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名村干部的战“疫”兵法

“咱这偏僻的地方,空气又好,能有什么病毒嘛?”疫情防控初期,村民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意见一大堆。

“疫情防控关系到我们大家,我也要参加义务执勤。”时隔不久,村民群众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高涨,大家齐心协力战疫情。

在平凉市崆峒区大秦乡大秦村,从“要我防”到“我要防” 的背后,是42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兰小莉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艰辛付出的结果,他们共同织起了“家门口”群防群控安全网。

“乡亲们,少出门,少聚会,出门要戴口罩!”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秦村的大喇叭每天早晚循环播放,防疫知识传遍了家家户户。

面对乡村干部的宣传,刚开始有些村民并不当回事。见此情形,兰小莉利用村里的“村村响”大喇叭、流动宣传车不厌其烦地宣传讲解疫情防控注意事项和科普知识,让群众知晓疫情形势,慢慢地村民开始谨慎起来,没事不出门,有事报情况,村里安静下来。

“我们几名党员发现村上没有卖菜的,就建了临时卖菜点,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买到菜,菜价又便宜,目的就是为了群众方便。”兰小莉指着一旁的卖菜点介绍说。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村民外出,大秦村在村内设置定点粮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销售处,保障了群众的“菜篮子”。针对居家隔离人员,村里还安排专人代购生活物资,以暖心的服务实现了“封路不封情”。

“有了村民的支持,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兰小莉说,“防疫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唯有一步一步扎实走下去,才能最终战胜疫情。”

困难面前,党员先上。在村里深入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兰小莉既是指挥员又是排头兵。她既是村干部又是村医,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政策,与群众心手相连;教村民如何做好家庭防疫消毒、正确佩戴口罩、自身保护、减少外出等防护措施;对外地返乡人员摸排登记备案……

她在村委、卫生所和村里防疫监测点轮着转,手机24小时开机,响铃振动调到最大,村民随时都能找到她。在她的带领下,大秦村共排查跟踪到324名外地返乡人员,严格落实了居家留观和“五个一”监管措施,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阻断疫情最有效的方式是减少人员流动。“无论说多少遍,无论大家信不信,我们都一定要排查到位、宣传到位、防范到位,严格测量体温,这是我们的责任。”兰小莉坚持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我是您的联系人,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异常情况,请您第一时间与我联系。”“这是我的联系电话、这是咱们乡的防控电话、这是乡卫生院的防控电话……”当大秦村324名返乡人员收到兰小莉送去的一张张“疫情防控连心卡”时,都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一名党员,就是一根标杆。兰小莉说:“作为一名党员,肩负了这份使命,就绝不能辜负大家,能为抗击疫情出自己的一份力,这是我的责任。”

“为家坚守,渡过难关。”在这危急关头,兰小莉呼吁党员、热心村民站出来搭把手、帮帮忙,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奉献力量。

呼声迅速得到回应。“年轻人就要有担当,守护好家园义不容辞。”退役军人秦永强等18名村民迅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他们活跃在防疫一线,或检测登记过往车辆和行人,或在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或深入农户宣传防控知识。无论白天黑夜,志愿者都坚守在岗位上。

乡村干部的付出、志愿者的尽责,深深感染了村里的群众。如今,大秦村村民不仅形成了“非必须不出门,要出门戴口罩”的疫情防控好习惯。部分村民还为村里的检查点送来了消毒液、棉大衣、方便面、牛奶等物资,给执勤点的工作人员送来了热乎乎的家常饭。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兰小莉带着大秦村全体村民人人动了起来,自觉站好疫情防控的“先锋岗”“执勤岗”和“服务岗”,用平凡的坚守为保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防线。(记者

张小锋通讯员魏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