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2018年日本動漫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了嗎?

橙子橙子Vincent


非常遺憾,和題主的推測正好是相反的。題主應該觀察到了,2018年的動漫,有大半都是過去的“有生之年”的老作品,例如《反叛的魯路修》、《全金屬狂潮》,甚至《足球小將》這種骨灰級的作品都被挖出來了,這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為什麼?

首先,你要知道,為什麼有“有生之年”系列?

動漫作品的商業企劃,最終目的還是要賺錢,當然不可否認,商業動畫中也是有“藝術性”的成分的,不過大都是在賺錢的大前提下才來做到藝術性的(例如美術上的一些表現力),為啥一些超人氣的作品企劃到後期就沒有後文了,例如《魔法禁書目錄》,明明超人氣,大家也都很喜歡炮姐,為啥第三季就是不出,這都和商業上的成績掛鉤,一般來說,動畫是作為原作的宣傳是最大的商業目的,當然光盤賣的好,基本可能會出第二期,但是多出幾期後,對原作的銷量帶動到了巔峰後就不再增長,光盤銷量也到了瓶頸,一般這種時候,這個企劃就會暫停,而出一些外傳故事,外傳漫畫等,例如《魔法禁書目錄》,御坂美琴人氣比茵蒂克絲高不少,所以直接出了外傳動畫《某科學電磁炮》,可以看出,作品都是往商業方向來出新作品的。

而像《反叛的魯路修》是原創動畫,並且還是一個機器人動畫企劃,相對比起改編輕小說原作的動畫企劃來說,培養難度更大,風險更大,但是當年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在2個季度之後,劇情也完整了,因此開始推出外傳,《亡國的阿基德》,並且官方小說、漫畫都開始賣了,這就是動畫帶來的商業效應。

如今,為什麼2018年把各種本身商業上已經“圓滿”的經典作品繼續做文章?顯然,日本動漫這個圈子,已經被逼到不得不“翻舊物填新坑”的地步了。不得不把有生之年這些已經功德圓滿的動畫拿出來重新賺錢,因為過去已經成功,所以人氣相對穩定,“賺錢”並不算難。你動腦筋想想,《反叛的魯路修》第二季的故事多麼完整,能交代的基本都交代了,結局也非常完美,現在卻弄了個第三季出來復活了魯路修,這麼明確的商業目的還看不出個究竟?還不是因為《亡國的阿基德》弄的不行,還得用本篇故事來撐場面?這都是商業企劃,所以不會把粉絲的感情放在第一,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全金屬狂潮》也是一樣的,原作小說都完結多久了,動畫第三季結束後,動畫化續作一直沒有出,為什麼小說連載20年後突然動畫化第四期又出了,這都是一個道理。

日本動漫圈子為什麼不好?筆者有在日本做原畫師的朋友告訴筆者,動畫製作行業,越是因為圈子沒錢,越是接越來越多的動畫來做,消化不掉就外包給工作室做,製作出來的動畫就越是質量差,而又因為接了太多的工作消化不掉,不停的加班給新人壓力,頂層的監督剝削不了,聲優剝削不了,就剝削底層的動畫師,最終導致整個行業環境變差,動畫製作公司活不好,於是接更多的活來做,惡性循環,這就是日本動畫製作圈“涼了”的前奏。

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後繼無人”,為啥會後繼無人?因為這個行業沒法吸引足夠的人才加入,不賺錢。做動畫的,除了企劃人和投資人外,製作方面最大的就是動畫監督,也就相當於電影裡的導演,那麼要當上動畫監督,那麼就得從最基礎的原畫師做起,一般情況下,動畫監督的晉升道路是這樣的,

製作“動畫”(動畫中的插入幀的繪畫,相對繪畫要求較低)→畫“原畫”(動畫中的“關幀”,對繪畫要求較高),→演出(也就相當於監督助力,並且會直接負責動畫中的方方面面)→監督,監督是最高層,因為你得對動畫的方方面面都有比較懂,並且有足夠的積累才能作為把握一部作品的關鍵的人物。現在問題出在哪?出在 最底層“動畫”的這部分,想做監督從動畫開始努力的新人,苦命的做動畫,最後發現自己拼命加班做出來的動畫,最後工資比同齡人賺得少不少,甚至連最起碼的保障都沒有,工資不發,加班不給加班費,待遇差,“實力勸退”,行業底層苦命,哪個行業都是這樣但動畫圈子特別苦,還不如打工賺的多卻比打工還苦,誰還願意從底層做起?因此,後繼無人是一個問題;

新作不給力也是一個問題,互聯網時代,信息量爆炸,從“動畫迷”變成了“網蟲”的御宅族增加,動畫、漫畫不再是御宅族唯一的輸入物,大家也因為信息量獲取的爆炸,對動畫、漫畫作品的內容口味越來越挑剔,傳統的熱血、後宮甚至這些年興起的龍傲天風格都不能滿足動漫迷的口味,最後不得不拿出各種奇葩的題材來嘗試,血腥、、賣肉、獵奇、奇葩的題材層出不窮,也讓動漫的內容越來越低俗,為了吸引眼球不擇手段,這樣的作品反而無法成為長期人氣的經典之作。因此業界也不得不把以前成功的作品拿出來,來降低投資風險,這明顯就是業界不行了的前兆。

而這個前兆就是,動畫數量會越來越多,2017年,某個季度動畫數量高攀到50部,今年4月居然到了70部!但是再往後,動畫的數量怕是會大幅度減少,大概這個下滑趨勢會維持五年,等這些“有生之年”的動畫帶起的一波銷量和人氣結束後,還沒有新的,能夠撐起一片天的作品出現的話,那麼動畫圈子積累的惡勢效果,一定會慢慢浮現出來。


T哥小站


美國人創造了聞名世界的迪士尼動畫產業鏈,日本人卻開拓了TV動畫片的產業奇蹟,大致來說,日本動漫的發展可以分為,萌芽期、探索期、成熟期、細化期等四個階段,而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都誕生在後兩個階段,在成熟期的這段時間裡,也正是熱血動漫的黃金時期,個人以為直到95年左右,日本熱血動漫才開始進入了下一個時代,在龍珠灌籃等老牌熱血漫完結後,熱血系開始青黃不接,JUMP為了度過這個寒冬甚至與富堅簽訂了喪家辱國的休假條約,但隨著火死海的出現,純粹的熱血動漫被重新定義,這個時代也就是號稱後熱血時期的民工漫時代,雖然熱血的路子變窄了,但其他風格的路子卻拓寬了,其後,《新世紀福音戰士》問世,這部反應社會現狀的作品引起了軒然大波,湧來了一批大產業發展的商業化階段。

如果說為日系熱血動漫尋一個根,那麼這部作品一定是手冢治虫的《鐵壁阿童木》,他為熱血動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之後的《北斗神拳》更是硬核向熱血漫畫,直到《聖鬥士星矢》出現後,熱血動漫的作業線已經相當健全。

無論是暴走族舍利生死,還是教練我想打籃球,雖然故事背景不一樣,不過故事的大概劇情都有著相似之處,甚至相應的套路一直被沿用在許多民工動漫中。

簡單舉幾個明顯的例子,幾乎所有的熱血動漫都是從主角一夥的不斷成長,積極向上不斷打敗更強的對手所展開的,而這樣的劇情往往讓人產生一種參與感,中二點的說法就是,啊,我看見了,我來繼承。一邊目睹主角逐漸變強,一邊又能感受到同伴之間心靈的羈絆,小朋友根本受不了這種的好嗎?那麼又一個問題來了,如何讓主角匹配到合適的對手,讓整打鬥的場景看起來勢均力敵,血脈膨脹?於是便有了打不死的主角,在被打的快要死的時候突然截殺對手,並且屢試不爽。這樣的主角大多是出身不俗,繼而開掛的人物,這兩者相輔相成,一個能開掛的人自然有著複雜背景,自圓其說。以至於後來自成一派,甚至開發出了扮豬吃老虎型,和原本很強但突然性無能型,這兩型也在背景上進行設定,讓開掛行為看起來不那麼唐突。

時至今日,日漫發展快過去大半個世紀的年頭,在今天商業化相當嚴重的年代,偶爾能看到一些品質不俗的作品,但很少有能讓人驚豔的作品出現,整個動漫行業也進入了一個死結。例如最近輕小說動漫的興起,快餐式番劇受熱,但鮮有再見《鋼煉》那樣的有深刻體驗的動漫作品。現在,熱血動漫也幾乎快成了民工漫的代名詞,題材的缺失,套路的匱乏,這或許也是日漫發展史上的另一個瓶頸期吧。

關注【拾部次元】,一個由漫畫家撰寫,有態度的動漫頻道


拾部動漫


首先想說日本動漫產業的應該是公認的全球排名是第一,所以崛起這件事並不能這麼說,而是前些年日本動漫產業萎靡了一段時間。在日本,動漫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使得日本擁有大量的動漫人才以及因此衍生出的動漫類遊戲人才,在日本絕對不怕找不到好的漫畫家或者動畫大師,它不似咱們中國最拿手的乒乓球,乒乓球講真話只是學生時代比較流行,而到了家長的那種年紀,打乒乓球的又有多少呢?但是動漫不同,在電視機上手機上隨處可以看,也是家庭聚在一起閒談時的談資。

日本動漫特效上不如美國的炫目,在人物模型上並沒有國漫人物精細和真實,但是憑著劇情的創新和趣味性在全球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擁有了廣大的收看人群。記得剛開始看海賊王的時候,感覺畫面太差實在是太看不下去了吧,結果看了幾集再怎麼樣的畫面也毫無違和感,反而被劇情深深地吸引,無法自拔😓。

2017年日本動漫產業把主要的目標都瞄準在了還在消費者身上。海外銷售達到了國內的兩倍這對日本動漫製作和銷售也都產生了顯著影響,就好比今年的新番《紫羅蘭之永恆花園》
在播出前的市場營銷就弄得特別好,當然因為其質量很高也令其火的一塌糊塗。
他們動漫製作的觀眾也都從原來的面向美國開始也面向中國以及全世界的觀眾,滿足大眾的喜好。


咱們中國現在對日本動漫都是引進而並非前些年的全部盜版過來,也是時代的進步吧,畢竟互利共惠嗎對吧。總的來說日本動漫產業是不會衰退的,畢竟這是他們國家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


而且今年新番還會不斷上映,定不會讓觀眾們失望。
對動漫的發展安倍政府也是比較重視,但是目前他置身於森友學院事件之中,不知道還有沒有心思
落實它推出的政策。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還算有幫助請點贊關注。我是 小豪看動漫 ,不定時更新對動漫的一些拙見和動漫的相關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