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她是张爱玲母亲,为何对女儿说:“你不配我的爱”?

世上有一种爱,它博大无私;人间有一种情,它庄严神圣。它使我魂牵梦绕,它使我幸福一生。它——最平凡的母爱。今天小编就介绍一位不一样的母爱。

她是张爱玲母亲,为何对女儿说:“你不配我的爱”?

黄逸梵十分貌美,她出身名门。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审美极好,穿衣打扮、日常起居十分考究,处处都跟别人不一样。她反抗传统,离婚留学,是中国第一代“出走的娜拉',家族里的老辈虽有微词,也敬她为女英雄。她不信命运,缠着一双小脚,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上滑雪,比那些男人还要滑得漂亮。她追求自由、知识和爱情,走遍千山万水,在欧洲学习英文、法文、油画和雕塑,谈了很多次恋爱,尝试过许多工作,做过生意,在马来西亚教过书,也做过尼赫鲁姐姐的秘书。她是一个非一般的女人。

她是张爱玲母亲,为何对女儿说:“你不配我的爱”?

她的卓越见识,体现在对张爱玲的教育上。她有一对儿女,因为切身体会和痛恨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她竭尽全力地维护女儿张爱玲的权益。她随时提醒佣人不准在儿女面前流露出“男尊女卑”的言辞。在离婚时,她心心念念要在离婚协议上注明一条:女儿的教育问题,包括要进什么学校,都需先征得她的同意。她没提儿子上学的事,因为儿子是“张家的人”,料想张家不会不给他上学。没想到,张爱玲的父亲还真的没给儿子上学,只是在家里请了私塾老师;因为黄逸梵的坚持,张爱玲进了美国教会小学,得到了比她弟弟更多的现代教育机会。她的女性意识,她的不妥协,保护了张爱玲的天才,也让张爱玲看到了“另一个光明的世界”。

她是张爱玲母亲,为何对女儿说:“你不配我的爱”?

对儿时的张爱玲来说,母亲属于自由、光明;而父亲,就是八股文、鸦片、腐朽的代名词。十六岁时,一直跟在父亲身边的张爱玲逃到了母亲住处。与心中神圣母亲朝夕相处后,剧情却有了反转。那个存在于张爱玲憧憬中的女神般的妈妈,在朝夕相处中, 逐渐显露出了严苛、急躁、冷酷、自私的模样。她对母亲的爱,一点一点被毁掉了。

她是张爱玲母亲,为何对女儿说:“你不配我的爱”?

黄逸梵严苛,常常觉得张爱玲笨手笨脚,离她心目中“清丽的淑女”差别很远,她教张爱玲练习行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告诉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黄逸梵急躁,在对张爱玲失望时,就会冲着女儿咆哮,在张爱玲笨拙时,骂她是“猪”,在张爱玲生病时,会口不择言地说她活着就是为了害人。张爱玲开始陷入一个成长期的女孩常常叩问的问题:妈妈是不是不爱我?慢慢的,问题的结果已经不重要,而伤害已经在反复叩问之中凝固下来了。

她是张爱玲母亲,为何对女儿说:“你不配我的爱”?

黄逸梵对女儿最大的伤害,就是没有让张爱玲感受到爱和温暖。论一个母亲多么独特和优秀,只要她的儿女说:“我妈妈从没有爱过我”,就宣判了这个母亲的失败。子女根本不关心父母有多优秀,他们只关心一个最原始也最自然的需求:我被爱吗?子女甚至也不关心父母的辩白:我是爱你,我要是不爱你,就不会付出这么多;子女只关心亲身感受:我能感受到被爱吗?说黄逸梵不关心女儿,是不公平的。她为她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让她学习英文和钢琴,请昂贵的私人老师给她补习功课。希望活得出类拔萃、潇洒漂亮。

可是,她做这一切,都在向张爱玲强调:你要足够优秀,你要对得起我的付出,否则,你不配我的牺牲,不配我的爱。她所做的这一切,女儿丝毫感觉不到温度。张爱玲最爱用的词是:苍凉。

她是张爱玲母亲,为何对女儿说:“你不配我的爱”?

或许,越是优秀的父母,越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给子女他们认为最好的,却忽视了亲子之间最原始的需求——亲密,包括身体上的亲密和心理上的亲密。拥抱,陪伴,鼓励,信任,接纳,牺牲,一个目不识丁的母亲可能比一个优秀却焦虑的母亲,更能提供这些。现如今值得我们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