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經常有家長問粒粒:給孩子買了很多書,也讀了很多,但是孩子只是囫圇吞棗,看完故事就草草了事,閱讀方面沒有什麼提高,有沒有好的提高閱讀的辦法呢?


其實,大部分的家庭閱讀都是在泛讀(Extensive Reading),泛讀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需要長期積累的,需要超過一定的量才會看到成效。與之相對應的是學校的閱讀學習,在美國的課堂裡閱讀主要包括:精讀(Close Reading),指導閱讀(Guided Reading),自主閱讀(Read to Self),夥伴閱讀(Buddy Reading),後兩者是屬於泛讀的範疇,前兩者是對閱讀策略有意識地學習和指導。


小學階段主要的閱讀策略包括:文章大意、細節描寫、人物性格、故事發展、因果關係、對比和比較……老師會常常會藉助“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因為它可以直接達成對閱讀策略的目標。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這裡所說的思維導圖,英語叫做Thinking Map,主要有8種,每一種的形狀不同,代表著不同的思維方式,達成的閱讀策略也是不同的,那到底該如何選擇使用呢?今天粒粒就結合著繪本故事跟大家一起來看看它們的具體用法。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為了讓大家瞭解得更直觀,粒粒也加入了自己做的一些中文或雙語思維導圖,有些瑕疵,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1.圓圈圖

圓圈圖的主要用法是下定義,中間的小圓可以是一個話題或者問題,外面的大圓圍繞中間的小話題展開,內容沒有特定的限制,主要是兩者存在相關性。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比如開學時最常讀的繪本《大衛上學去》,我們可以把書名放在中間,或者是問題“大衛應該怎麼做?” 外圈就可以寫下具體的行為。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又比如寫下“我們喜歡的蘇斯博士書中的人物”,外圈就可以寫下任意人物名稱或者圖片。注意,圓圈圖對於順序沒有要求,所以可以任意排布。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關於故事的內容,作者的寫作目的等閱讀策略,都可以使用圓圈圖。


2.氣泡圖

氣泡圖主要是用來描述事物的特徵,中間的圓圈是所要描述的事物,周圍的圓是描述性的詞語。比如人物的性格特徵,故事細節的描述都可以使用氣泡圖。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比如讀完《彩虹色的花》,我們可以一起討論這是一朵怎樣的花,需要使用“描述性”的詞語來形容它,所以會用到很多的形容詞。如果孩子不太會描述,可以使用句型:“主語(彩虹色的花)+副詞(很,非常)+_______ 。”進行引導。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比起“無私奉獻”,美國老師課堂上更關注情緒和自我認知的發展,A Bad Case of Stripes是很經典的書,書中的小主人公Camilla Cream因為“從眾心理”而發生了很多外形上的變化,這個過程中她產生了各種情緒,用氣泡圖剛好可以描述她的特點。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這個氣泡圖的“氣泡”雖然變成了長方形,但它還是遵循了氣泡圖的“描述”性的特點,實質上仍然是氣泡圖哦。


3.雙氣泡圖

雙氣泡圖主要用於對比和比較,找出其中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其外形是兩個氣泡圖拼在一起,中間連接的圓圈是共同點,外側不連接的就是不同點。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比如,讀完安東尼·布朗的《我爸爸》和《我媽媽》,我就會讓小朋友們找一找這兩個人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小朋友們會找到很多我自己沒想到的,比如“他們都喜歡穿同一件襯衫”❤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比較同一個作者兩本不同的書是練習對比和比較的最好方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可以鼓勵他們自己畫思維導圖,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結果。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4.樹狀圖

樹狀圖主要是用來分類,外形像是一棵樹的樹幹和樹根,上面是總的主題,下面的分支是主要分類,再下面還可以有子分類。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棕熊,棕熊,你在看什麼》這個繪本故事中出現了各種動物,動物按不同的顏色可以進行分類。現在看這個樹狀圖有些不嚴謹,大標題最好改為“不同顏色的動物”,棕熊也應該是其中一個分支。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因為具有分類的功能,樹狀圖用在科學繪本故事中應用得比較多。比如讀完一系列與蝴蝶相關的繪本後,可以研究“蝴蝶”的不同方面,蝴蝶可以做什麼,有什麼,是什麼?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5.弧形圖

弧形圖代表的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它是由大括號組成的,括號裡面是部分,不同的部分還可以通過括號來包含子部分。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愛心樹》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大樹為了孩子奉獻出自己的不同部分,依次包括樹葉、樹枝、樹幹,最後只剩下一個樹墩,這裡用弧形圖做一個梳理不僅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梳理,更是整個故事內容的梳理。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弧形圖能夠很好地對“人物外形”進行梳理,比如《千萬別讓鴿子開巴士》中的鴿子,可以就其身體部位不同的特點用弧形圖進行概括。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弧形圖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用處,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每一段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老師日常板書時最長用的一種,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6.流程圖


流程圖主要是表達順序關係,跟進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事物的發展。流程圖中最關鍵的要素是箭頭和箭頭的指向。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好餓的毛毛蟲》講述了毛毛蟲從一顆卵變成蝴蝶的過程,這裡用流程圖正好記錄它生命的不同階段。粒粒把它做成了一個圓形,正好契合了科學中的概念“Life cycle(生命循環)”。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在這個故事講完之後,我希望小朋友們能夠複述這個故事的內容,就在原來的流程圖下面做了一個細分,記錄毛毛蟲從星期一到星期天分別吃的食物。這個流程圖在輔助孩子複述故事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7.複流程圖

複流程圖是用來表示因果關係的,左邊是事情的原因,中間是主要事件,右邊是結果。使用複流程圖的時候也要注意箭頭和箭頭的指向。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在講《三隻小豬》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就用了複流程圖,左邊是三隻小豬分別用不同的材料搭建的房子,中間是大灰狼一一吹他們的房子,右邊是最後的結果。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8.橋狀圖

橋狀圖主要表示類比關係,as(表示類比,等同),as兩邊的內容分佈在橫線的上方和下方,上方和下方的事物相關,as左右兩邊內容需要對等。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就以《海馬先生》這個故事為例,海洋動物中有很多爸爸都擔任著保護魚卵或小魚的任務,橋狀圖的橫線上方是海洋動物名稱,下方是他們保護小寶寶的方式,依次類推。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結 語

用思維導圖來精讀繪本故事,閱讀不再囫圇吞棗


兩年前粒粒曾經為一個app錄製過一門思維導圖的在線課,當時有幾百位老師學習了這門課程。現在這門課程的合約到期了,所以可以公開裡面的一些內容,今天文章的內容就是其中的一堂課《如何用思維導圖教繪本》。它能夠有效解決很多閱讀策略方面的要求,操作也非常簡單,只需要一張紙,一支筆就可以。下次跟孩子一起讀繪本的時候,就可以試試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