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第二天上幼兒園,兒子說老師沒發點心給他吃,老師說發了可能他自己掉了,可以看監控嗎?

野火燒不盡1831


這位家長同志,我認為,為了一塊"小點心”,你去查幼兒園的監控,似乎有點“小題大作"了。其實,你有更多方法,可解除你“耽心兒子吃不到點心"的顧慮。

先談談“查監控”的“不好”:



因為“兒子沒吃到點心”去查監控,會給學校和老師留個“過份”的評價。因為在幼兒園個別孩子沒吃到點心的情況,比較常見,比如,老師太忙一時疏忽,孩子爭搶,孩子不想吃送人了,孩子自己弄丟了,甚至孩子吃了忘了也難說。萬一你查到是孩子自己把點心弄丟或送人了,你也不好意思和老師“交差”。何況,學校的監控,一般情況是不會隨便給家長看的。學校對你“查監控”的要求會很為難。



畢竟,你兒子還得在這兒上學,有時你心胸大度些,多表現些信任,對兒子上學更有利。至少學校應該不會為省這點“開支",經常性不給孩子吃點吧?

可採取的對策:



當然啦,無論什麼情況,你兒子沒吃到點心,學校和老師是有失職責任的。

但你可以表現得更冷靜些。以大度的胸懷,諒解的態度,好好與學校和老師進行溝通,相信學校會重視你的意見,儘量避免類似情況的再次發生。

如此,你會給學校和老師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說不準,今後他們對你兒子的關注會加倍,何樂而不為?

不知你對"三味聊心屋"以上建議是否認同?期待交流!


三味聊教育


我在歐洲一中文學校工作,是學前班的班主任,班裡的孩子3歲半~7歲,都是華人孩子。

今年新學年開學沒幾天,就有家長在微信群裡質問我,說,她4歲的兒子回家說好餓,中午沒吃完飯呢,碗就被老師端走了。

我沒有指出來是她兒子撒謊,而是告訴了她實際的情況。

每個孩子碗裡有5個餃子,孩子如果5個餃子都吃完,不夠吃,隨時添加。

這個孩子吃的最慢,到最後5個餃子吃到就剩下一個肉餡兒,我問他還要不要添餃子,他說不要了,自己送回碗筷到洗碗間的前臺,隨我回了教室。

我還和家長說,每天午飯,都是我們班孩子提前吃,餐廳只有我們一個班,而且,校長都會在場和我一起伺候孩子們吃飯,我如果在校長的眼皮子底下奪下未吃完的碗,除非我不想幹了。

每到吃餃子的日子,午飯後我都會盛滿兩大盤的餃子帶回教室,就怕孩子們下午會餓,或者沒有吃飽,孩子們也都一會過來吃幾個。這個說沒吃飽的,下午也沒少過來拿,結果回家就跟他媽抱委屈😞說我奪碗。

馬上,群裡的老生家長站出來說了句公道話,老師說的情況是屬實的,每次吃餃子日,她家兒子都是下午也有吃。

從頭至尾,我都沒有提過“撒謊”二字,家長也就沒了下文,見面時依舊客氣。

孩子越小,他們說的話就要仔細分辨,多方面理解和溝通,不能孩子說什麼就信什麼,現在的孩子都是人小鬼大,也不太會表達,還是要多多給予老師信任的,這樣才可以雙贏。


凱文娘


這個事情吧,你一開始就沒處理好,你首先得信任你的孩子的老師,如果不信任,恐怕就不是溝通的問題了。你一上來就按孩子的思路走了,那就是老師肯定沒給孩子點心,後面被老師一句發了,就堵死了所有的解決途徑。

我家孩子也在上幼兒園,一般孩子回來反應什麼問題,我是要想辦法問問清楚,再去問老師的。問孩子話是有技巧的,你的問題不能預留答案,問老師話也是有技巧的,要留點餘地。

舉個例子吧。比如我有次跟孩子聊天,他說:“雞腿可以要的,我沒有要!”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心裡想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竟然不吃雞腿,順口說:“你沒有要雞腿,真的嗎?”這就是預留了答案,他會選擇要還是沒有要。他說:“真的!”後來我想,幼兒園小朋友怎麼可以自己選擇吃不吃某樣食物呢,那小孩子挑食怎麼辦。我就問老師:“我家娃兒挑食不挑食,今天吃雞腿他是不是不要吃?”老師說:“吃了呀,今天的雞腿很好吃哦,有多的,有些小朋友還要了第二個呢!”我恍然大悟,回頭問兒子:“你今天沒有要第二個雞腿是不是?第一個是吃了的對不對?”兒子說:“是啊!”你看,如果我問老師:“今天的雞腿是不是沒給我孩子吃?”老師肯定直接說:“發給他了!”然後就沒有餘地了。

囉哩囉嗦說了半天,也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


桃之夭夭17205499675


保護孩子的安全和應有的權利是每個父母的責任,但父母應有怎樣的作為,才能恰如其分地帶給孩子正面成長,這不是一個小問題。特別是在幼兒園都裝上“監控”以後,家長應該如何利用監控?更是一個大問題。“護犢心切”並沒有錯,然而,由於護犢心切,一些家長會不擇手段,濫用這類設施,或由於使用不當,反而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家長為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進行抗爭,這是能夠理解,也應該支持的。不過。孩子在幼兒園,每天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究竟哪些事應該出面干預?哪些事可以通過與老師及園長溝通交流獲得解決?哪些事只需要和孩子好好交談就化解於無形之中?這應該有個尺度可依。我認為,原則問題,例如老師偏心、暴力事件,都必須討個說法,獲得解決;而非原則性問題,例如孩子因錯誤行為被老師責備,即使回家投訴,也應該向孩子好好解釋,讓他明白是非,而不是干預老師的做法。以下就提問者陳述的案例,看看家長的兩種做法,那個最可取?

⑴在孩子投訴時,先用正面解釋,以免孩子的思想走向極端。例如:讓孩子知道班上小朋友那麼多,老師在分發點心時有遺漏是可能的,我們能不能原諒老師呢?如果和老師的溝通十分順暢,談天時順便提一提是可以的,但表明不是追究老師的失責。如果老師很喜歡親近孩子,順口說:“哎呀,老師忙不過來,可能漏了給,對不起哦,下次老師多給你一份,你說好嗎?”孩子通常是很認真的,老師只是幾句話,他就會高興很多天。

⑵ 找老師投訴,要求老師給個說法。由於家長表現出不體諒老師的態度,語言中夾帶指責,於是雙方產生爭辯,特別是家長提出調看監控視頻的時候,小小的事情立刻變成大事,即使這樣的爭執結果證明老師錯了,家長覺得“出了一口氣”的同時,孩子得到了什麼?即使老師不計較,孩子心理上依然留下陰影,“老師不會再愛我”的心理壓力,讓孩子以後很難有開朗的笑聲。

兩種處理方式,第一種讓孩子學會為他人著想,提高了社會智能;而第二種則傷害了孩子的心智,以後還學會了錙銖必究的不良習慣。


陳禾


作為一個過來人的家長,我真誠地建議你,這件事情到此為止,不要再去追查,不要再糾結了。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每次都沒有點心,我們另當別論。如果只是一個偶發性事件,就不要在這上面多花精力與苦惱。

舉一個我身邊的真實的案例。

兒子隔壁班有一個小朋友,有一年冬天的早晨,孩子上學來的晚,早餐受涼,被老師收掉了。家長覺得老師故意不給孩子吃,從此對這個老師有了看法。於是一路從園長告狀幼兒園總部領導,事事跟老師叫板,投訴幾乎是一個禮拜一次,成了園長辦公室常客。

那麼這個家長,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嗎?這個孩子在班級裡面快樂嗎?她與老師的相處和諧嗎?答案的NO!

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係如此緊張,他也能夠體會到一二。所以孩子活的有些小心翼翼;而老師呢,更加是教得小心翼翼,只要對這個孩子有點滴傷害的,老師一概不會去要求這個孩子,甚至很少去管束孩子。

在最後的畢業聚餐上,班級裡面家委會牽頭畢業聚餐,但是這位家長就沒有被受邀。同樣,他的孩子也沒有受邀參加。

這就是孩子三年幼兒園畫下的句號。只是對他來講,這三年的時光並不顯得那麼美好。 做家長也要有同理心吧,我們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你是老師,你願意面對這樣的家長嗎? 當然,我們排除面對惡性虐童事件,應該勇敢站出來。


諾媽家有男寶


我覺得吧,這事不一定的。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也就三歲多,有些私立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到三歲,最小的甚至有不到20個月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實際是上分不清想象和現實的,所以他們說出來的可能是事實,也可能是他們自己以為的情況。所以孩子說老師沒給他點心,當然可能是老師真的沒給,也可能是給了他自己覺得沒有,也可能是給了一個他還想吃老師沒給,他就說老師沒給他點心。

比如我女兒被我老公批評了,轉身就跟我說,爸爸打她。實際上爸爸根本沒有動手,就是說了她而已。小孩子自己覺得爸爸打了,就說爸爸打她。她也不是說謊,她自己就是覺得被打了。

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家長不必過於緊張。第一,孩子才第一天上幼兒園,老師馬上對你家孩子有意見故意冷落他,這個可能性基本為零。第二,孩子這樣說,也不能說他說謊,他只是分不清現實世界和想象世界而已。第三,可以觀察孩子接下來的表現,如果孩子表現得很樂意去幼兒園,並沒有抗拒哭鬧,那說明他並沒有遭受不公。如果真的被冷落被針對,他一定會很抗拒。但是也要排除是剛上幼兒園不適應期的哭鬧。總之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一般孩子過了適應期都很樂意去幼兒園。像我兒子,雖然說老師阿姨批評他,甚至說阿姨打他,結果還是天天巴著上幼兒園


行行行你來說


家長的誤區,就是孩子的問題找老師。我女兒有一次回來狼吞虎嚥,問出來是中午沒吃飯。大概意思就是飯碗打了,老師就沒讓她吃飯。我根本不會找老師,小班三歲的孩子說不清楚,並且一頓不吃餓不死,後來幾天我每天跟她聊天。最後結果是她不喜歡吃的東西,推了飯碗,老師懲罰她。我藉機教育了她。還有一次,我接孩子的時候,孩子的額頭紫色了,三歲半。老師說她自己午休在床上跳,蹦地上了,嗑的。我看了一眼每位老師,除了看到恐懼什麼都沒有。我沒做聲,牽著孩子回家了。又是經過幾天,我的孩子說的跟老師一樣。孩子的問題在於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不是質問老師。


三月櫻花似雪


我兒子下半年就上大班了,關於點心這個事我是親眼看到過的,小班的時候老師是一人一塊發到手裡的,但到了中班,孩子們下午活動回來後進教室的時間不一樣,老師就讓孩子們自己拿。可能是出於珍惜食物,不造成浪費的心理,因為每天都有請假的孩子嘛,有時候有的家長請假又不及時,所以食物的數量常常是不夠的,我估計是學校自己大體預估給每個班的點心數量。結果就是我親眼見到最後進教室的小朋友,有好幾個,就沒有點心吃了。我兒子也不止一次回來跟我說,媽媽,今天下午我沒有吃到點心。這都不用查監控,很明確就是沒吃到,那你還能怎麼辦呢?方面和老師說請儘量保證小朋友們都能吃到點心,但孩子那麼多,老師有時候就是會沒法注意到有的小朋友沒吃到點心,而我們也不可能每次都讓孩子為了塊點心不停的找老師要,老師也只是一個人,既不是超人也不是聖人,我只能對兒子說:下次早點進教室,或者實在沒吃到,就等放學後回家吃。這看起來有點慫,但卻是我唯一的選擇,簡單點說吧,如果老師是故意不給孩子點心,無緣無故歧視孩子,虐待孩子,那肯定不行,如果只是無意的疏忽或者力有未逮,那就只能吃點小虧算了。作為父母,我們當然是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顧,但是既然我們沒有本事把孩子送到一個班只有十個人的幼兒園裡,我們就得接受孩子在幼兒園必然有各種不完美的現象,別說是一塊點心了,我兒子好幾次在幼兒園頭上被打出了包,甚至見了血,而老師甚至沒發現,是我們自己在家裡發現的,找老師,老師自然是不停的道歉,除了接受道歉,我們也並不能多做什麼。這個世界的不完美,不僅僅存在成人世界裡,在幼兒園裡,在孩子們小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大的原則不能讓,小的虧只能吃,我們的孩子必然是從小就得面對這種現實的。


李林蔚2


遇到這樣的事情家長不要急著查監控,應該試著先和老師溝通。

有時候真的不是孩子在說謊,而是他對事情的認知不夠。

我前幾天剛剛經歷過一場小誤會。

孩子從幼兒園放學回來跟我說,晚飯他和另一個同學兩個人沒有喝粥。我問為什麼,他說碗不夠了。我就想到是不是班上新來了倆同學,然後廚房忘記給班裡增加碗了?

怎麼想都想不通怎麼回事,一般飯菜都是老師擺好讓孩子們去吃的,應該也不會少。就算少了,廚房也不遠,不應該讓倆人空下的。或者說是擺桌子上了,然後被同學推到一邊了倆人沒看見所以沒喝。

我微信裡私聊了班裡的老師,很和氣的語氣打文字,孩子回來說忘記跟老師說了,下午他和另一個孩子碗不夠沒有喝粥。

然後老師發了多條語音,詳細的解釋了下午的飯,就是雞絲青菜粥和饅頭。等於說菜和稀飯二合一了,不像孩子平時吃的饃,菜,湯。聽到這裡我明白了,原來是孩子概念模糊了。

感謝完老師,還好我及時給老師溝通了解了,不然真的會引發不必要的誤會呢。
所以家長遇事一定要冷靜,及時找老師瞭解情況再下結論。

最後祝寶媽們女神節快樂!


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的


我們幼兒園,每天發的午點都是廚房裡按班級出勤人數給的,除非你是有孩子沒發上,廚房才可以給你,多拿不可能。老師不能吃,也不可能吃孩子的東西。監控就在那,除非老師嫌自己工資多,沒事找事。

我給發午點,但凡有孩子說不想吃,能裝的我都讓他裝書包裡,告訴孩子你可以回家給爸爸媽媽吃。為什麼這樣做,怕的就是有家長說老師沒發午點。

上述問題,我覺得這位家長你多慮了,老師沒必要為了一塊午點,故意針對你的孩子,在撒個謊騙你。東西掉在地上了,老師也不會讓孩子再撿起來吃了吧。午點也可能是正好就沒了,就沒再給呢?告訴孩子下次把動西拿好就行了,小孩掉東西有什麼不正常的。大人大氣,孩子才能有不拘小節的品質。

我要是遇上這樣的家長,我心裡也委屈,家長對自己根本不信任。一塊午點掉地上,都得監控考證一下。上班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