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民是住在村莊有地種幸福?還是失去土地住在小區高樓裡幸福?

農村人小商


僅個人觀點 基於國家對現在農村的扶持

道路交通方便 住在農村會感覺幸福快樂


小寨子溝家庭農場925


我是農村家庭,我同意前者。

住在自家的房子裡,自家屋子前門口兩個花圃,且每個花圃的分別種了一顆核桃樹,還有些花草,自己時令蔬菜。門口核桃樹下用石材砌了一個石桌四個石凳,春夏秋家人在門口石桌吃飯,或者爺爺和村子裡的老爺爺們一起打牌。

進門後是門廳和廚房,自己爺爺的房間,下來是儲物間,洗手間(我家的洗手間是洗手,洗衣服,洗澡的,沒有馬桶)然後是內院,內院挺大的,我和媽媽經常在裡面打羽毛球。下來時正廳和爸媽的臥室,我的我是,弟弟兩口的臥室。

再走就是後院,後院有樓梯,也有兩個不大的儲物間,然後上廁所的衛生間,還有一片空地也用來儲物了。出了後門就沒有了,只有一棵柿子樹,還有一個沼氣池(新農村建設,政府給予支持,每家都有)。

耕地的話我們總共有四片。家裡爸爸做一些小生意,基本不算耕地勞動力,媽媽在輔助爸爸生意的同事,種一些果蔬。如果媽媽覺得一個人不想種很多菜,就全部種糧食。

我和弟弟都在市區住,每次父母來住一晚受不了了,太壓抑了,抬頭看不見大片藍天,出門鄰里都不講話,早上天上都看不見星星。鬧著要回家。

用父母的話說就是:不大富大貴,但也衣食無憂,沒有生存壓力且生活自由,一切都感謝政府大力支持,在十幾年內各種政策支持,技術援持,以及各種村民思想建設讓大家發家致富,日子蒸蒸日上。

總結一句,不論是父母還是我,都覺得住在農村挺好的。

我和老公商量,等我們奮鬥到六十歲,就回老家蓋一個院子,自給自足,去看春花秋月夏蟬冬雪。等以後過身了,就葬在老公他們村那個埋皇上的後山上,在哪裡靜靜的守護子孫後代的成長。


淺語輕暢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本身我也是個農村人,我就發表一下我的看法。如果是住在村莊上,像我的父親母親這一輩或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人,對土地還是比較重視的,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有土地種就可以解決家裡的糧食問題,種植花生收穫了可以去當地的油坊打花生油吃,這樣的話就解決了一年不用去買食用油了,像種植小麥收穫了可以到村上有攆的地方把它壓碎一點,壓好了可以做飯吃,在我們當地俗稱‘糊豆’。還有多餘的話可以換成麵粉或賣掉換錢。像玉米,黃豆,綠豆,穀子,地瓜等這些農作物,如果家裡吃不掉那麼多都可以賣掉賣錢。所以說農民的幸福就是有土地就有飯吃,就可以解決溫飽問題,土地是農民生活的根本。有技術的可以種植蔬菜大棚致富,也是一種好的致富項目。

如果是個農民他失去了土地住在高層裡,那他就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來維持生活,假如買房子了沒那麼多錢只交了首付,每個月就要還房貸,壓力還是很大的。一旦失去了失去了工作,就等於斷了口糧。農民進入城市需要的穩定的收入和工作。

最後總結一下農民有土地就是田間的幸福,可以解決溫飽生存的幸福,至於沒土地住高層,那就是追求城市生活的幸福,融入對生活更高層次的追求的幸福。


蘭陵鄉村強哥


我住過農村有山有水的村莊,又住過電梯高層樓房。平心而論,兒時農村的房屋,行動自遊,鄰居、夥伴都是好朋友,有那種好親不如近鄰的感覺。而住在電梯大廈,也有幸福感,但人情淡薄,樓層住戶互不相識,好像永遠只我一家住在此樓。哎,還是嚮往老家農村房!


鄂廣人於


自古最苦是農民,

如今科技帶來福。

再不五更忙種田,

再不汗灑禾下土。

機種機收藥除草,

收了糧食專車送。

農閒跳跳廣場舞,

高興還要喝口酒。



炮兵老山


農村土地有多種植方式方法,你象我們這是噸產錢,就拿小麥來說按1000斤算,1150-130-80-60=880-60-20=800-400=400,私人之間沒年限合同約束,小麥一般除去承包費,不算自己人工,單產量最多見300元,秋茬玉米按最高產量800斤,減去雜費300元,風調雨順,能見600元,一畝地幹活快手,秋夏兩料1畝地得華10個工,也就是1個工能掙80元,這是給自己幹活的收入,有個好處,白天澆地熱,晚上澆,因為打工沒人要,前幾年我包另散地,100元左右,好多打工的人願意自由包給我們這些老頭,他自己以後可以回家繼續種,莊稼活都是體力活,隨然機械化好,好多還要人工幹,60多歲種100畝地沒問題,只要親自幹,老倆口搞5萬多元還是可以的,人家說外邊錢好掙,對咱沒用,現在地也不好包了,過去包的地,人家都讓拿補貼的萬畝大片流轉,人家成片,用鐵欄圍了,上次倒再路邊豬糞,讓人家倒垃圾溝,人家說路都是它的,水利設施都比控制,農民就是想種地也沒戲了,人家種的是林業需要的綠化樹種,


太白老農966


外人會認為農民應該丟掉土地去住樓房那多幸福啊!種地,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太累了!

我想說的是,對於農民來說,土地絕不僅僅是生產資料,豐衣足食吃飽飯。

更多的是,農民對自己的土地有著外人所無法感受到的感情在裡面!


土地就是自己的“戰場”

農民在這片自己的“戰場”上默默無聞的耕耘,從犁地、起壟、播種、澆灌、施肥除草,無不親力親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勤的勞作著,自己對這片土地有著那樣深厚的情懷!這不是用言語所能表達的了得!

這片土地豐收的不僅僅是糧食,更多的是它帶給了自己無限的快樂。當豐收的季節來臨時,看著通過自己辛勤的雙手創造的勞動果實時,心中有一種莫大的成就感,就像戰士從戰場凱旋歸來。

這種喜悅比豐收多少糧食都要顯得珍貴!


土地就是自己的“孩子”

農民對土地的感情,就像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感情那樣的濃烈!

孩子的喜怒哀樂,時時牽動著父母的心,孩子生病了,父母比孩子還難過,無微不至的照顧著。

農民對自己的土地,又何嘗不是精心的照顧著,他把自己的時光都給了土地。

因為土地帶給了自己最真實的快樂,它可以讓自己在在勞作時忘掉一切的“煩心事”。

農民對土地,就像魚兒對大海,鳥兒對天空,誰都不能離開誰!


妙語說6808


大家好,我是樂陶陶細語,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既然是農民肯定保持他原有的生活方式——住在村莊裡有地可種最幸福!

首先是大部分農民除了種地沒有其他好的生活技能,住在村莊有地。現在國家隊土地不收公糧,而且有種地補助,他們還擁有自己可以打理的山坡(種果樹也很不錯)。他們就可以在土地上種植自己需要的糧食和蔬菜,也可以圈地養雞鴨!對應目前來說,可以自己保證蔬果用有機肥,不用或少用農藥——那是非常好的綠色食品!如果合理經營,更多的產品可以向外銷售,這些東西在城市裡需求很高的!農忙在家打理自家蔬果,農閒可以去城裡打工,這樣可以有增加自身收入!也可以開網店銷售自家產品!

農民習慣了鄰居村民之間的嘮嗑走訪,住在村莊會很適合。就算出現今年這種大疫情,自家院子有食物也安全!平時這樣農民至少有基本生活保障!

如果是去土地搬進城市樓房,他們失去土地——就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來源,就算去打工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長久的工作,心裡沒有安全感!而且城市還有物業樓前,水電費等生活開銷一般比農村高,同時鄰居很少往來 ,失去土地呆在城裡的農民應該是比較痛苦的!

所以農民還是呆在村莊裡有地可種是好的選擇,是幸福的!

最後送大家一張圖片,希望大家一切都好


樂陶陶細語


農民有地住村莊還是無地住高樓幸福?這問題很簡單也很複雜。下面隨便談下我的觀點認知。幸福是人內心深處的感知,而非農村城市之分,主要是對自身慾望滿足狀況而已。在農村有地種幸福!農民嘛,以務農為主,有地種,有活幹,有糧收,有糧蔬吃,很滿足,很開心。大家都可以通過電影電視大土豪分田地,真正農民有田有地耕種的喜悅景象,有田地就是幸福。人勤地不懶,只要你勤快,自給自足完全不是問題。


真正農民跟著孩子進城居住,好多不習慣,感覺無地種,沒活幹,急躁,有體現不出他自身價值所在,所以農民有地種幸福!失去土地住在高樓幸福,不然咋有搞對象,沒搞上,直接房屋畫個拆久能成事?說明很多人都希望失地領賠償,住高樓。這次疫情可以看出,好多農民房貸 車貸,農村確定沒房子可貸,說明還是嚮往城市生活。俗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有無能力都希望向往提高自身生活質量。有能力進城生意也好,打工也罷,💰相對充足,吃喝玩樂也方便,所謂孩子上學,就醫也方便吧。所以哪怕負債累累,削尖腦袋也想著往城裡鑽。當然針對有能力本事,城市就業掙錢更廣泛,人多路廣錢更好賺。相對有智謀,有能力,住在城市更有幸福感。或許在農村猶如老水牛掉井裡,有力使不上一樣施展不開才能。各有千秋利弊,幸福感在自己內心及自身能力而定。找好自己的位置,上火車看清自己的位置,坐票就別想著臥鋪舒服了。個人見解 點關注 不迷路


141913鑫圭雜苑


財富在很大程度上就衡量了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有錢才能擁有小區的高樓,自然住的舒暢。他們很大一部份都是農村先富起來的農民,在農村他們同樣擁有房子和土地。只不過土地對於這他們來說,可有可無,但寧願佔著或送給願意耕種的人也決不會讓村裡收回。

相反,那些始終滯留在農村,又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家,不得以種著有限的土地、還得打些短工謀求額外的家庭開銷,渴望能住上高樓而又夠不著——他們又有幾分幸福可言?

做為農民,從小就受到薰陶、跳出農門。祖祖輩輩的農民風裡來雨裡去、渾身的汗臭和泥巴,能幸福到哪裡?傻是傻些,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道理還是懂的。

現階段又有幾個愛種地的人?能夠住上小區高樓的也不是一般人家,這樣淺顯的道理連三歲小孩都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