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北京規劃這幾條線,你都知道嗎

一是生態控制線。以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為基礎,將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山地、森林、河流湖泊等現狀生態用地和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法定保護空間劃入生態控制線。到2020年全市生態控制區面積約佔市域面積的73%。到2035年全市生態控制區比例提高到75%,到2050年提高到80%以上。同時要加強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等生態資源保護利用,嚴格保護生態用地,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山區開展整體生態保育和生態修復,加強森林撫育和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分質量。推進對泥石流多發區、礦山治理恢復區等重點地區的土地利用綜合整治。平原地區重點提高綠地總量和質量,構建喬灌草立體配置、系統穩定、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森林生態系統,強化生態網絡建設,優化生態空間格局。統籌考慮生態控制區內村莊長遠發展和農民增收問題,建設美麗鄉村。

北京規劃這幾條線,你都知道嗎

二是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規模底線,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強化耕地生態功能,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於166萬畝。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按照依託現實、空間和諧、集中連片、不跨區界的原則,進一步調整優化9個基本農田集中分佈區,2020年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50萬畝。

三是生態保護紅線。以生態功能重要性、生態環境敏感性與脆弱性評價為基礎,劃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佔市域面積的25%左右。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剛性約束,勘界定標,保障落地。同時要,生態底線管理嚴格管理生態控制區內建設行為,嚴格控制與生態保護無關的建設活動,基於現狀評估分類制定差異化管控措施,保障生態空間只增不減、土地開發強度只降不升。還要加強淺山區生態修復和建設管控,加強沿平原地區東北部、北部及西部邊緣淺山帶的生態保護與生態修復,加大生態環境建設投入,鼓勵廢棄工礦用地生態修復、低效林改造等,提高生態環境規模和質量。加強規劃建設管控,嚴控增量建設和開發強度,實施違建住宅、小產權房等存量建設的整治和騰退。推動淺山區特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將淺山區建設成為首都生態文明示範區。

北京規劃這幾條線,你都知道嗎

如果您有疑問或者有感興趣的問題,也可以給我們評論留言,我們會通過整理相關信息,瞭解大家感興趣的問題,整理資料,撰寫一些科普小文章。真誠的期待和各位的交流,小編送您一顆小心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