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趙孟頫的書法遠不如顏真卿的作品嗎?

書中有路


《趙孟頫,把中國書法現代化的奠基者!中國書法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書法本是大眾藝術,反是小眾化的東西聲名鵲起。趙楷就是那種全社會大眾人群都書寫而不自知的文字書體。

趙楷建立中國文字大眾的書寫技術體系。沒有趙楷的自然書寫規範,也許今天還有很多不能把漢字寫得順心如意。

趙孟頫留下大量的小楷書法,讓今天大量的硬筆書法學習者有了可以借覽的書寫範本!更不能忘記的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手寫書體“館閣體”是趙楷的直接民間產物!

不知道趙孟頫當年發展他的趙楷是因為怎樣的原因,但是就是他建立了人人都可以寫手好字的書寫技術規則:自然書寫與效率規範相兼顧。

啟功實用書法也與趙楷千絲萬縷的聯繫。更重要的是,趙孟頫開啟了書寫技術與書法相互協調的研究思路,啟功後的發展同樣是這一思路的延伸與發展!


做為現代的實用書法,如硬筆楷書,硬筆行楷無不繼承了趙孟頫那種書寫大眾化技術與大眾化美觀藝術的統一性。

趙孟頫對於中國漢字書法的現代化發展的作用是任何四大楷書家都不能比擬的。未來,中國書法的大眾化趨勢也許剛剛開始。有一天人們都會明白,只有那種社會大眾都在用的書法形式才是社會最有價值的!


創新炎黃


趙孟頫在書法成就上肯定是不如顏真卿的

雖然我很喜歡趙孟頫的書法的,但不可否認的是趙孟頫在兩個書法最關鍵的因素上不及顏真卿。

1、第一點就是在創新上

我們知道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他的這篇文稿就足矣確定顏真卿的地位,不僅僅在情感的書法上,就連技法也秒殺後世的書法家。

顏真卿的行書是集王羲之以後有一座高峰,他雖然早期學習王羲之,卻別開生面,一反王羲之的法則。

他獨樹一幟,在王羲之內㩎的筆法包圍下,大膽使用外拓筆法,是獨立於王羲之筆法體系之外的一位大師。

而趙孟頫的行書僅僅是學習王羲之,關鍵是他把王羲之的險絕寫成了平淡,後人批評他的書法俗氣是有一定原因的。

2、第二點是在格調上

書法講究入古,趙孟頫本省也提倡復古,可是他的復古主要是指的王羲之。

而顏真卿的古,是在魏晉南北朝的基礎上向秦漢追求,所以顏真卿的書法多是篆籀古法,而趙孟頫的行書是純今人法。

格調上高下已分,基本就可以定論了,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不用討論了,顏真卿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在那放著呢。

不知道你怎麼看?

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隨手關注一下啦。點贊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


不二齋


遠不如?這個就有點誇張了。

歐顏柳趙,都是書法史上登峰造極,獨領風騷的人物。文無第一,應該說楷書上四人基本平分秋色,楷書上自然會有些高低,比如柳公權目前在行書上還是表現不太突出。


顏真卿為千古以來唯一能與書聖相抗著,為後世書法重新建立了美學標準,其中地位之高,堪稱登峰造極。趙孟頫為“前後五百年無出其右者”,其書法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


顏體楷書在雄強之氣勢,結體之謹嚴開闊,筋骨之內含,或者渾然老辣上自然勝過趙孟頫,然而要說起瀟灑,妍麗,靈動,華美,雍容,顏體又不及趙。

說起行書,顏真卿倒是扛著天下第二行書的大梁,足以勝趙子昂一頭,但要說一騎絕塵,讓趙子昂打馬不及,那也不至於,其《洛神賦》《膽巴碑》《千字文》等作品,同樣登峰造極,歷史上能出其右者絕對不多。


綜合起來,在書法上顏真卿的確可能略勝趙孟頫,但也僅僅是略勝,不是遠勝。但要論起綜合的藝術修養,那趙孟頫有肯定要壓顏真卿一籌了。


後人唯一詬病的是,顏真卿為剛正不阿,大義凜然,寧死不屈的真英雄,真漢子,國家棟梁的形象,而趙孟頫則似乎顯得有點軟骨頭,這也是厚顏真卿而薄趙孟頫的一個原因吧。


李藝泓


我覺得,顏真卿、趙孟頫,是兩個朝代的人,而且中間隔著一個宋朝,根本沒有可比性!

書法原本就是時代產物。作為書寫技藝,在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過程中,隨著科技、文化I日新月異,出於應用所需,人們的審美標準,及其書寫技藝受其影響,書法(寫字)也與時俱進了,所以,書法的功能性與適用範圍也不斷地發生著巨大變化……



所謂顏體、趙體,都是在各自不同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新寵,不然,怎麼會各領風騷、獨秀奇峰?

顏真卿,除了創造了三兩種個性化字體之外,他還有別的能耐嗎?仔細研究,充其量只能說他是個書法創新者,實際上他是傳統書法背叛者……



趙孟頫,不但宗法二王,繼承了元以前歷代傳統書風,而且創立了趙氏書法體系,使唐代顏、歐等實用性為主的美術字式的書法,一改唐楷過於規矩刻板的常態,迴歸正宗的傳統書法正道,追求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那種自然美……

眾所周知,趙孟頫不僅五體皆通,風格多變,一帖一貌,百態千姿。尤擅碑文書丹,精工小楷,善繪畫,通詩文……總之,趙孟頫絕對是一代英才。



相比之下,顏真卿比趙孟頫遜色許多許多。尤其是論綜合能力,趙孟頫遠比顏真卿強百倍。

如果說PK書法,怎麼個比法?

顏真卿有代表作《季侄文稿》,那是悼詞,一張哭靈的手稿,能叫書法作品? 別玄乎了!

趙孟頫有《蘭亭序》、《聖教序》……

這麼說吧,顏真卿的字,實用性好而藝術性差一截,趙孟頫的書法實用性、藝術性都好。

以上是我的看法。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信息,會讓您有預想不到的驚喜。謝謝支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885b0005c0f0116fa045\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1.大家好,我是清雅齋書法。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趙孟頫和顏真卿同列書法史上的楷書四大家行列,應該說各有千秋,各有所長。


2.趙孟頫,元代大書法家,後世評為“前後五百年無出其右者”,讚譽之高,後世無人能及。顏真卿,唐代著名書法家,其行書代表作《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成為王羲之之後,唯一一個能跟王羲之抗衡的書法家。至於趙孟頫遠不及顏真卿,我認為有一定的原因的。

3.趙孟頫跟顏真卿相比,楷書水平顏真卿略勝一籌。我們都知道楷書發展到唐朝達到了歷史上最鼎盛時期,唐朝的書法總體上是一個尚法的時代。顏真卿的楷書,氣勢磅礴、點畫雄強,結體嚴謹,而趙孟頫的楷書則有點行楷的味道,點畫相比於顏真卿,筆力媚弱了些。行書相比較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則水平更是超過趙孟頫。其次在書品上,顏真卿是忠義之人,而後人對趙孟頫的為人則略有微詞。



4.綜上所述幾點原因,我認為顏真卿的書法要比趙孟頫的好。


清涵書法


其實這種比較真的沒有什麼意義,古人說的真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特別是藝術這個東西真的不能這樣比。梵高的畫生前無人理睬,死後被後世追捧,成為無價之寶,你說梵高虧不虧啊。生前比他有名的那些畫家,被他死後紛紛超越,那您說那些人的畫是比梵高強啊還是不如梵高呢?再說,您說是秦瓊厲害啊還是關公厲害,咱們搞個秦瓊戰關公,好玩嗎?

趙孟頫和顏真卿都是屬於他們自己那個時代的巨匠,他們的書法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和特點,都是開宗立派之人,是能影響幾個時代的人。趙孟頫曾經評價顏真卿“顏書是書家大變”,啥意思呢?就是說在顏真卿之前因為受唐王李世民的影響,當時的書風基本都被“二王”所籠罩,而顏真卿也是學“二王”,但是學完之後能跳出來形成別具一格的“顏體”。

他的楷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顏體”給人感覺是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後為行草書開一生面。所以趙孟頫說他是“書家之大變”。這種改變時創時代的,意義非凡,也間接影響了後來“宋四家”的產生。

而趙孟頫成長在是宋末元初,因為多年的戰亂,整個南宋也沒有一個跨時代的巨匠產生,因此書法日益頹廢。趙孟頫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幾乎以一己之力,帶來了書法和繪畫的復興,也使得中國書法能“薪火不滅,古法不失”。歷史上那些跨時代的巨匠無不是在繼承古法的基礎之上,再勇攀高峰的,所以趙孟頫認為書法的古法是書法的魂,這是不能丟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趙孟頫的功績無人能比,這也是為何後世對他的評價那麼高:“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無此書。”他的書法對元、明、清三個朝代的影響之大無出其右。

初學書法不要想著我要學最厲害的那個人的書法,而是根據自己喜好誰的風格,選定一家好好臨摹,學好之後再多臨摹幾個,假以時日最後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才是書法的正路。

我是翰墨今香,我只分享中國傳統文化,希望得到您的關注。


翰墨今香


其實趙孟頫如果從綜合成就以及影響去考慮,其實真的不如顏真卿,下面我從多個角度做分析。

從書法成就角度看。

顏真卿是唐人,得張旭傳其筆法而後書法有大成,大家都知道顏真卿楷書好,學者眾多,自成面貌,但是絕大多數不知道,顏真卿為歷代書法家所重者並非因為其楷書,而且他的行書高妙。



顏真卿的行書從用筆技法角度講,完全是脫胎於二王筆法,但是顏體又成新面貌,既有繼承又有發展,與書聖王羲之書風的變化何其相似,書聖學張芝、鍾繇而自成一家,顏真卿得張旭傳授二王筆法,而行草大進,終成格局。在這個角度上成就上講,與二王彷彿。

從歷史角度看待

趙孟頫是南宋末元時初人物,其歷史地位得益於特殊的時期,趙孟頫作為一名被“綁著”做官的知識分子,一定程度上其人代表著當時漢文化的前途,觀其書作,完全源自二王,但是他的書法批評者也很多。



一來降元,二來其書法確實存在“太過平正”,字字獨立,字與字之間並無顧盼關係,沒有像二王一樣氣韻連綿字勢跌宕的險絕,而趙氏用筆相教二王也是簡單的提按,可以這麼說,趙孟頫是一個簡化版的二王,沒有像顏真卿一樣得二王筆法真傳,這是其一不如,其二並無突破二王藩籬,這是第二不如。

這第三,就是中國傳統上看中的氣節的問題,顏真卿幾乎全家被殺仍忠於朝廷,而趙孟頫趙宋宗親卻降元出仕,兩相比較之下,喜顏厭趙者甚多。

以上就是我從技法到歷史等角度對本題的回答。

一金堂書法篆刻工作室,致力於書法教學以及書法普及工作,感謝您的支持!


王舸


趙孟頫與顏真卿的書法是兩種不同風格的代表。一個嫵媚多姿,精巧嫻熟。一個雍容大度,樸實無華。二人同被後世譽為楷書四大家。


首先明確一點,學習書法不是去給他人排名。誰第一誰第二,對自己的學習沒有絲毫幫助。學習之中,對於自己選擇的臨習範本,要有堅強的信心,不為他人的評說而輕易改變學習的對象。

書法只有風格流派之分,沒有誰高誰低的比較。顏真卿,開創了樸實厚重的書風,把之前崇尚剛健勁利的東晉書法,加入篆籀的筆法,使以前的內擫筆畫結構變為外拓。觀賞他的字,給人的感覺是其人可信、可依、穩重可靠,如慈祥長者。其字體尤其為皇家、官府、僧宇廟閣用以題寫額匾。



趙孟頫為元代著名書法家,他為宋室皇家後代。他對宋人尚意的書風深為不滿,高舉傳統大旗,以王羲之為楷模,沿襲了東晉秀美韻逸的風格,把宋代憑著己意,不守古道的書風撥回到了傳統的道路上。


顏真卿,趙孟頫在中國書法史上都是殿堂級的人物。對於他們的成就,我們應虛心的向他們學習、繼承他們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把中國書法這一傳統經典文化一代一代繼續傳承下去。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子衿書法


顏真卿是繼王羲之後,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面旗幟,這是趙孟頫無法比擬的。

顏真卿在繼承二王筆法的基礎上,一切王字纖瘦丶妍媚的風格,變得豐腴、雄強、蒼澀,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繼二王書風后,又一全新的發展線索。

王羲之、顏真卿是書法史上僅有的兩位開宗立派的人物。

而趙孟頫,是宋代尚意書風過於強調自我,而忽視筆法,最終導致書法江河日下後,重振二王書風的旗手,他的意義在於繼承,所以他無法與顏真卿相提並論。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首先,每一個古代書法大家的風格是不同的,而且,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貢獻,趙孟頫和顏真卿同為楷書四大家之一,從成就來看,基本相同。

如果非要談及書法水平,那麼可以從以下對比中看出一些端倪。

1.先說楷書,顏真卿首創了別具一格的顏體,其風格不同於其他書法家,屬於創新型的書法家,他的字整體肥美外擴,有一種開張渾厚的氣勢存在,趙孟頫的書法功力不在顏真卿之下,但是從古人書法審美的標準來看,趙孟頫的書法稍顯媚態,當然這是與顏的對比而出。(古人拒絕媚態是因為書法是建立在傳統文化精髓的框架內,其實媚態也是一種藝術表現,並不是大家想的貶義詞,我這麼說也是根據古人說法的對比而已。)雖然在復古方面趙孟頫做出了貢獻,但是在內涵與書風的結合方面還是差與顏真卿的。



2.再說行書,二人的行書各具特色,但是顏真卿的行書更加古樸,他曾師從張旭,遠溯二王,“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陶鑄萬象,隱括眾長。”形成了他大氣磅礴、雄強豪放的藝術風格。用筆以篆籀渾厚古樸的圓筆為主,雜以斬釘截鐵的方筆;結體一反其 楷書 大小均等、左右對稱、正面取勢的方法,因勢賦形,參差欹側。章法上起伏跌宕,掩映顧盼,神機幻化,一氣哈成。其 行書 作品有《祭伯父文稿》、《爭座位帖》、《湖州帖》、《劉中使帖》、《鹿脯前後帖》和《祭侄稿》。而《祭侄稿》最為著名,自古以來,這些行書作品受到諸位書法大家的極致推崇。而且他的祭侄文稿也被後世公認為天下第二行書。地位和水平可見一斑。



趙孟頫的行書行筆暢快,字體挺拔俊秀,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清晰,在書法教育方面比較容易學習。用筆精到方面,不輸給顏真卿。趙孟頫傳世作品比較多,其作品做到了雅俗共賞的水準,被很多人追捧。

3.對於書學貢獻和影響方面,顏真卿創立的顏體對後世眾多書法大家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且學顏眾多。趙孟頫對後世書家影響有限,但是他有書學理論傳世,對後世的書法學習提供了難得的資料。

趙孟頫心經

綜上所述,顏真卿的總體貢獻和書法地位確實是高於趙孟頫的,但是卻不是標題說的那樣差的很遠,趙孟頫的書法特色和地位不能被忽視,畢竟書法的發展方向除了內涵,還要注重雅俗共賞,趙做到了這一點,值得推崇。


分享到:


相關文章: