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本以為徐崢導演的新作會延續之前人在囧途系列的搞笑與誇張,但沒想到《囧媽》溫柔而又平淡,直擊現實生活中的家庭問題。

這部電影為我們展示了父母與孩子兩代人之間因不同的認知而引發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又讓人覺得暖意十足的故事,在如今局勢相對緊張的狀況下足夠讓人放鬆,卻也同樣能引起人們對電影中矛盾衝突的思考。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著名散文家林清玄曾經這樣說過:“追尋美好人生的態度有三個特質:溫柔的態度,理想的懷抱和浪漫的情懷。

《囧媽》中的徐媽媽盧小花兼有以上三點特質。她在劇中對徐崢無微不至的關愛中藏著她溫柔的態度;花費兩萬元的報名費只為到遠在千里之外的莫斯科參加合唱,體現了她對於理想的追求;除此之外,她倔強地拒絕乘坐飛機,堅持要耗費六天的時間坐火車,又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她浪漫的情懷。

但以上三點特質中,最令我動容的卻是盧小花的溫柔。誠然,盧小花有因為對徐崢過分約束,從而使得自己與兒子之間存在著嚴重隔閡的情況存在,但無可厚非的是,盧小花所展現出來的溫柔,讓我們看見了解決兩代人之間矛盾的良策。

01、兩代人之間的對弈,需要設身處地的相互體諒


《囧媽》避開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婆媳矛盾,而是以徐伊萬瀕臨破碎的婚姻為序幕,逐步將徐伊萬與母親盧小花之前的衝突引上熒屏。這場兩代人之間的衝突看似劍拔弩張,不可調和,其實真實情況原沒有展現出來的那麼緊張,很多時候二人之間的矛盾都只是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要深究其背後的原因,無非兩點。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1)信息獲取不對稱

在信息技術發展如此迅速地今天,已經七十歲高齡的盧小花自然不可能在運用信息技術方面像自己的兒子徐伊萬那樣得心應手,儘管盧小花也在使用智能手機,甚至會關注一些公眾號發表的資訊,但這並不能掩蓋她對某些高科技並不是很瞭解的現實狀況。

徐伊萬在劇中與母親的第一個衝突就是他在回家取護照時發現家裡的大門上了一道大鐵鎖,當時徐伊萬的表情十分愕然,這種愕然充分地體現了一種不理解。在家裡的大門已經安裝了密碼鎖的情況下,大門又上了一道鐵鎖,這對徐伊萬來說是十分難以理解的。而盧小花的解釋也十分有趣,“密碼鎖輸密碼,大鐵鎖把門鎖住呀!她的解釋,充分地體現了她對於現代科技並不十分了解的現狀,這樣的現狀正展現了二人信息獲取的不對稱。

緊追時代潮流,並且還在開發高科技“暖霸”,天天跟專利技術打交道的徐伊萬,自然很樂意使用諸如密碼鎖這樣的高新技術。而年輕時連看電影都是一種奢侈享受的盧小花,在遲暮之年迎來科技高速發展的現實情況,即便她有心,想必也無力再去深度瞭解這些讓生活變得更加快捷的東西。所以在她看來,密碼鎖並不絕對保險,唯有加上大鐵鎖這一第二重保險才能保證自己出遠門時,家裡是絕對安全的。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2)觀念不同

徐伊萬和母親盧小花在劇中產生過多次分歧。

在選擇去俄羅斯的交通工具時,徐伊萬認為飛機快捷又方便,盧小花則覺得坐綠皮火車有一種親切感,且相對來說每小時花費的價錢更低。在面對俄羅斯女子娜塔莎時,徐伊萬因為覺得自己跟娜塔莎境遇相同,難免產生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覺。而盧小花則是敏銳地發現娜塔莎身上攜帶有乘務的鑰匙,從而聯想起自己年輕時聽聞的俄羅斯列車大劫案,所以對娜塔莎始終保持高度的警覺。

由此便不難看出二人所做出的判斷和選擇完全是基於自己的經歷。盧小花坐過多次去俄羅斯的列車,一個人要在車上坐六天六夜,自然養成了保持警惕的習慣。而徐伊萬作為站在時代前沿的人,思想更加開放,也就不會像母親這樣對別人存有猜疑之心。

所以,這兩代人對峙的根源在於兩代人在信息獲取方面存在不平衡的情況,以及時代更迭帶來的觀念衝突。而要想終止對峙的狀態,就必須對症下藥,放下自己的一己之見,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而要想做到上述要求,必須需要雙方是一個溫柔的人。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第一,溫柔的人才能不厭其煩地堅持到底。

在信息獲取不平衡的情況下,教會老年人使用高科技產品就顯得極為重要。對於老年人來說,新技術的使用顯得尤為複雜。比如我的爺爺,如今最渴望的就是能擁有自己的微信賬號。但是智能手機複雜的操作對他來說學起來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到現在為止也才勉勉強強會撥打電話和存儲新號碼。所以這就要求年輕一輩多一些溫柔地付出。倘若徐伊萬能夠在安裝密碼鎖的時候,詳盡地為母親介紹智能鎖的用處,那麼也許盧小花也不會做出再安一個大鐵鎖的荒唐舉動。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一點溫柔的耐心,收起自己的焦急與嫌棄,像幼時父母不厭其煩地指導我們那樣回報他們。如果自己在教父母新知識方面半途而廢,沒有信息獲取來源的父母就只能依靠自己固有的知識笨拙而努力地前行著,兩代人之間的相互不理解也就難以消失。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第二,溫柔的人才會傾聽,而傾聽是能夠設身處地的前提。

我們經常談起一個詞語,代溝。而一提起代溝,就難免會把它與矛盾衝突聯繫到一起。似乎當這樣一條溝壑縱橫在兩代人之間時,兩代人就只能無可避免地走向爭吵,徐伊萬和盧小花二人就因觀念不同而在列車上多次發生劇烈的爭吵。但溝壑雖深終有底,親情完全可以將其填滿,讓兩代人不再隔岸相望。

徐伊萬和盧小花母子兩人在落滿積雪的森林公園中相背而坐,二人敞開心扉,於寂靜的林間互訴衷腸。最終親情戰勝了分歧,母子二人重歸於好,便足以說明傾聽的重要性。當二人觀念不合時,如果始終固執己見,不能靜下心來傾聽對方的想法,那麼二人之間也永遠不會產生理解。理解的第一步是瞭解,在瞭解的基礎上加以思考分析,再融入感情層面的因素,才能達成對另一個人的理解。而連了解對方究竟是怎麼想的這一重要的基礎前提都做不到,何談理解?

而要想傾聽,則必然溫柔。溫柔的人不會打斷對方的發言,也尊重對方的觀點。而固執蠻橫的人則往往在對方才說了幾個字時便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表達慾望,迫不及待地通過大聲說話地方式打斷對方,於是二人之間正常的交談就變成了互相打斷的爭吵,傾聽和理解也就成了笑話。幸好徐伊萬和盧小花都是本性溫柔的人,所以才能在林海之中傾聽對方的心聲,若是這二人有一人驕橫無理,恐怕就要把互訴衷腸變成在雪地中爭吵不下的鬧劇。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所以,兩代人的對峙需要設身處地的相互體諒來化解,因為對峙產生的根源就在於兩代人脫節而產生的不理解。而唯有溫柔地接受對方的觀點,溫柔地理解對方的意圖,再溫柔地去幫助對方才能重新構建兩代人的和諧關係。

02、溫柔的父母可以盡力減少原生家庭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避免引發兩代人不可調和的對峙


盧小花在大雪紛飛的林海中對徐伊萬所說的話令我感慨頗多。

“1984年秋天,我們一家還在伊寧生產建設兵團住著,我記得那天下著毛毛雨,廣播裡播著《瑪依拉》,你興沖沖地拿著一份考卷回來,說你考了一百分。結果看到家裡亂七八糟,東西碎的碎,倒的倒。你問我胳膊上的傷是怎麼回事,我告訴你是家裡進了賊,你扔下書包就要去追,那時候你才7歲啊。其實哪有什麼賊啊,我和你爸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都不一樣,我們倆確實過得不幸福。小孩子是看不到那麼多的,你能看到他是你爸,但你看不到他是我丈夫,很多次我都想一走了之,但我一看到你就捨不得了。那天你跟我說,媽媽,等我長大了,我來保護你。那一刻我就告訴自己,我這一輩子就是為你而活著。”


徐伊萬的反應很值得玩味。在劇中他一直固執地認為父親喝酒是因為感覺不自由、壓抑,而母親對父親的約束是使得父親越來越壓抑的根本原因所在。這是徐伊萬的一己之見,只因為他覺得母親讓自己抓緊時間生孩子,讓自己少吃肉保持身材是對自己的約束,而也正是在這些約束之中,他看到了當年的父親。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從徐伊萬的認知不難看出,在他看來,家庭中父親始終是處於被壓制地位的,而母親處於管控所有的人頂峰。但事實正好與之相反,母親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是酗酒父親耍酒瘋的對象,而徐伊萬對此竟然毫不知情,這令我十分驚訝。

我驚訝的不是徐伊萬的矇昧無知,也不是他對母親毫不關心。相反,我驚訝的是盧小花為何能將孩子保護地如此之好。在一個家庭暴力時有發生的家庭之中,她始終將影響孩子心智發育的家暴阻攔在孩子的視野之外,她把累累的傷痕留給自己,為孩子守住和諧美滿的家庭。

試想一下,假如徐伊萬從小就生活在父母面紅耳赤地爭吵甚至拳打腳踢之中,他一定會受到影響。在性格上也許會變得內向,變得沉默,嚴重的話甚至會因為家庭的動盪而影響自己的學習。要知道徐伊萬小時候就能考滿分,長大後鑽研的還是高新技術的專利,說明他天賦是有的,但更關鍵的是一個穩定的學習環境。

盧小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沒有選擇離開,而是犧牲自我,繼續堅守,為徐伊萬打造出來一個和諧的家庭,也維護了父親在徐伊萬眼中的形象。但更令我感動的是,盧小花以溫柔之軀融化所有苦難的同時,她還能出淤泥而不染,始終在孩子面前保持溫柔的形象。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在徐伊萬決定留下來陪母親的時候,盧小花將自己親手製作的各種飲品不停地遞給兒子,除此之外,她還將自己帶的小番茄一口一口地往徐伊萬的嘴裡塞,塞到徐伊萬都覺得崩潰。盧小花對兒子的寵愛,甚至可以用寵溺來形容,她的舉動令人感覺假如徐伊萬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盧小花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把盧小花的遭遇和她的舉動聯繫到一起,就令人覺得欽佩了。明明不斷在苦難中經歷打磨,卻並沒有因此變得越發尖銳,而是始終溫柔地對待自己的兒子,這是一種胸懷。

也正是憑藉著盧小花個人的努力,才使得糟糕不堪的家庭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被降低到最輕。如果徐伊萬一直對童年的爭吵耿耿於懷,那麼在長大之後兩代人的爭吵想必就是徐伊萬哭著質問母親“你知道你們當初吵架對我影響有多深嗎”,這樣的情況沒有出現,已是萬幸。因為這樣的矛盾無法調和,過去的悲痛將會永遠橫亙於二人之間,成為一道無法逾越的阻攔,讓兩代人始終無法和解。

03、溫柔的愛,就是接納與尊重


在影片的最終,導演借徐伊萬發送給前妻的短信,告訴了我們何為真正的愛。愛,不是控制與索取,而是接納與尊重。而接納與尊重,恰是不動聲色的溫柔,這樣的愛,當之無愧是溫柔的愛,而盧小花對兒子的愛恰好體現了接納與尊重。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第一,盧小花不會無理取鬧。盧小花在與兒子商議乘火車去莫斯科時,徐伊萬堅持要坐飛機。於是盧小花在兒子並不知情的情況下,選擇自己一個人獨自乘坐火車出行。這是一種不動聲色地接納,盧小花雖然本人沒有接受兒子的建議,但她尊重兒子的選擇,所以她只能趁兒子不注意,孤身遠赴。

而她倘若真的倚老賣老,不停地給徐伊萬打電話,要求他必須坐火車來陪自己,本就心軟的徐伊萬想必也會在糾結之後決定陪母親。但這樣的選擇就變得十分具有強迫性,很容易在母子二人之間造成隔閡。

第二,盧小花懂得變通。盧小花是一個懂得變通的人,這一點十分重要,也極為特殊。徐伊萬上車之後,因為沒有多餘的床位,選擇在火車過道靠著牆睡覺。而盧小花在出來招呼徐伊萬進房間之後,徐伊萬並沒有馬上行動,盧小花也沒有死纏爛打,而是自己轉身回到了屋子裡。對她來說,自己的態度已經表明了,剩下的只需要兒子自己做出選擇。她十分懂得把握這樣一個度,不會因為擔心兒子而死板地要求兒子必須進屋子裡睡。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除此之外,當母子二人在森林中遭遇灰熊的襲擊時,徐伊萬要求母親先跑,自己引開灰熊時,盧小花雖然一開始也並不同意,但她並沒有過多糾結,這一點令我十分感動。她是一個很分的清主次的女人,在情況危急之時,她可以理智判斷具體狀況,作出最佳的選擇。她的離開,不是她不愛兒子的表現,恰恰是她識大體,知變通的最佳體現。她愛兒子,也相信兒子的選擇,所以在尚還有選擇空間的時候,她主動離開,不給兒子增加負擔。而當無路可退之時,她又能夠毅然從樹上跳下,奮不顧身地吸引灰熊的關注。

如果一開始盧小花就固執地要與徐伊萬共進退,因為所謂的母愛而死活不願意離開,反倒可能會把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最令我感慨的莫過於片尾盧小花回到家中,摘下自己的假髮,拿梳子輕輕地梳理著自己所剩無幾的頭髮。而當她躺在床上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在整部電影中都一直活力四射的母親原來真的已經老了。我一時間就理解了為什麼盧小花十分渴求兒子可以與自己一同出行,始終在外奔波,忙著處理各種業務的兒子,自從上大學後就再也沒跟母親在一起待過這麼久。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但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哪一位母親不願意自己的兒子多回家陪陪自己?但從頭到尾,我沒有看到盧小花對兒子的強烈要求,她始終平靜而又淡定,不動聲色地忍受著孤獨與寂寞。這樣的愛,足夠溫柔,足夠偉大,也令我動容。

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強調接納與尊重,拒絕控制與索取。控制與索取很少考慮對方的情況,過分看重自己的主觀判斷,而接納和尊重才能始終讓自己保持理性,這樣的愛也絕對不會成為盲目的愛。

在電視劇《你好舊時光》中,品學兼優的凌翔茜因為被母親步步緊逼,在壓力過大的情況下選擇了作弊。而當母女二人隔門相談時,凌翔茜質問母親有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感受。令我驚訝的是,她的母親聲稱自己這一切都是為了女兒好,她相信女兒會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沒想到女兒根本不明白,這令自己很是失望。

這樣的愛,無疑是一種殘酷的控制,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子女,並通過所謂的知情達理來束縛子女。一旦他們有所反抗,有所怨言,就會被貼上不明事理,不夠成熟的標籤。也正是因此,兩代人之間的隔閡才會始終難以消散。

徐崢《囧媽》|兩代人的對峙,只能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所以,兩代人的對峙不能通過一方對另一方的壓制來收尾,也不能通過蠻橫和暴力來解決。要想終結兩代人的對峙,唯有通過溫柔走向和解。

因為溫柔,我們設身處地,互相體諒;因為溫柔,我們始終盡力維持家庭的和諧,避免影響下一代人;因為溫柔,我們才能接納與尊重,愛意才能純粹而又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