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西方心理學家非常尊敬亞里士多德,他在心理學中的貢獻主要有哪些?

老左心理工作室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

作為一位最偉大的、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對世界的貢獻無人可比。但他的成就遠不止於此。他還是一位真正哲學家,對哲學的幾乎每個學科都作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憲法。他的研究課題之一搜集各國的憲法,並依此進行比較研究。

亞里士多德一生勤奮治學,從事的學術研究涉及到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美學、博物學等,寫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

他的思想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等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最早論證地球是球形的人。

亞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顯得有些極端。例如,他贊同奴隸制及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認為這是自然界的安排,當然,這些思想是他所處時代的寫照。但是,亞里士多德的許多思想,今天看來依然具有時效性,如:“貧窮是革命與罪孽之母”、“立法者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青年上;忽視教育必然危及國本。”亞里士多德關於教育的思想顯然是超前的,在他生活的年代還沒有公共教育

亞里士多德把科學分為:

1.理論的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

2.實踐的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飾學);

3.創造的科學,即詩學。

1.邏輯學:《範疇篇》、《解釋篇》、《前分析篇》、《後分析篇》、《論題篇》、《辯謬篇》,以上六篇邏輯學著作總稱《工具論》。

2.形而上學:《形而上學》。

3.自然哲學:《物理學》、《氣象學》、《論天》、《論生滅》。

4.論動物:《動物志》、《動物之構造》、《動物之運動》、《動物之行進》、《動物之生殖》、《尼各馬克倫理學》、《158城邦制》。

5.論人:《論靈魂》、《論感覺和被感覺的》、《論記憶》、《論睡眠》、《論夢》、《論睡眠中的預兆》、《論生命的長短》、《論青年、老年及死亡》、《論呼吸》、《論氣息》。

6.倫理學和政治學:《尼各馬可倫理學》、《優臺謨倫理學》、《政治學》。

7.《修辭學》、《詩學》。


吉吉果


一般認為,亞里士多德在心理學方面主要有三項貢獻:一是他建立了一個知識體系,關於靈魂的研究,可在經驗論和唯理論兩個方面都同關於活動的機體的研究發生關係。二是他解說了靈魂的性質及其活動,使靈魂成為活躍的生物的一種表現,而活躍的生物又是靈魂的一種表現,根除了以前的靈魂和肉體的二元論。三是他具體的描述和闡述了人類的經驗和行為,論述了青年、老年、男人、女人、覺醒、睡眠、做夢、記憶、情緒,自制和人際關係等心理學問題。

由此可見,亞里士多德的主要功績在於他糾正了前人關於萬物皆有靈魂的物活論的錯誤觀念,堅持靈魂與身體不可分性,把靈魂視為整個生命特有的形式和功能。此外,他提出的發生學觀點,心理活動的知、意二分法,聯想三定律及視覺後象、感覺閾限、感覺相互作用和適應、對比心理現象對後來歐洲中世紀和近代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wjdxp


亞里士多德在前384年生於色雷斯的斯塔基拉(Stagira),父親是馬其頓王的御醫。從小亞里士多德在貴族家庭環境里長大。在18歲的時候,亞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圖學園學習,此後20年間亞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學園,直至老師柏拉圖在前347年去世。柏拉圖去世後,由於學園的新首腦比較同情柏拉圖哲學中的數學傾向,令亞里士多德無法忍受,便離開雅典。但是從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雖然亞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學園新首腦的觀點,但依然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

離開學園後,亞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學友赫米阿斯的邀請訪問小亞細亞。赫米阿斯當時是小亞細亞沿岸的密細亞的統治者。亞里士多德在那裡還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動中被謀殺,亞里士多德不得不離開小亞細亞,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3年後,亞里士多德又被馬其頓的國王腓力浦二世召喚回故鄉,成為當時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根據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亞里士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亞里士多德也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亞里士多德的在影響下,亞歷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十分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但是,亞里士多德和亞歷山大大帝的政治觀點或許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觀是建築在即將衰亡的希臘城邦的基礎上的,而亞歷山大大帝后來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對希臘人來說無異是野蠻人的發明。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亞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並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羅神殿附近的殺狼者(呂刻俄斯)來命名。在此期間,亞里士多德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亞里士多德講課時有一個習慣,即邊講課,邊漫步於走廊和花園,正是因為如此,學園的哲學被稱為“逍遙的哲學”或者“漫步的哲學”。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在這一期間也有很多,主要是關於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學和哲學,而使用的語言也要比柏拉圖的《對話錄》晦澀許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有些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因此有人將亞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個教科書的作者。雖然亞里士多德寫下了許多對話錄,但這些對話錄都只有少數殘缺的片段流傳下來。被保留最多的作品主要都是論文形式,而亞里士多德最初也沒有想過要發表這些論文。一般認為這些論文是亞里士多德講課時給學生的筆記或課本。

亞里士多德不只研究了當時幾乎所有的學科,他也對這些學科做出極大的貢獻。在科學上,亞里士多德研究瞭解剖學、天文學、經濟學、胚胎學、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物理學、和動物學。在哲學上亞里士多德則研究了美學、倫理學、政治、政府、形而上學、心理學、以及神學。亞里士多德也研究教育、文學、以及詩歌。亞里士多德的生平著作加起來幾乎就成了一部希臘人知識的百科全書。一些人還認為亞里士多德可能是在那個時代裡最後一個精通所有學科和既有智慧的人了。

亞歷山大死後,雅典人開始奮起反對馬其頓的統治。由於和亞歷山大的關係,亞里士多德不得不因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而西斯(Chalcis)避難,他的學園則交給了狄奧弗拉斯圖掌管。亞里士多德說他會逃離是因為:“我不想讓雅典人再犯下第二次毀滅哲學的罪孽。”(隱喻之前蘇格拉底之死)不過在一年之後的公元前322年,亞里士多德因為多年積累的一種疾病而去世。亞里士多德還留下一個遺囑,要求將他埋葬在妻子墳邊。

在雅典任教的期間,亞里士多德領導了當時大多數的科學研究和思想,這段期間也成為他生涯中最為後人所知的時期。不過,亞里士多德的大半生涯其實都是花在研究自然科學領域上。雖然他的形而上學著作包含了許多對於數字本質的研究,但他對於數學本身並沒有做出原創的貢獻。不過他的確在許多自然科學領域上做出原創貢獻,包括了植物學、動物學、物理學、化學、氣象學、以及其他科學學科上。

亞里士多德對於科學的貢獻大多是理論性的、而不是數字性的。到了16世紀以後科學家們開始使用數學研究物理科學時,亞里士多德的作品中被發現出許多錯誤。他的錯誤主要是來自於對質量、速率、力度、以及溫度等概念的缺乏,他了解速率以及溫度為何,但卻缺乏測量它們的數字概念,也只有用過一些基礎的實驗配備如鍾或溫度計從事研究。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提供了許多科學的觀察和記載,不過這些著作裡也有一些奇怪的錯誤。舉例而言,在《動物史》一書里亞裡士多德主張雄性動物比雌性擁有更多牙齒。同樣的,伽利略也指出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重物體掉落速度快於輕物體的主張是錯誤的。

在物理學方面,亞里士多德認為各物體只有在一個不斷作用著的推動者直接接觸下,才能夠保持運動。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說法,“真空”是不能存在的,因為空間必須裝滿物質。這樣才能通過直接接觸來傳遞物理作用。後世的物理學家牛頓指出了亞里士多德這一論斷的謬誤,指出了“力不是保持物體運動的直接原因。力只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可以說,在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大廈沒有造起來之前,整個西方世界的科學都以展開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科來進行。

不過,亞里士多德在科學理論上犯下的一些錯誤並不能抵銷他對於科學領域的重要貢獻。舉例而言,他主張將邏輯學生物學提升為正式的學科,並立下了至今的研究基礎。他也提出了對於自然的基本概念,主張研究自然事物可以提供有用的知識,這創造出了物理學以及其他許多科學。不過這些科學的觀察其實都超過物理學的範圍,屬於形而上學的領域了。

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邏輯概念成為了支配邏輯學界的理論,這一直要到19世紀才被數理邏輯取代。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指出亞里士多德的邏輯理論是完全以演繹推理的方式架構而成的。

亞里士多德自稱在他之前,邏輯領域都還沒有人認真研究過(Bocheński, 1951)。不過,柏拉圖曾透露在亞里士多德之前便已有人開始研究語法學,探索對詞彙使用的邏輯。邏輯似乎是從辯證法裡衍生出來的,更早期的哲學家便已會使用反證法概念來討論哲學,但卻從沒有認真探索其中的邏輯意義。即使是柏拉圖在邏輯研究上也有所障礙,雖然他大致瞭解要如何建構一套演繹推理的體系,但卻從沒有真正投入建構過。柏拉圖只依賴於他的反證法,將不同的科學和研究方法混合在一起(Bocheński, 1951)。柏拉圖認為邏輯演繹只是從假說上衍生而出的,因此他只專注於提出清楚正確的假說,認為以此便能得到正確的結論。後來柏拉圖才認識到在演繹中的過程可能對於取得結論大有幫助,不過他從來沒有以這種方法成功研究過,雖然他曾將他的嘗試經驗和研究方式記載於《智士篇》裡(Rose, 1968)

亞里士多德也透過邏輯的模態(模態邏輯)創造出了三段論。模態一詞代表的意思是“模型”,模態邏輯所要研究的就是“真理”的模型。亞里士多德也提出了“可能的”與“必然的”兩種研究假說的差異概念,並且建構了一套邏輯的研究方式,以探索那些難以被解讀出來的真相。(Rose, 1968)

亞里士多德在1493年的《紐倫堡編年史》中被描繪為一個十五世紀學者。亞里士多德留下的著作成為最完整而又最具影響力的哲學系統之一,或許高過史上任何的一個思想家。他單獨創立了邏輯學、生物學、以及心理學,他也在兩千年前的《政治學》一書中預言了工業革命的來臨:“如果每個機器都能製造其各自的零件,服從人類的指令和計劃…如果梭子會自己來回飛動、如果弦撥會自己彈奏豎琴,完全不需人手操控,工頭將不再需要領導工人,奴隸主也不再需要指揮奴隸了。”


張氏蹺引


亞里士多德可以說的上是心理學的鼻祖,他的有一部著作叫論靈魂,可以說的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專門心理學方面的著作,他在心理學方面的觀點也是很豐富的。他把人的靈魂分為,植物滋長的靈魂,動物感性的靈魂和人的理性靈魂。從植物到人,靈魂的等級越來越高,高級的靈魂包括低級靈魂的功能,這三級靈魂是從世界開始就有的,生物的種和屬是不變的。


精神家園001


1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是歷史上第一部論述心理現象的著作。2境況與美是亞里士多德道德心理學對境況主義挑戰的回應主要貢獻。3慾望,普紐瑪與行動是亞里士多德心理學對身心二元論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