿、物流業漸漸恢復……全市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

“疫情防控不能有半點鬆懈。”在平涼市崆峒區紅旗街一小區門口值班的工作人員胡廣告訴記者,小區居民用手機掃描小區入口處張貼的二維碼,進入“平涼市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並填寫工作人員測量的體溫,就可以完成出入登記。

“平涼市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是在“隴政釘”平臺的基礎上搭建而成的,除了出入登記,該平臺還具有線索上報、健康打卡、疫情資訊、防控知識、在線義診等多項功能。行走在平涼市範圍內的各個機關單位、火車站、汽車站、商場超市、住宅小區等場所的入口位置,都醒目張貼著該平臺的二維碼,居民可通過平臺自主登記相關信息,即時生成專屬二維碼。社區工作人員、值班保安等授權管理人員可通過平臺隨時掃描出入人員二維碼,獲取並上傳體溫、姓名、照片、居住地等相關信息,實現了居民出入掃碼電子化。至3月3日,平涼市已註冊使用疫情防控服務平臺的單位、小區共1.77萬個,註冊人員32.85萬人,累計登記人員出入記錄信息218.92萬條。

“平涼市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從緊急開發到投入使用,僅用了7天時間,如今已實現對全市所有交通檢疫站點、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居家隔離點的實時、精準、可視化的監測和管控服務。

疫情防控中,平涼市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同步推進的防控工作體系。平涼市關注疫區來平返平人員以及追蹤到的密切接觸人員、出現疑似症狀的人員等重點人群,分級負責、拉網排查,重點跟蹤、定人定位,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展開拉網式排查控疫源,把牢交通檢疫第一道關口,在火車站、汽車站、高速出入口等重點場所和交通節點設置各類檢疫站(點)、留觀室,設置鄉村值守點。並通過建立“四級”網格化管控責任體系,把網格劃到鄉鎮街道、村組社區、小區樓棟,把責任落實到縣(市、區)領導、鄉鎮街道、村組社區工作人員和小區物業等。

為做好醫療救治,平涼市確定市人民醫院及各縣(市、區)綜合醫院等8家醫院為救治定點醫院,平涼市婦幼保健院等8家醫院為後備醫院。從2月9日起,對確診的患者及時協調省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派負壓救護車轉運至平涼市人民醫院進行集中救治。平涼市人民醫院集中院內呼吸、感染和中醫專家組成了3個梯隊36人的救治團隊,分批進駐隔離病區開展醫療救治。

2月23日上午,位於靈臺縣境內的山東能源淄礦集團邵寨煤業公司大門口,一批剛從河北包車返崗的施工人員正在進行體溫檢測、手部消毒及信息登記等例行工作。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公司兩次推遲復工時間,在制定詳細的疫情防控和復工措施並獲得復工批覆後,職工開始陸續分批次回礦。目前公司已累計返崗740人。

“目前,工程建設已全面復工,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做好疫情防控和礦井安全復工復產,爭取早建成、早投產。”邵寨煤業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在位於靈臺縣的甘肅藍康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加班加點,開足馬力生產口罩、醫用防護服,加快防護用品生產,保障復工復產。藍康公司建成的醫用N95口罩、防護服生產線,日產N95口罩2.4萬隻、防護服2000多件。

3月2日,在涇川縣新裕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工人們一大早就接受體溫測量,生產區噴灑消毒液後,各自忙碌起來,叉車來回穿梭在砂漿生產車間裡搬運砂料。“在儲備好防疫物資,完成各種預案後,經過縣工信、衛健、疾控等部門現場檢查,報市裡批准,公司於2月18日復工。”新裕公司負責人介紹。

記者瞭解到,平涼市摸排企業復工復產、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67個,建立問題臺賬,分級分層協調解決問題51個,辦結率76.1%。依託全市疫情防控動態監測平臺,開發部署復工復產功能模塊,實行企業員工每日健康電子打卡和企業復工情況監測,督促協助企業在開展生產經營的同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為加快項目審批管理,平涼市發展改革委、住建局等多部門通過指導項目單位通過政務服務網實現項目網上申報、審批、出件“一網通辦”,全面推行投資項目審批容缺受理、承諾制,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提升審批效率。全市累計通過在線平臺審批備案項目37項,藍康公司醫用口罩防護服生產線及改擴建、平涼工業園區醫用一次性口罩原材料供應生產線、平涼工業園區智慧物流倉儲裝備關鍵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等19個項目已辦結。協調平涼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立進場項目交易“綠色通道”,通過“視頻會議+網上開評標系統”,對急需物資採購項目、市列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實行網上開標。目前12個採購項目或代建管理服務項目通過網上在線發佈招標公告,7個項目通過網絡視頻完成開標,總交易額9488.44萬元。

平涼市推行政務服務“不見面”審批,按照“急事特辦、錯時錯峰,上下聯動、分散分流”原則,引導企業和群眾利用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申辦業務,由責任單位選派專人進行網上審批。疫情防控期間,通過政務服務網申辦事項487件、電話諮詢2238人次,辦理急(特)事項349件。同時,協調抽調專人指導網上登記註冊、辦稅繳費等業務,銜接郵政快遞公司採取駐廳取件、上門取件等方式,確保企業和群眾不出門即可辦理申報事項。

2月27日22時30分,赴上海方向復工專列K6195次列車從平涼火車站駛出,搭載著900多名務工人員踏上旅途。

平涼市與蘭州鐵路局固原車務段主動對接,精準制定復工專列運輸保障方案,提前對專列、候車室進行滅殺消毒、保潔通風,在購票、安檢等環節開通“綠色通道”,確保復工人員安全、有序出行。

為保障務工人員順利返崗,平涼市人社部門開發了“平涼市外出返崗人員信息登記系統”,全面掌握務工人員出行時間、務工地點等信息,對成規模、成批次、目的地集中的農民工提供全程保障、一站送達的出行服務,形成了部門緊密配合、市縣整體聯動的勞務輸轉服務保障機制。通過以村為單位組織鄉村勞務信息員、駐村工作隊採集務工信息,主動加強與相關省市等用工重點地區對接,確保農民工送得出、留得住。

隨著復工復產的深入推進,流動人口漸漸多起來了,平涼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指導全市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企業復工復產、正常營業,督促企業在復工復產前制定方案,嚴把關口,從嚴管控風險。同時,突出集貿市場、商場超市、餐飲單位、藥械經營門店等重點場所的監管,為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