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鹤山区生态种养模式,带来产业新思路

以农业产品为依托,开发旅游、科普、体验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园区。林果种植区,实行一次性完成,这样可以使整个园区栽植的树种基本同步进入结果期,便于进行管理;栽植的林果品种,坚持早熟、中熟、晚熟相互搭配,既便于相互授粉,又能保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有不同的品种成熟,做到持续生产、持续采摘;坚持合理密植,在果树行间预留一定的空间进行间作,发展林下经济;坚持连续覆盖,改善土壤,增加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果树持续稳产高产;坚持沼气、种植、养殖可持续循环利用的技术路线,长短结合,稳步发展。

鹤山区生态种养模式,带来产业新思路

以养猪生产沼气为总开关,沼液全部用于果树施肥,沼渣用于施肥和喂猪;林地种植牧草,牧草养鸡、养羊、养鹅,粪便肥地,同时,鸡、鹅可有效消灭害虫的虫卵;林木修剪的枝条和农作物秸秆、麸糠等可以作为食用菌原料,接种后通过仿野生方式在林下栽培,食用菌释放的二氧化碳促进果树生长,果树为食用菌提供庇荫、高湿度的生长环境,食用菌废料就地作为肥料通过发酵后共植物吸收。

鹤山区生态种养模式,带来产业新思路

杂草每年分批用打草机打除,就地覆盖,通过施入促腐剂加快腐熟、分解,增加肥力。整个园区生产过程中,基本做到每个环节相扣,不产生废料和污染,层层利用,循环永续。

鹤山区生态种养模式,带来产业新思路

利用沼液、沼渣肥地和叶面喷施,既可以直接杀灭部分害虫和病菌,又可以是果树及地面植物提高抗病抗虫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使用农药;地面杂草和牧草除用于养鸡、养羊外,每年用打草机打除后铺入地面,既能够保水保墒,又能够分解为植物可以吸收的腐殖质和肥料,杜绝了使用除草剂。

鹤山区生态种养模式,带来产业新思路

沼气可以供应黑光灯、杀虫灯照明,杀灭害虫的成虫,减轻害虫危害;适当的栽植密度和上下错落的栽培模式,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果品品质,而且可以减轻病害、虫害的发生;在连续多年不施入化肥、不使用农药之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理化性状改善,保水保肥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果树和作物抗性大幅度增强,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生产的产品保证为有机产品。

鹤山区生态种养模式,带来产业新思路

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选择不同的立体栽植模式。在沟谷地带,主栽树种为樱桃、苹果、梨等需水需肥量较大的树种,行距一般保持在3米—5米,株距2米—3米,行间预留空间用以间作。间作类型,一是栽植低矮草本植物,如草莓、荠菜、面条菜、柳絮、榆钱等,二是间作食用菌,利用林下的庇荫环境,以树枝、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栽培木耳、平菇、口蘑等食用菌。在山坡条田地段,栽植较为耐旱的果树品种,如李子、山楂、红枣、柿子等,地面间作植物以紫花苜蓿、二月兰为主,为养鸡、养鹅、养羊提供充足的饲料。

鹤山区生态种养模式,带来产业新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